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五代十国 > 刘昫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0 题号:1547940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智兴,字匡谏,怀州温县人也。祖瑰,右金吾卫将军。父缙,太子詹事。智兴少骁锐,为徐州衙卒,事刺史李洧。及李纳谋叛,欲害洧。洧遂以徐州归国。纳怒,以兵攻徐甚急。智兴健行,不四五日赍京师求援。德宗发朔方军五千人随智兴赴之,淄青围解。自是,智兴常以徐军抗纳,累历滕、丰、沛、狄四镇将。自是二十余年为徐将。元和中,王师诛吴元济,李师道与蔡贼谋挠沮王师,频出军侵徐,徐帅李愿以所部步骑悉委智兴以抗之。郓将王朝晏以兵攻沛,智兴击败之。贼又令姚海率劲兵二万围丰,攻城甚急。智兴复击败之。于贼壁获美妾,智兴惧军士争之,乃曰:“军中有女子,安得不败?此虽无罪,违军法也。”即斩之以徇。累官至侍御史、本军都押衙。十三年,王师诛李师道,智兴率徐军八千会诸道之师进击。与陈许之军大破贼于金乡,拔鱼台,俘斩万计,以功迁御史中丞。贼平,授沂州刺史。长庆初河朔复乱征兵进讨穆宗素知智兴善将迁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充武宁军节度副使河北行营都知兵马使 大和初,李同捷据沧德叛,智兴上章,请躬督士卒讨贼。从之。乃出全军三万,自备五月粮饷,朝廷嘉之,加检校司徒、同平章事,兼沧德行营招抚使。初,同捷狂桀犯命,济之以王廷凑,王师经年无功。及智兴拔棣州,贼大惧,诸军稍务进取。以智兴首功,加太傅,封雁门郡王。贼平入朝,上赐宴麟德殿,赏赐珍玩名马,进位侍中,改许州刺史、忠武军节度、陈许蔡等州观察使。大和七年,改授河中尹、河中节度、晋磁隰观察等使。开成元年七月卒,年七十九。赠太尉,不视朝三日。葬于洛阳榆林之北原,四镇将校会葬者千人。

(节选自《旧唐书·王智兴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长庆初/河朔复/乱征兵进讨/穆宗素知智兴善将/迁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充武宁军节度副使/河北行营都知兵马使/
B.长庆初/河朔复乱/征兵进讨/穆宗素知智兴善将/迁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充武宁军节度副使/河北行营都知兵马使/
C.长庆初/河朔复乱/征兵进讨/穆宗素知智兴善/将迁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充武宁军节度副使/河北行营都知兵马使/
D.长庆初/河朔复乱/征兵进讨/穆宗素知智兴善将/迁检校左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充武宁军节度副使河北/行营都知兵马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官名。隋时州长官称为刺史。此后刺史一般可看成从前的郡太守。
B.表,古代的一种文体,指给皇帝的书信。奏章,其他类似的还有疏、章、奏等。
C.王师,也称作京师,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名称,一般指的是国都、首都。
D.太尉,官职名,是中国古代中央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全国最高军事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纳叛乱,李洧带领徐州归顺朝廷,李纳愤怒地派兵攻打徐州,骁勇猛锐的王智兴快走赶到京城,不到四五天就解了淄青之围。
B.在敌军频繁出兵侵犯徐州的情况下,李愿将自己的步兵和骑兵全部交给王智兴统领,王智兴临危受命,多次击败贼人,立下了战功。
C.李同捷占据沧德叛乱时,王智兴上表请求讨伐叛贼,得到朝廷许可后,他发动三万将士,自己准备了五个月的粮饷,受到朝廷嘉奖。
D.王智兴深受皇上器重,在他死后,皇帝停止三天朝会;王智兴也深受同僚们爱戴,他下葬榆林北原,四镇将校前来送葬的达到千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陈许之军大破贼于金乡,拔鱼台,俘斩万计。
(2)及智兴拔棣州,贼大惧,诸军稍务进取。
5.在打败了姚海后,王智兴是如何处置俘获的美女的?他这样处置的原因是什么?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

