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7 题号:1551405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仲淹,字希文。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家世,感泣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其事上遇人,一以自信,不择利害为趋舍。其所有为,必尽其力,曰:“为之自我者,当如是,其成与否,有不在我者,虽圣贤不能必,吾岂苟哉!”

天圣中,晏丞相荐公文学,以大理寺丞为秘阁校理。以言事忤章献太后旨,通判河中府。久之,上记其忠,召拜右司谏。当太后临朝听政时,以至日大会前殿,上将率百官为寿。有司已具,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及太后崩,言事者希旨,多求太后时事,欲深治之。公独以谓太后受托先帝,保佑圣躬,始终十年,未见过失,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

赵元昊反河西,乃以公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是时,新失大将,延州危。公请自守鄜廷扦贼,乃知延州。元昊遣人遗书以求和,公谓无事请和,难信,且书有僭号,不可以闻,乃自为书,告以逆顺成败之说,甚辩。坐擅复书,夺一官,知耀州。既而四路置帅,以公为环庆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熟羌归业者数万户。自边制久隳,至兵与将常不相识。公始分延州兵为六将,训练齐整,诸路皆用以为法。公之所在,贼不敢犯。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诸蕃质子,纵其出入,无一人逃者。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公因以疾请邓州,守邓三岁,公益病,又求知颍州。遂不起,享年六十有四。

(选自欧阳修《范文正公神道碑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
B.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
C.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
D.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蕃酋来见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判,两宋时知州的副官,辅佐知州一起治理政务,对知州也有监察责任。
B.讳,旧时为表示尊敬,不直呼其名。“讳仲淹”,即“仲淹”二字应避去。
C.质子,指旧时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一般由王子或世子充当,故称质子。
D.为寿,指为章献太后庆祝生日;和“沛公奉卮酒为寿”中“为寿”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范仲淹胸怀大志,自信敢为。他始终以天下人为念,应该做的事就尽力去做,从不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像圣贤一样,做不成绝不罢休。
B.范仲淹出身贫苦,自强不息。他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大后,独自外出求学,承受别人无法承受的痛苦,终于金榜题名,出仕做官,得以孝养母亲。
C.范仲淹做事坚持原则,不肯趋炎附势。章献太后当权时,他敢于直言进谏,忤逆太后旨意;当太后去世后,面对大臣的重翻旧账,他又极力维护太后的声誉。
D.范仲淹戍边目光长远,不急功近利。他在延州不急于打仗,而是筑城垦田,让边境百姓安居乐业,调整军制,训练士兵,让敌人不敢侵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上疏言天子无北面,且开后世弱人主以强母后之渐,其事遂已。
(2)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而元昊数遣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
5.范仲淹在延州有哪些功绩?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冯道可道,瀛州景城人也。事刘守光为参军,守光败,去事宦者张承业。承业监河东军,以其文学荐之晋王。当晋与梁夹河而军,道居军中,为一茅庵,不设床席,卧一束刍而已。诸将有掠得人之美女者以遗道,道不能却,寘之别室,访其主而还之。其解学士居父丧于景城遇岁饥悉出所有以济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有荒其田而不耕者与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潜为之耕其人后来愧谢,道殊不以为德。天成、长兴之间,岁屡丰熟,中国无事。道尝戒明宗曰:“臣为河东掌书记时,奉使中山,遇井陉之险,惧马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凡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此人之常情也。”明宗问曰:“天下虽丰,百姓济否?”道曰:“谷贵饿农,谷贱伤农。”因诵文士聂夷中《田家诗》,其言近而易晓。明宗顾左右录其诗,常以自诵。水运军将于临河县得一玉杯,明宗甚爱之,道曰:“此前世有形之宝尔,王者固有无形之宝也。仁义者,帝王之宝也。故曰:‘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明宗武君,不晓其言,道已去,召侍臣讲说其义,嘉纳之。道事前九君,未尝谏诤。世宗初即位,刘旻攻上党,世宗曰:“刘旻少我,谓我新立而国有大丧,必不能出兵以战。且善用兵者出其不意,吾当自将击之。”道乃切谏,以为不可。世宗曰:“刘旻乌合之众,若遇我师,如山压卵。”道曰:“陛下做得山定否?”世宗怒,卒自将击旻,果败旻于高平。威武之振自高平始。其击旻也,鄙道不以从行,以为太祖山陵使.。葬毕而道卒,年七十三,谥曰文懿,追封瀛王。道少能矫行以取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持重以镇物,益以旧德自处。道事四姓十君,然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誉之。

(节选自《新五代史·冯道传》)

