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8 题号:1541542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魏王泰上《括地志》。泰好学,司马苏勖说泰,以古之贤王皆招士著书,故泰奏请修之。于是大开馆舍,广延时俊,人物辐凑,门庭如市。泰月给逾于太子,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以为:“圣人制礼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会与王者共之庶子虽爱不得逾嫡所以塞嫌疑之渐除祸乱之源也。若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奸,乘机而动矣。昔汉窦太后宠梁孝王,卒以忧死;宣帝宠淮阳宪王,亦几至于败。今魏王新出阁,宜示以礼则,训以谦俭,乃为良器,此所谓‘圣人之教不肃而成’者也。”上从之。

上又令泰徙居武德殿;魏征上书,以为:“陛下爱魏王,宜每抑其骄奢,不处嫌疑之地。今移居此殿,乃在东宫之西,时人不以为可,恐魏王之心不敢安息也。”上曰:“几致此误。”遽遣泰归第。

甲辰,诏自今皇太子出用库物,所司勿为限制。于是太子发取无度,左庶子张玄素上书,以为:“周武帝平定山东,隋文帝混一江南,勤俭爱民,皆为令主;有子不肖,卒亡宗祀。圣上以殿下亲则父子,事兼家国,所应用物不为节限,恩旨未逾六旬,用物已过七万,骄奢之极,孰云过此!况宫臣正士,未尝在侧;群邪淫巧,昵近深宫。苦药利病,苦言利行,伏惟居安思危,日慎一日。”

八月,上曰:“当今国家何事最急?”谏议大夫褚遂良曰:“今四方无虞,唯太子、诸王宜有定分最急。”上曰:“此言是也。”时太子承乾失德,魏王泰有宠,群臣日有疑议,上闻而恶之,谓侍臣曰:“方今群臣,忠直无逾魏征,我遣傅太子,用绝天下之疑。”九月,以魏征为太子太师。徵疾少愈,诣朝堂表辞,上手诏谕以:“周幽、晋献,废嫡立庶,危国亡家。汉高祖几废太子,赖四皓然后安。我今赖公,即其义也。知公疾病,可卧护之。”徵乃受诏。

上问侍臣曰:“自古或君乱而臣治,或君治而臣乱,二者孰愈?”魏征对曰:“君治则善恶赏罚当,臣安得而乱之!苟为不治,纵暴愎谏,虽有良臣,将安所施!”上曰:“齐文宣得杨遵彦,非君乱而臣治乎?”对曰:“彼才能救亡耳,乌足为治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制/礼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会与王者共之/庶子虽爱/不得逾嫡/所以塞嫌疑之渐/除祸乱之源也/
B.圣人制礼/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会/与王者共之/庶子虽爱/不得逾嫡/所以塞嫌疑之渐/除祸乱之源也/
C.圣人制礼/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会/与王者共之/庶子虽爱不得逾/嫡所以塞嫌疑之渐/除祸乱之源也/
D.圣人制礼/尊嫡卑庶/世子用物/不会与王者共之/庶子虽爱/不得逾/嫡所以塞嫌疑之渐/除祸乱之源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阁,文中指一种皇族男子的成人礼,皇族以此确认其成年人身份。
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的指称,因其方位得名。后来以此指称储君。
C.伏惟,意即趴在地上想,专用于古代臣子对君王上奏时,以表恭敬。
D.手诏,是皇帝亲笔写的诏令,不同于一般文书,得手诏者备感恩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宠爱魏王李泰,听了褚遂良的建议后,认识到皇子也应遵从礼制,谦逊节俭。
B.太子得到用度不限的恩准,挥霍无度。张玄素直言太子有亏德才,演变下去会亡国。
C.张玄素认为太子骄奢无度致使正直之士远离,奸佞之徒阿附,提醒皇上认识到危机。
D.魏征因身体等原因不愿做太子太师,皇帝赐下手诏,态度恳切,魏征最终接受任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亲者疏,当尊者卑,则佞巧之奸,乘机而动矣。
(2)苟为不治,纵暴愎谏,虽有良臣,将安所施!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慧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

赵简子之子,长曰伯鲁,幼曰无恤。将置后,不知所立。乃书训诫之辞于二简,以授二子曰:“谨识之。”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于是简子以无恤为贤,立以为后。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简子谓无恤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

