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汉 > 班固(32-9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31 题号:1541811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班固《苏武传》

文本二

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元与安有谋,坐死。

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元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

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馀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B.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馀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C.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馀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D.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馀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的历史。与《史记》、《三国志》、《后汉书》合称“前四史”。
B.朔望:古代农历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称,一般情况,农历每月第一日叫“朔”,十五日叫“望”,最后一天为“晦”。
C.祭酒:本义是以酒祭祀或祭奠,也用来称酹酒祭神的长者。后成为学官名,较为闻名的有国子祭酒,博士祭酒等。文中指祭祀。
D.麒麟阁,汉朝阁名,供奉功臣。有“功成画麟阁”“谁家麟阁上”“画图麒麟阁”等诗句流传,以为人臣荣耀之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了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B.苏武与上官桀父子有旧交,苏武的儿子又参与谋反,引起霍光不满,因此后来霍光上奏朝廷,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C.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也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
D.皇帝很思念那些辅佐得力的臣子,就让人仿照他们的相貌画像,并题写了他们的官爵姓名,苏武就是其中的一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
(2)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5.汉宣帝的哪些做法体现了对苏武这位节操显著的老臣的优待、关心与尊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翼奉字少君,东海下邳人也。治《齐诗》,与萧望之、匡衡同师。三人经术皆明,衡为后进,望之施之政事,而奉惇学不仕,好律历阴阳之占。元帝初即位,诸儒荐之,征待诏宦者署,数言事宴见,天子敬焉。时,平昌侯王临以宣帝外属侍中,称诏欲从奉学其术。奉不肯与言,而上封事曰:臣闻之于师,治道要务,在知下之邪正。人诚乡正,虽愚为用;若乃怀邪,知益为害。愚臣诚不敢以语邪人。是岁,关东大水,郡国十一饥,疫尤甚。上乃下诏江海陂湖园池属少府者以假贫民,勿租税;损大官膳,减乐府员,省苑马,诸宫馆稀御幸者勿缮治;太仆、少府减食谷马,水衡省食肉兽。明年二月戊午,地震。上曰:比年不登,元元困乏,不胜饥寒,以陷刑辟,朕甚闵焉。已诏吏开府臧,振救贫民,群司其茂思天地之戒,有可蠲除减省以便万姓者,各条奏。悉意陈朕过失,靡有所讳。奉奏封事曰:诸侯王园,与其后宫,宜为设员,出其过制者,此损阴气应天救邪之道也。今异至不应,灾将随之。唯陛下财察。上复延问以得失。奉以为祭天地于云阳汾阴,及诸寝庙不以亲疏迭毁,皆烦费,违古制。又宫室苑囿奢泰难供以故民困国虚亡累年之畜所繇来久不改其本难以末正乃上疏迁都正本书奏,天子异其意,答曰:问奉:今园庙有七,云东徙,状何如?奉对曰:昔成王徙洛,般庚迁殷,其所避就,皆陛下所明知也。非有圣明,不能一变天下之道。臣奉愚戆狂惑,唯陛下裁赦。其后,贡禹亦言当定迭毁礼,上遂从之。年老以寿终。

(选自《汉书·翼本传》,有删改)


