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56 题号:1554521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安世字器之,魏人。安世少时持论已有识。登进士第,不就选。从学于司马光。调洺州司法参军,司户以贪闻,转运使吴守礼将按之,问于安世,安世云:“无之。”守礼为止。然安世心常不自安,曰:“司户实贪而吾不以诚对,吾其违司马公教乎!”迁起居舍人兼左司谏,进左谏议大夫。有旨暂罢讲筵,民间欢传宫中求乳婢,安世上疏谏曰:“陛下富于春秋,未纳后而亲女色。愿太皇太后保祐圣躬,为宗庙社稷大计,清闲之燕,频御经帷,仍引近臣与论前古治乱之要,以益圣学,无溺于所爱而忘其可戒。”哲宗俯首不语。后曰:“无此事,卿误听尔。”范纯仁复相,吕大防白后欲令安世少避。后曰:“今既不居言职,自无所嫌。”又语韩忠彦曰:“如此正人,宜且留朝廷。”乃止。吕惠卿复光禄卿分司安世争以为不可不听出知成德军章惇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同文馆狱起,蔡京乞诛灭安世等家,谗虽不行,犹徒梅州。惇与蔡卞将必置之死,因使者入海岛诛陈衍,讽使者过安世,胁使自裁。又擢一土豪为转运判官,使杀之。判官疾驰将至梅,梅守遣客来劝安世自为计。安世色不动,对客饮酒谈笑,徐书数纸付其仆曰:“我即死,依此行之。”顾客曰:“死不难矣。”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判官未至二十里,呕血毙,危得免。蔡京既相,连七谪至峡州羁管。宣和六年,复待制,明年卒,年七十八。

(选自《宋史·刘安世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吕惠卿复光禄卿/分司/安世争以为不可不听/出知成德军/章惇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
B.吕惠卿复光禄卿/分司/安世争以为不可/不听/出知成德军/章惇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
C.吕惠卿复光禄卿/分司/安世争以为不可不听/出知成德军/章惇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
D.吕惠卿复光禄卿/分司/安世争以为不可/不听/出知成德军/章惇用事尤/忌恶之/初黜知南安军/再贬少府少监/三贬新州别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科举考试中通过殿试的人称为进士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称为状元。
B.谏议大夫,古代官职名,秦代开始设置,专掌议论,后代称谓不尽相同。
C.宗庙,指古代天子、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
D.宣和,北宋宋徽宗的年号。西汉时始创年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安世勇于自省。转运使吴守礼要查办贪梦的司户,询问刘安世,刘安世没有如实回答,此后他心中不安,觉得违背了司马光的教导。
B.刘安世直言敢谏。对暂且停止宫中讲学之事,刘安世上疏劝谏,希望太皇太后保佑皇上,让他为了国家大计,清闲欢乐,经常听讲。
C.刘安世不惧生死。面对章惇和蔡卞等人的陷害,刘安世不动声色,和客人饮酒谈笑,写了张纸向仆人交代,还对客人说死不是难事。
D.刘安世仕途坎河。章惇掌权后,刘安世多次遭到贬谪;蔡京任宰相后,同文馆案件发生,他被流放到梅州,后又连续七次被贬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益圣学,无溺于所爱而忘其可戒。
(2)客密从仆所视,皆经纪同贬当死者之家事甚悉。
5.章惇和蔡卞是如何计划把刘安世置于死地的?请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衎,字祖德,兖州曲阜人。少苦学,治《左氏春秋》。梁龙德中擢第,解褐授北海主簿,以治行闻。后唐天成中,为邹平令。符习初镇天平,以书告属邑,毋聚敛为献贺。衎未领书,以故规行之,寻为吏所讼。习遽召衎笞之,幕客军吏咸以为辱及正人。习甚悔焉,即表为观察推官,且塞前事。长兴初,召拜太常博士,习力奏留之。习致仕,衎东归养亲。未几,房知温镇青州,复辟置幕下。知温险愎厚敛多不法衎每极言之不避其患晋祖入洛知温恃兵力偃蹇衎劝其入贡知温以善终衎之力也。改河阳三城节度副使,知州事。居半岁,得家问,父在青州有风痹疾,衎不奏弃官去侍疾,不复有仕宦意。岁余,父疾不能起,衎亲自掬矢,未尝少倦。晋祖闻之,召为工部郎中,连使促召至阙,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晋祖曰:“朕自知卿,非他人荐也。”俄废枢密院,以本官奉朝请。逾年,上表请还侍养,授青州行营司马。丁父忧,哀毁甚。俄召为驾部郎中、盐铁判官。以母老恳辞,有诏止守本官。召拜御史中丞。丧乱之后,朝纲不振,衎执宪颇有风采。尝上言:“州郡无参谒之仪,出入失风宪之体,请自今藩镇幕僚,勿得任台官;虽亲王、宰相出镇,亦不得奏充宾佐。非奉制勘事,勿得出京,自余不令厘杂务。”诏惟辟召入幕如故,余从其请。时王峻持权,衎与陈观俱为峻所引用。会峻败,观左迁,衎罢职,守兵部侍郎。显德初,上表求解官,授工部尚书。致仕还乡里,台阁缙绅祖饯都门外,冠盖相望,时人荣之。建隆三年春,卒于家,年七十四。