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诸兄更谓威曰:“昔孔子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复欲何求?名位不达,固其宜矣。”威笑而不答。久之,蜀王秀辟为记室,秀行事多不法,称疾还田里。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高祖入关,召补大丞相府司录参军。

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高祖常谓裴寂曰:“今之叔孙通也。”武德元年,拜内史令。威奏议雍容,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又尝谓曰:“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今我已为天子,公为内史令,本同末异,乃不平矣。”威惧,顿首谢曰:“臣家昔在汉朝,再为外戚,至于后魏,三处外家,陛下隆兴,复出皇后。臣又阶缘戚里,位忝凤池,自惟叨滥,晓夕兢惧。”高祖笑曰:“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世为帝戚,不亦贵乎!”及寝疾,帝临问。寻卒,家无余财,遗令薄葬。谥曰靖,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葬日,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有文集十卷。

(选自《旧唐书·窦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
B.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
C.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
D.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父兄,伯父、叔父的儿子而年长于己者,即从兄,如《汉书·刘贾传》“荆王刘贾,高帝从父兄也”。“从父兄”和“从父弟”合称为从父兄弟。
B.射策,一种以经术为内容的选士考试方法。主试者提出问题,书之于策,覆置案头,受试人拈取其一,叫作“射”;然后受试人按所射的策上的题目作答。
C.顿首是古代一种礼节,以头叩地而拜,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的客套语。
D.赠是古代皇帝为在世或者已去世的官员及其亲属进行加封,赐以官爵或荣誉称号以示皇恩浩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窦威沉迷于文史,专心钻研,不像他的那些兄弟那样崇尚武术,兄长们都嘲笑他,称他是“书痴”,其著有文集十卷。
B.窦威当时功名地位不显达,面对兄长们的质疑,他笑而不答,能够坚守自己内心的想法;后来,杨秀征召他,但因杨秀做事多不遵守法纪而称病归田。
C.高祖入关,军队刚刚建立时,五礼被荒疏废弃,而窦威博学多识,熟悉很多以往的礼仪,朝廷与国家的典章制度大都是他制定的。
D.窦威一生为官谨慎,并且清廉,去世后,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曾留下遗言让家人简单安葬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
(2)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世为帝戚,不亦贵乎!
2020-07-14更新 | 4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刘玄佐本名洽,滑州匡城人也。少倜傥不理生业。为县捕盗吏,违法,为令所笞,仅死,乃亡命从军。

大历中,为永平军衙将。李灵曜据汴州,洽将兵乘其无备,径入宋州,遂诏以州隶永平军,节度使李勉奏署宋州刺史。建中二年,加兼脚史中丞、毫顾节度等使。李正己死子纳匿丧谋叛而李洧以徐州归顺纳遣兵围之诏洽与诸军援洧与贼接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由是转输路通,加御史大夫。又收濮州,降其将杨令晖,分兵挟之,徇濮阳,降其将高彦昭,以通濮阳津。迁尚书,累封四百,兼曹濮观察使,寻加淄、青、兖、招讨使,又加汴滑都统副使。李希烈攻汴州,德宗在奉天,连战,贼稍却。兴元初,进加检校左仆射,加平章事。希烈国宁陵,洽大将刘昌坚守不下。希烈攻陈州,洽遣刘昌与诸军救之,大败贼党,获其将翟崇晖。希烈弃汴州,洽车军收汴,诏加汴宋节度。无几,授本管及陈州诸军行营都统,赐名玄佐。是岁来,又拜泾原、四镇、北庭等道兵马副元帅,检校司空,益封八百户。玄佐性豪侈,轻财重义,厚赏军士,故百姓益困。是以汴之卒于李忠臣,讫于玄佐,而日益骄恣,多逐杀将帅,以利制劫。又宠任小吏张士南及养子乐士朝,财物巨万。玄佐在镇,李纳每使来,必重赠遗,饰美女名乐,从其游娱,故多得其阴事,常先为备,故纳惮其心计。贞元八年三月,薨于位,年五十八,废朝三日,赠太傅。将佐初匿丧,称疾俟代,帝亦为隐,数日乃发丧。