及智宣子卒,智襄子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弗听。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吾与之地,智伯必骄,骄而轻敌,智氏之命必不长矣。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襄子将出,曰:“吾何走乎?”从者曰:“长子近,且城厚完。”襄子曰:“民罢力以完之,又毙死以守之,其谁与我!”襄子曰:“其晋阳乎,先主之所属也,尹铎之所宽也,民必和矣。”乃走晋阳。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B.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C.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D.三年而问之/伯鲁不能举/其辞求其简/已失之矣/问无恤/诵其辞甚习/求其简出/诸袖中而奏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射御,文中指射箭、驾车,是当时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中的两种。
B.伎艺,也为“技艺”,指手艺或艺术表演,或有技艺的人。文中指前者。
C.为政,指执掌国政,也指执政者。这里指智瑶继承了王位执掌国政。
D.万家之邑,意同“邑万家”,指拥有万户居民的封地。文中即为此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宣子要立智瑶为继承人,而智果则主张以智宵为继承人,并详加剖析利害,阐释智瑶当政的严重后果,但被智宣子拒绝。
B.赵简子有两个儿子,伯鲁与无恤,赵简子将自己的日常训诫言词写在两块竹简上,并以此考查二人,最终赵简子立无恤为继承人。
C.智襄子当政后,曾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欢宴;席间,智襄子戏弄韩康子侮辱段规,智国听说后劝谏,而智襄子不以为然。
D.智伯先后向韩康子、魏桓子、赵襄子索要土地,尽管三家均答应割让土地,但智伯仍率兵攻打赵襄子,迫使其逃往晋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
(2)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
5.赵襄子为何“走晋阳”?请简要分析。
2021-11-20更新 | 15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羽下梁地十余城,闻成皋破,乃引兵还。汉军方围钟离昧于荥阳东,闻羽至,尽走险阻。羽亦军广武,与汉相守。数月,楚军食少。项王之,乃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案太公!汉王曰: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祸耳!项王从之。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曰:吾宁智斗,不能斗力。项王三令壮士出挑战,汉有善骑射者楼烦辄射杀之。项王大怒,乃自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问之,乃项王也,汉王大惊。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羽曰: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矫杀卿子冠军,罪二;救赵不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公,何苦乃与公挑战!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韩信已定临淄遂东追齐王项王使龙且将兵,以救齐。客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亡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无战而降也。龙且曰: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寄食于漂母,无资身之策;受辱于胯下,无兼人之勇,不足畏也。十一月,齐、楚与汉夹潍水而陈。韩信乃夜令人为万余囊,满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佯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追信。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太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阳,虏齐王广。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之,乃为高俎                  患:担心
B.虽杀之,无益,只祸耳            益:更加
C.汉王笑                                谢:推辞
D.乃自甲持戟挑战                      被:披上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韩信已定临淄/遂东追齐王/
B.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韩信已定临淄/遂东追齐王/
C.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韩信已定临淄/遂东追齐王/
D.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韩信已定临淄/遂东追齐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军正在荥阳东面围攻钟离昧,听说项羽大军到了,就全部撤往险要的地方防守。项羽也在广武驻兵屯守,与汉军对峙。
B.当项羽以煮了刘邦的父亲威胁刘邦时,刘邦说,我曾与你一起在北方接受怀王的命令,结为兄弟,所以我父亲就犹如你父亲。
C.善于骑射的楼烦连杀楚军数人,却被项羽瞪眼呵斥,吓得双目不敢直视,双手不敢张弓发箭,随即奔回营垒。
D.有人劝龙且,救齐国时可以修筑深沟高垒固守,让齐王派遣信使招抚已经丢失的城邑,但龙且没听取意见。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汉王数羽曰:“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矫杀卿子冠军,罪二。”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2022-05-26更新 | 3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

沛公西入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府图籍藏之,以此沛公得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弱之处。沛公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曰:“沛公欲有天下耶,将富家翁耶?凡此奢丽之物,皆秦所以亡也,沛公何用焉!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沛公不听。张良曰:“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所虐’。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还军霸上。沛公悉召诸县父老、豪杰,谓曰:“父老秦苛法久矣!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民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民。”民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文本二:

灭人之国,入其都,彼之帑皆我帑也,则据之以为天子之私。奢者因之以侈嗜欲,俭者因之以卑其志趣,赫然若上天之宝命、祖宗之世守,在此怀握之金赀而已矣。祸切剥床,而求民不已,以自保其私,至其亡,而为盗资,夫亦何乐有此哉!汉王之入秦宫而有艳心,见不及此。樊哙曰:“将欲为富家翁邪?”英达之君,而见不及哙者多矣。范增曰:“此其志不在小。”岂徒一时取天下之雄略乎!以垂训后嗣,而文、景之治,至于尽免天下田租而国不忧贫,数百年君民交裕之略,定于此矣。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弱之处                         盖失援,不能独完
B.宜缟素为                      今乃弃黔首以敌国
C.父老秦苛法久矣            乐岁终身
D.至其亡                         鸣琴拱,不言而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将富家翁耶                    以兴利除弊,不生事
B.忠言逆耳利于行             为之奈何
C.沛公还军霸上                 强起扶杖
D.奢者因之以侈嗜欲          勿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与诸将所“争”不同,“独”“先”取“图籍”,凸显其有远见的不凡形象,表现出主动作为的担当精神。
B.樊哙当时虽情真意切,比刘邦更有远见卓识,但语言过于直率,显得鲁莽,劝说效果不佳,刘邦不为所动。
C.张良分析刘邦取得成功之原因,又提当下之责任,论享乐之危害,以“药”类比“言”,入情入理,有说服力。
D.王夫之对樊哙的谏言大加赞赏,而认为刘邦离开秦宫、还军霸上的做法仅仅是为了取得天下而用的权宜之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2)英达之君,而见不及哙者多矣。
5.根据文本一,简要说明沛公“志不在小”的表现。
2021-07-08更新 | 10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