注:①迭毁,古宗庙制度。天子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诸侯设五庙供奉五代祖先。其中始封之君,开国帝王之庙,世世不毁,余则亲过高祖而毁其庙,迁其牌位于太庙中。亲庙依次而毁,故称“透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宫室苑囿/奢泰难供/以故民困国虚/亡累年之畜/所繇来久/不改其本/难以末正/乃上疏迁都正本/
B.又宫室/苑囿奢泰难供/以故民困国虚/亡累年之畜/所繇来久/不改其本/难以末正/乃上疏迁都正本/
C.又宫室苑囿/奢泰难供/以故民困/国虚亡累年之畜/所繇来久/不改其本/难以末正/乃上疏迁都正本/
D.又宫室苑囿/奢泰难供/以故民困国虚/亡累年之畜/所繇来久/不改其本难/以末正/乃上疏迁都正本/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阳:是中国古代先贤创立的哲学概念。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B.乐府:秦代时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到西汉时沿用了秦时的名称。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
C.万姓:“万民,众百姓”的意思。可以用来表示众多的百姓或者用来泛指天下的人民。
D.戊午: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干支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周而复始,循环记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翼奉精通经术,深得天子尊敬。他和萧望之、匡衡出自同门,对经术都很精通;元帝即位之后,征召他为官,他多次上书言事并被皇帝召见。
B.翼奉为人刚正,不愿巴结权贵。在平昌侯请托时,他写密章上奏,借老师之言说明了治道应知下属的正邪,表明不敢把治道告诉邪恶之人的观点。
C.翼奉懂得治道,明晓国政得失。关东水灾导致十一个郡国发生饥荒,疫情,次年又发生地震,元帝让臣子直陈朝廷之过,翼奉果真大胆上奏。
D.翼奉为人谦虚,积极进谏君王。在皇上询问园庙东迁之事时,他引用史实,表明自己的观点,还谦虚地说自己“愚戆狂惑”,请皇帝亲自裁决。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平昌侯王临以宣帝外属侍中,称诏欲从奉学其术。
(2)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2021-10-28更新 | 8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竞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

(节选自《汉书·匈奴传》)

材料二:

王昭君者,齐国王襄女也。昭君年十七时,颜色皎洁,闻于国,求之皆不与。献于孝元帝,以地远,既不幸纳,叨备后宫。积五六年,昭君心有怨旷,伪不饰其形容。元帝每历后宫,疏略不过其处。后单于遣使者朝贺,元帝陈设倡乐,乃令后宫妆出。昭君怨恚日久不得侍列乃更修饰善妆盛服,形容光辉而出,俱列坐。元帝谓使者曰:“单于何所愿乐?”对曰:“珍奇怪物,皆悉自备。唯妇人丑陋,不如中国。”帝乃问后宫,欲一女赐单于,谁能行者起。于是昭君喟然越席而前曰:“妾得备在后宫,粗丑卑陋,不合陛下之心,诚愿得行。”时单于使者在旁,帝大惊,悔之不得复止。良久,太息曰:“朕已误矣!”遂以与之。

昭君至匈奴,单于大悦。以为汉与我,遣使者报汉,送白璧一双、骏马十匹、胡地珠宝之类。昭君恨帝始不见遇,心思不乐,心念乡土。乃作《怨旷思惟歌》曰:“……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幽沉,不得颉颃。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昭君有子曰世违。单于死,子世违继立。凡为胡者,父死妻母。昭君问世违曰:“汝为汉也,为胡也?”世违曰:“欲为胡耳。”昭君乃吞药自杀。单于举葬之。胡中多白草,而此冢独青。