(节选自《旧唐书刘玄佐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李正己死子/纳匿丧谋叛/而李洧以徐州归顺/纳遣兵围之/诏洽与诸军援洧/与贼接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B.李正己死子/纳匿丧谋叛/而李洧以徐州归顺纳/遣兵围之诏洽与诸军援洧/与贼接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C.李正己死/子纳匿丧谋叛/而李洧以徐州归顺/纳遣兵围之/诏洽与诸军援洧/与贼接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D.李正己死/子纳匿丧谋叛/而李洧以徐州归顺纳/遣兵围之/诏洽与诸军援洧/与贼接战/大破之/斩首万余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年号是封建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如大历、贞元。唐宋明清时期,一个帝王只有一个年号。
B.尚书,本文中指古代官名,原是宫廷里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后来指各部的最高职位。
C.户,指古代封户制度中受封者的食邑。唐朝的封户有虚实之别,文中可能是皇帝授予刘洽的荣誉。
D.朝,朝会指古代皇帝平时召见文武官员处理政务。废朝停止朝会。古代皇室重要成员或功臣死亡,常废朝以示哀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玄佐能征善战,屡立奇功。他打败了李纳和李希烈,亲自降服了杨令晖、高彦昭、翟崇晖等叛军将领,保障了国家的安全。
B.刘玄佐精于谋划,未雨绸缪。他赠送李纳派来的使者厚礼,热情款待,让人陪伴游玩宴乐,因而探听到李纳的许多私密之事,能事先做好防备
C.刘玄佐秉性豪侈,轻财重义。他对士兵赏赐丰厚,所宠爱的张士南和乐士朝财物多以数万计,但同时也助长了士兵的骄纵,他们常杀害将帅劫掠百姓。
D.刘玄佐忠于朝廷,屡受封赏。他战功卓著,官职不断得到提升,爵禄也越来越高,皇帝不仅赐其名,而在其死后追赠太傅的职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县捕盗吏,违法,为令所笞,仅死,乃亡命从军。
②将佐初匿丧,称疾俟代,帝亦为隐,数日乃发丧。
2019-06-20更新 | 5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贺知章,会稽永兴人,太子洗马德仁之族孙也。少以文词知名,举进士。初授国子四门博士,又迁太常博士,皆陆象先在中书引荐也。开元十年,兵部尚书张说奏请知章、徐坚、赵冬曦,皆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等,累年,书竟不就。后转太常少卿。

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又充皇太子侍读。是岁,玄宗封东岳,有诏应行从群臣,并留于谷口,上独与宰臣及外坛行事官登于岳上斋宫之所

初,上以灵山清洁,不欲喧繁,召知章讲定仪注,因奏曰:“昊天上帝君位,五方诸帝臣位,帝号虽同,而君臣异位。陛下享君位于山上,群臣祀臣位于山下,诚足垂范来叶,为变礼之大者也。然礼成于三献,亚终合于一处。”上曰:“朕正欲如是,故问卿耳。”于是敕:“三献于山上行事,五方帝及诸神座于下坛行事。”

俄属惠文太子薨,有诏礼部选挽郎,知章取舍非允,为门荫子弟喧诉盈庭。知章于是以梯登墙,首出决事,时人咸嗤之,由是改授工部侍郎,兼秘书监同正员,依旧充集贤院学士。 俄迁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兼正授秘书监。

知章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工部尚书陆象先,即知章之族姑子也,与知章甚相亲善。象先常谓人曰贺兄言论倜傥真可谓风流之士吾与子弟离阔都不思之一日不见贺兄则鄙吝生矣。

知章晚年尤加纵诞无复规检自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遨游里巷醉后属词,动成卷轴,文不加点,咸有可观。又善草隶书,好事者供其笺翰,每纸不过数十字,共传宝之。 时有吴郡张旭,亦与知章相善。旭善草书,而好酒,每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