1.下列文言句式和例句相同的选项是(     
例:何以守位曰仁
A.克己复礼为仁(《论语》)B.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五石之瓠》)
C.自胜者强(《老子》四章)D.渺渺兮予怀(《赤壁赋》)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其解学士居父丧于景城A遇岁饥悉出所有以济B乡里C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D有荒其田E而不耕者与力F不能耕者道G夜往潜为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行加冠礼取字并取号,以便于平辈或后辈称呼,表示尊重。
B.中国,指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也可指京都地区。本文取前意。
C.天成,指封建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皇帝在位期间更换年号称之为“改元”。
D.山陵使,皇帝死亡,葬地所在称山陵,山陵使掌皇帝丧葬之事,多由大臣临时兼充。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道刻苦节俭、坚守操行。当晋梁双方对峙时,冯道能够在破屋中枕草睡觉,对于将领赠送的抢来的女子也能返还原主。
B.冯道做事审慎、居安思危。面对连年丰收,善用自身出使中山的经历来委婉劝说皇帝要注意谷贱伤农的情况,获皇帝肯定。
C.冯道不惧君威,敢于谏言。在之前冯道不曾直言规劝,但在刘旻趁机攻打上党时,冯道能犯颜直谏,却遭到新帝嫌弃。
D.冯道德才兼备,广被称誉。年轻时冯道凭借才华得以升职,后为人稳重,虽然历侍四姓十君,但依旧因为德行受到景仰。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
(2)道少能矫行以取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持重以镇物。
(3)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023-10-24更新 | 4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

材料一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忠臣烈士,何代无之,公等知隋朝谁为忠贞?”王珪曰:“臣闻有虎贲郎中独孤盛在江都宿卫,宇文化及起逆,盛惟一身,抗拒而死。”太宗曰:“屈突通为隋将共国家战于潼关闻京城陷乃引兵东走,义兵追及于桃林,朕遣其家人往招慰,遽杀其奴。又遣其子往,乃云:‘我蒙隋家驱使,已事两帝,今者吾死节之秋,汝旧于我家为父子,今则于我家为仇雠。’因射之,其子避走,所领士卒多溃散。通惟一身,向东南恸哭尽哀。曰:‘臣荷国恩,任当将帅,智力俱尽,致此败亡,非臣不竭诚于国。’言尽,追兵擒之。太上皇授其官,每托疾固辞。此之忠节,足可嘉尚。”因敕所司,采访大业中直谏被诛者子孙闻奏。

(节选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

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遂济河,破其将桑显和于饮马泉。通势蹙,或说之降,曰:“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众皆舍兵。通知不免,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帝闻,曰:“清以奉国,名定不虚。”特费金银六百两、彩千段,判陕东道行台左仆射,从讨王世充。时通二子在洛,帝曰:“今以东略公,如二子何?”通曰:“畴昔陛下释俘累,加恩礼,以蒙更生,是时口与心誓,以死许国,今日之行,正当先驱,二儿死自其分,终不以私害义。”帝太息曰:“烈士徇节,吾今见之。”及窦建德来援贼,秦王分麾下半以属通,俾与齐王围洛。世充平,论功第一,拜陕东道大行台右仆射,镇东都,数岁,召为刑部尚书。自以不习文,辞,改工部。卒,年七十二,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屈突通传》)

1.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屈突通为隋A将B共国家C战D于潼关E闻京城F陷G乃引兵H东走。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仇雠,指仇人,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及仇雠已灭”的“仇雠”意思相同。
B.采访,此指搜求寻访;现代为新闻用语,指记者为获取新闻材料而进行调查等活动。
C.固,指坚决、坚定,与《过秦论》中“秦孝公据崤函之固”的“固”意思不相同。
D.属,指托付、委托,与苏轼《赤壁赋》中“举匏樽以相属”的“属”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每个朝代都有忠臣烈士,并询问隋朝谁是忠贞之人。王珪说,独孤盛在江都做卫士时遇到宇文化及谋反,孤身一人抵抗至死。
B.唐太宗派屈家家奴去招降屈突通,结果被他杀掉;后来又派其子去劝降,屈突通却对儿子说如今他们不是父子而是仇敌,并用箭射儿子。
C.平定薛仁杲时,众将争相夺取贼人的珍宝,只有屈突通一无所取。皇帝听说后,称赞屈突通清廉奉国,名不虚传,并且赏赐他很多财物。
D.征讨王世充,屈突通功劳最大,因此封官晋爵,被召入朝廷担任刑部尚书,但他自认为不熟习法令条文,坚决推辞,后改任工部尚书。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荷国恩,任当将帅,智力俱尽,致此败亡,非臣不竭诚于国。
(2)及窦建德来援贼,秦王分麾下半以属通,俾与齐王围洛。
(3)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5.屈突通的谥号为“忠”。请结合材料二,概括其“忠”的具体表现。
2024-03-16更新 | 10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对此欲倒东南倾(东南: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
B.安能摧眉折腰权贵(事:名词作动词,侍奉)
C.云青青兮欲(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D.栗森林兮层巅(栗:颤栗;惊:震惊)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B.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C.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D.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10岁就通诗书,成年后,州郡因其有才能、德行而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在长安,李白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颇为感叹。
B.李白曾游历并州(今山西太原),见到大将郭子仪,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
C.李白是个骜放之人,《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道出了他的心声;在朝堂上使高力士脱靴又为一例。
D.在贺知章的推荐下,李白得以步入仕途,担任翰林供奉。玄宗皇帝爱惜李白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2)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
5.李白虽然受到玄宗赏识,但一直不被重用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2023-09-05更新 | 1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