(节选自蔡邕《琴操·怨旷思惟歌》)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
昭A君B怨C恚D日E久F不G得H侍I列J乃K更L修M饰N善O妆P盛Q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倍,指加倍,与《鸿门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信”字意思不同。
B.形容,文中指容貌神色,与成语“形容枯稿”的“形容”意思相同。
C.幸,指有幸,与《阿房宫赋》中“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幸”字意思不同。
D.厚,指丰厚,与《苏武传》中“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的“厚”字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昭君的美丽远近闻名,被选入宫中五六年,连元帝的面也不得见,后作为和亲女子,被赐给单于,万里投荒,思乡思亲,最终独留青家,怨恨贯穿一生。
B.在汉元帝选拔后宫女子去和亲时,王昭君主动起身上前,并极力丑化自己,这实是讽刺元帝有眼无珠,元帝后悔,但因昭君去意已决,出塞的命运无法改变。
C.王昭君出塞是个人命运的不幸,但促成了汉朝和匈奴关系的和好,从材料二中的死后隆重下葬和两则材料都提及的单于喜悦来看,昭君获得了匈奴人的敬重。
D.材料一中的王昭君只是一个人名,于国有功,却不见具体形象。而材料二中的王昭君有情感、有言行,神、形和传奇色彩兼备,这是由两则材料的不同主题决定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乃问后宫,欲以一女赐单于,谁能行者起。
(2)单于死,子世违继立。凡为胡者,父死妻母。
5.昭君出塞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作答。
2023-04-29更新 | 10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单于欲求和亲,会病死。初,单于有异母弟为左大都尉,贤,国人乡之,母阏氏恐单于不立子而立左大都尉也,乃私使杀之。单于病且死,谓诸贵人:我子少,不能治国,立弟右谷蠡王。及单于死,卫律等与颛渠阏氏谋,匿单于死,诈单于令,与贵人饮盟,更立子左谷蠡王为壶衍鞮单于。后二年秋,匈奴入代,杀都尉。单于年少初立,母阏氏不正,国内乖离,常恐汉兵袭之,于是卫律为单于谋:穿井筑城,治楼以藏谷,与秦人守之。汉兵至,无奈我何。即穿井数百,伐材数千。或曰胡人不能守城,是遗汉粮也,卫律乃更谋归汉使不降者苏武、马宏等。马宏者,前副光禄大夫王忠使西国,为匈奴所,忠战死,马宏生得,亦不肯降。故匈奴归此二人,欲以通善意。明年匈奴发左右部二万骑为四队并入边为寇汉兵追之斩首获虏九千人生得瓯脱王汉无所失亡匈奴见瓯脱王在汉,恐以为击之,即西北远去,不敢南逐水草,发人民屯瓯脱。明年,复遣九千骑屯受降城以备汉,北桥余吾,令可度,以备奔走。是时卫律已死。卫律在时,常言和亲之利,匈奴不信,及死后,兵数困,国益贫。单于弟左谷蠡王思卫律言,欲和亲而恐汉不听,故不肯先言。然其侵盗益希,遇汉使愈厚,常使左右风汉使者,就以渐致和亲。其后,为谷蠡正死。明单于使犁污王窥边。言酒泉、张越兵益弱。出兵试击,算可复得其地。时没先得降者,闻其计,天子诏边警备,后无几,右贤王、犁污王四千骑分三队,入目勒、屋兰、番和。张掖太守、属国都尉发兵击,大破之,得脱者数百人。自是后,向奴不敢入张掖。

(节选自(汉书·匈奴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明年/匈奴发左右部/二万骑为四队/并入边为寇/汉兵追之斩首/获虏九千人/生得瓯脱王/汉无所失亡/
B.明年/匈奴发左右部/二万骑为四队/并入边为寇/汉兵追之/斩首获虏九千人/生得瓯脱王/汉无所失亡/
C.明年/匈奴发左右部二万骑/为四队/并入边为寇/汉兵追之/斩首获虏/九千人生得瓯脱王/汉无所失亡/
D.明年/匈奴发左右部二万骑/为四队/并入边为寇/汉兵追之/斩首获虏九千人/生得瓯脱王/汉无所失亡/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诈挢单于令”的意思是假冒单于的命令,“挢”同“矫”,与《归去来兮辞并序》“时矫首而遐观”的“矫”含义完全不同。
B.“为单于所遮”意思是被匈奴阻截,“遮”与《菩蛮·书江西造口壁》“青山遮不住”的“遮”含义基本相同。
C.“恐以为道击之”意思是担心汉军在道路上攻打他们,“道”与《离骚》“来吾道夫先路”的“道”含义完全不同。
D.“窥边”的意思是暗中探伺边境的形势,“窥”与《过秦论》“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的“窥”含义基本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因儿子年幼不能执政,临死时传给弟弟右谷蠡王,此时单于的母亲私下派人杀死右谷蠡王,后来是左谷鼓王做了新单于。
B.马宏是汉朝官员,曾经跟随副光禄大夫王忠出使西域,在与匈奴的战斗中被俘,不愿投降,后来与苏武等人举等一起被释放回归汉朝。
C.瓯脱王被汉军俘获后,匈奴人远远地迁向西北,他们派遣军队在受降城驻扎防备汉军进攻,又在余吾河上架 设桥梁,准备好退路。
D.单于的弟弟左谷蠡王有与汉朝和亲的想法,但是他死后匈奴又开始袭扰汉朝,汉朝事前得到消息并做好了准备,将匈奴军队击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曰胡人不能守城,是遗汉粮也,卫律乃更谋归汉使不降者苏武、马宏等。
(2)然其侵盗益希,遇汉使愈厚,常使左右风汉使者,欲以渐致和亲。
2023-06-24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