(节选自《宋史·列传二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知温险愎厚敛/多不法/衎每极言之/不避其患晋祖/入洛知温恃兵力偃蹇/衎劝其入贡/知温以善终/衎之力也
B.知温险愎/厚敛多不法/衎每极言之不避/其患晋祖入洛/知温恃兵力偃蹇/衎劝其入贡/知温以善终/衎之力也
C.知温险愎/厚敛多不法/衎每极言之/不避其患/晋祖入洛/知温恃兵力偃蹇/衎劝其入贡/知温以善终/衎之力也
D.知温险愎/厚敛多不法/衎每极言之/不避其患/晋祖入洛/知温恃兵力偃蹇/衎劝其入贡/知温以善/终衎之力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同“释褐”,意为脱去粗布衣服,文中指因做官而摆脱贫贱,这与借指贫贱的“衣褐”相对。
B.天成,与后文“长兴”均为年号。汉武帝首创,后形成制度,并影响周边国家,日本至今使用年号。
C.幕客,幕府中的僚属,即幕府下属官吏,因以西东分宾主,故又称“西宾”“西席”,主人称为“东家”。
D.奉朝请,指臣子定期参加朝会,是给予闲散高官的待遇。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朝见为“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衎为政有方,颇有名望。任北海主簿以政绩闻名;受符习鞭刑,被人认为是正派人受辱,终让符习后悔。
B.颜衎为人正直,敢于直言。针对房知温重征不合法令的赋敛行为,他常常极力规劝,却不料招致报复。
C.颜衎奉行孝道,侍养双亲。父亲在青州患病,毅然辞官前往奉养,父亲病重卧床,他不曾有一丝厌倦。
D.颜衎忠心劝谏,严肃朝纲。战乱后朝纲不振,他直言朝政弊端,厘清朝政体制,大多谏言被皇帝采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连使促召至阙,辞曰:“臣无他才术,未知何人误有闻达,望放臣还,遂其私养。”
(2)致仕还乡里,台阁缙绅祖饯都门外,冠盖相望,时人荣之。
2019-05-25更新 | 1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子舆,字希孟,密州莒人。曾祖甲,以义勇为乡人所推。唐末,淄、青、徐、兖皆南结吴人以拒梁。梁得三镇,吴人北侵益急,沂、密尤被其害州民聚为八砦以扦寇遂署甲为八砦都指挥使祖徽袭父职晋末贼帅赵重进掠高密黴战没父琏复嗣其事。周世宗平淮南,始去兵即农,厚自封殖。子舆少业文词,太平兴国八年举进士,解褐北海主簿。历大理评事,知临海县,改光禄寺丞。使西蜀决狱还。淳化中,雷有终为江、浙、荆湖茶盐制置使,奏子舆为判官。转太子中允,改著作郎,江、淮、两浙制置茶盐,就转太常博士。真宗即位,迁殿中侍御史。因入对,与三司论列利害,以子舆为长。转度支员外郎。子舆以每事上计司,移报稽滞,求兼省职,乃命为盐铁判官。仍领制置,增岁课五十余万贯。咸平三年,就命兼充淮南转运使。子舆精于吏事,久掌茶盐漕运,周知利害,裁量经制,公私便之。所至郡县,以公事申请者,文牒纷委,顷刻待报,子舆皆即决遣,曾无凝滞。明年,求代,诏许自择。子舆以卞衮、刘师道名闻,即命衮与师道为转运使。召子舆,右谏议大夫、户部使。五年二月,方奏事便殿,俄疾作仆地,命中使掖之以出,至第卒。以子道宗方幼,命三司判官朱台符检校其家。子舆止一子,而三女皆幼。道宗寻卒,家寓楚州。子舆妻刘还父母家,子舆旅榇在京师。景德中,官借船移柩,还葬其里,鬻京师居第,以钱寄楚州官库,以备三女资送。从其从弟之请也。