天宝三载,知章因病恍惚,乃上疏请度为道士,求还乡里,仍舍本乡宅为观。上许之,仍拜其子典设郎曾为会稽郡司马,仍令侍养。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已下咸就执别。 至乡无几寿终,年八十六。肃宗以侍读之旧,乾元元年十一月诏赠礼部尚书。

先是神龙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朝万止山阴尉,齐融昆山令,若虚兖州兵曹,巨监察御史。融遇张九龄,引为怀州司户、集贤直学士。数子人间往往传其文,独知章最贵。

(节选自《旧唐书·贺知章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象先常谓人/ 曰贺兄言论倜傥/ 真可谓风流之士/ 吾与子弟/ 离阔都不思之/ 一日不见贺兄/ 则鄙吝生矣
B.象先常谓人曰/ 贺兄言论倜傥/ 真可谓风流之士/ 吾与子弟离阔/ 都不思之/ 一日不见贺兄/ 则鄙吝生矣
C.象先常谓人曰/ 贺兄言论倜傥/ 真可谓风流之士/ 吾与子弟/ 离阔都不思之/ 一日不见/ 贺兄则鄙吝生矣
D.象先常谓人曰/ 贺兄言论倜傥/ 真可谓风流之士/ 吾与子弟离阔/ 都不思之/ 一日不见/ 贺兄则鄙吝生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相关的文化知识,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先马或冼马。即太子侍从官,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正史将官名做“洗马”,而不用“冼马”。秦汉始置,太子出行时为先导。历代沿置,清末废。《陈情表》的作者李密曾长期担任这一官职。
B.斋宫,斋宫是皇帝行祭天祀地典礼前的斋戒的处所,明代和清前期,祭天祀地前的斋戒均在宫外进行。为确保平安,清雍正九年(1731年)在紫禁城内兴建斋宫,将祭祀天地前的斋戒仪式改在宫中进行。
C.三献,古代聘礼及祭祀典礼,奠酒仪式分初献、亚献、终献,合称三献。《仪礼·聘礼》:“荐脯醢,三献。”意谓先陈设肉菜等奠品,然后行三次献酒之礼。
D.集贤直学士,即集贤殿书院直学士,官名,唐朝中书省集贤殿书院置,六品以下为直学士,五品以上为学士,宪宗元和四年,学士、直学士皆用五品。 贺知章担任礼部侍郎时曾兼任集贤殿学士。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贺知章出生不凡,仕途通达。 他考中进士后,先后历职唐代最高学府国子监和掌管礼乐的最高机构太常寺,后任礼部侍郎、工部侍郎,曾经给唐肃宗的皇太子担任过侍读, 也因此肃宗后来下诏追赠他为礼部尚书。
B.贺知章熟悉礼制,简在帝心。 唐玄宗封禅泰山时,任礼部侍郎的贺知章奉召随行。 皇帝让他讲解拟定礼仪制度,他认为昊天上帝、五方诸帝同是帝号,但地位上有君臣之别, 于是奏请唐玄宗在山上祭祀五方诸帝,群臣在山下祭祀昊天上帝。
C.贺知章放旷不羁,纵情恣酒。他自称四明狂客,遨游里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与他交好的张旭常常醉后奔走呼号、索笔挥毫,狂草作品如有神助;手法与杜甫《饮中八仙歌》里“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同为正面描写。
D.贺知章富有才学,多才多能。年少时,他与一批吴越才子凭借文词俊秀名扬上京, 文章在民间广为流传。他熟悉礼乐典制,言论倜傥,受人倾慕。他才思敏捷,有时即兴创作也是一气呵成、无须改动;他还擅长于草隶书法,常有佳作传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岁,玄宗封东岳,有诏应行从群臣,并留于谷口,上独与宰臣及外坛行事官登于岳上斋宫之所。
(2)上许之,仍拜其子典设郎曾为会稽郡司马,仍令侍养。 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已下咸就执别。
2020-05-09更新 | 11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