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五代十国 > 李煜(937-978)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2 题号:1547770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注】①柳眼:指早春初生的柳叶。②尊罍(léi):尊,酒杯,罍,酒器。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出“凭栏”所见初春景色:小院里东风回荡,地上小草泛着绿,柳叶随风舒展。
B.“竹声新月”句写傍晚景象:运用视听结合的方法,透露出他对国之不在的痛悔之情。
C.主人公感觉春天来了,但盎然的春意并未驱散他心头的愁云,以乐景写哀,倍增其哀。
D.这首词虽是作者怀旧之作,但其情感的表达并不朦胧,摒弃委婉,做到直接袒露胸臆。
2.清代学者谭献评价李煜这首词时说:“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你认可这一评价吗?请以“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为例,从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两方面分析。
【知识点】 李煜(937-978) 写景抒情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临江仙①

李煜

樱桃②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注)①本词作于金陵被围之时,写于初夏,当年十月金陵被宋兵攻破。②樱桃:初夏结果,古有帝王以樱桃献宗庙的传统。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蝶翻轻粉双飞”一句描绘了一幅粉蝶无知、同翔取乐的画面,以乐景写哀情。
B.“子规啼月小楼西”一句使用了“子规啼月”的典故,表明作者预感到即将面临国破家亡的境地。
C.下片“寂寥”承上片而来,一腔心事已跃然纸上,而望残烟草低迷”则赋予了“寂寥”更具体的内容。
D.全词意境由“恨”生,由“恨”止,语言直白浅显,但作者抒发的情感却深切感人。
E.上片自日到暮写外景,视线由外转内;下片自暮入夜写内景,视线由内向外:视线变化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2.这首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本词简要分析。
2021-05-31更新 | 15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沈腰,沈约因病消瘦,腰带日渐宽松。后因以“沈腰”作为腰围瘦减的代称。潘鬓,潘岳少年美貌,然而三十多岁鬓发已斑白。后因以“潘鬓”谓中年鬓发初白。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时间和空间对举,又写楼台高耸、植物繁盛,极言词人眼前所见之盛景。
B.“几曾识”三字不加修饰,直出肺腑,表达了后主此时悔之晚矣的心理状态。
C.下阕前两小句用典,写词人衰老之态;“一旦”则写出由帝王到臣虏的变化之快。
D.全词现实与回忆交织,由立国之繁盛到失国之凄凉乐极而生悲,情感悲壮而缠绵。
2.全词以虚写作结,请分析其作用。
2020-11-25更新 | 10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这些美好的事物让作者触景生情,首句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
B.“往事知多少”一句中,“往事”是指作者往昔为人君时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
D.本词多处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2.请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
2022-02-11更新 | 3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