(选自《宋史·王子舆传》)

1.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州民聚为八砦/以扦寇遂署甲为八砦/都指挥使/祖徽袭父职/晋末贼帅赵重/进掠高密/徽战没/父琏/复嗣其事/
B.州民聚为八砦以扦寇/遂署甲为八砦都指挥使/祖徽/袭父职/晋末/贼帅赵重进掠高密/徽战没/父琏/复嗣其事/
C.州民聚为八砦/以扦寇/遂署甲为八砦/都指挥使/祖徽袭父职/晋末贼帅赵重进掠高密/徽战没/父琏复/嗣其事/
D.州民聚为八砦以扦寇/遂署甲/为八砦都指挥使/祖徽袭父职晋末/贼帅赵重/进掠高密/徽战没/父琏/复嗣其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祖,即曾祖父,是祖父的父亲。《尔雅·释亲》:“生已者为父母,父之父为祖(即祖父),祖父之父为曾祖。”
B.进士,是我国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奏章,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D.拜,即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改”“移”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子舆出身军人之家。曾祖父王甲担任过八砦都指挥使,祖父王徽和父亲王琏也先后担任过此职。
B.王子舆有才能。王子舆年少时学习文词,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先后担任北海主簿、大理评事等职。
C.王子舆精于官事。他掌管茶盐和漕运,裁断量度管理节制合情合理,对州县公事,裁决果断不拖延。
D.王子舆受到皇帝重用。皇帝允许王子舆入朝询问,王子舆与三司辩论表现优秀,被任命为盐铁判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梁得三镇,吴人北侵益急,沂、密尤被其害。
(2)方奏事便殿,俄疾作仆地,命中使掖之以出,至第卒。
2021-01-05更新 | 8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①,怀英遇“坎”②,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③,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④,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⑤,斩安国于市。

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宋史·辛弃疾传》)


[注]①蓍(shī):一种草。古人用来占卜。②坎、离:均为卦名。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③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④青兕(sì):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兕;犀牛一类的野兽。⑤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蔡伯坚       师:以……为师
B.弃疾间与之       游:游玩
C.京壮之       益:更加
D.时虞允文       当:主持、掌管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B.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C.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D.作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刚强正直,却未被采纳。
B.辛弃疾在耿京的授意下奉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
C.僧人义端在耿京的军队中纠集了千余人,劝说他们隶属于自己,并且在一个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叛投金国。
D.辛弃疾在担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得到留守叶衡的赏识,认为他胸有大志谋略过人,叶衡做丞相后,大力举荐他,辛弃疾因此得到皇帝召见。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021-12-24更新 | 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