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25 题号:1582758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戣,字君严,擢进士第。入为侍御史,累擢谏议大夫。条上四事:一多冗官,二吏不奉法,三百姓田不尽垦,四山泽榷酤为州县弊。宪宗异其言。明州岁贡淡菜蚶蛤之属,戣以为自海抵京师,道路役凡四十三万人,奏罢之。

岭南节度使崔咏死,帝谓裴度曰:尝论罢蚶菜者,谁欤?今安在?是可往, 为朕求之。度以戣对,即拜岭南节度使。南方鬻口为货,掠人为奴婢,戣峻为之禁。亲吏得婴儿于道收育之戣论以死由是闾里相约不敢犯士之斥南不能北归与有罪之后百余族才可用用之禀无告者女子为嫁遣之。蕃舶泊步有下碇税,始至有阅货宴,所饷犀琲,下及仆隶,戣禁绝,无所求索。旧制,海商死者,官籍其资, 满三月无妻子诣府,则没入。戣以海道岁一往复,苟有验者不为限,悉推与。自贞元中,黄洞诸蛮叛,久不平。容、桂二管利虏掠,幸有功,乃请合兵讨之。戣固言不可,帝不听,大发江、湖兵,会二管入讨。士被瘴毒死者不胜计,安南乘之,杀都护李象古,而桂管裴行立、容管阳旻皆无功,忧死;独戣不邀一旦功,交、广晏然大治。

穆宗立,以吏部侍郎召,改右散骑常侍,还为左丞,以老自乞。雅善韩愈,谓曰:“公尚壮,上三留,何去之果?”戣曰: “吾岂要君者?吾年,一宜去;吾为左丞,不能进退郎官,二宜去。”愈曰:“公无留资,何恃而归?”曰:“吾负二宜去,尚奚顾子言?”愈嗟叹,即上疏言:“臣与戣同在南省,数与戣相见,其为人,守节清苦,论议正平。年七十,筋力耳目未丧,忧国忘家,用意至到。如戣辈,在朝不过三数人,陛下不宜苟顺其求,不留自助也。《礼》:大夫七十致仕,若不得谢,则赐之几杖安车,不必七十尽许致仕。今戣据礼求退,陛下若不听许,亦无伤义,而有贪贤之美。”不报。卒,年七十三。赠兵部尚书,谥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吏得婴儿/于道收育之/戣论以死/由是闾里相约不敢犯/士之斥南不能北归与有罪之后百余族/才可用/用之/禀无告者/女子为嫁遣之
B.亲吏得婴儿于道/收育之/戣论以死/由是闾里相约不敢犯/士之斥南不能北归与有罪之后/百余族才可用/用之/禀无告者/女子为嫁遣之
C.亲吏得婴儿/于道收育之/戣论以死/由是闾里相约不敢犯/士之斥南不能北归与有罪之后/百余族才可用/用之/禀无告者/女子为嫁遣之
D.亲吏得婴儿于道/收育之/戣论以死/由是闾里相约不敢犯/士之斥南不能北归与有罪之后百余族/才可用/用之/禀无告者/女子为嫁遣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岭南,指五岭以南的地区,即广东、广西一带,五岭是长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
B.都护,古代在边疆地区设立的官职,唐有安西、北庭等六大都护,文中指安东都护。
C.南省,唐代三省均在皇宫之南,而尚书省更在中书、门下二省之南,故称之为南省。
D.几杖,指坐几和手杖,都是老者所用,代常用来作敬老之物,亦用以借指老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戣言辞忠正,奏请朝廷免除明州的海产进贡,因为路途遥远,耗费民力。恰逢岭南节度使去世,皇帝在选人时,想起了这个曾上奏停止岁贡蚶菜的人。
B.孔戣任聆南节度使后,严禁贩卖人口,面对外洋商船靠岸停泊需交税、官员检查货物时接受宴请的旧规陋习,他也明令禁除,一毫不取。
C.孔戣见识深远,在平定黄洞诸蛮族叛乱一事上,他上谏坚决反对容、桂二州官员合兵讨伐的请求,皇帝不听,结果死伤无数,叛军趁机杀死二州长官。
D.孔戣认为自己年已七十,而且身为左丞却不能提拔贬退郎官,虽家无余财依然向唐穆宗请求退休,与他向来交好的韩愈因此大为慨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戣以海道岁一往复,苟有验者不为限,悉推与。
(2)公尚壮,上三留,何去之果?
5.韩愈上疏,认为皇上不应同意孔戣致仕,理由何在?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玄龄幼警敏,贯综坟籍,善属文,书兼草隶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谓裴矩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顾中原方乱,慨然有忧天下志。

太宗以墩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公为秦王,即授府记室,封临淄侯。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王尝曰: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也。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稿。高祖曰: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

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己有之。明达吏治,而缘饰以文雅,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或以事被让,必稽颡请罪,畏惕,视若无所容。

贞观末年,以谴还第,黄门侍郎褚遂良言于帝曰:玄龄事君自无所负,不可以一眚便示斥外,非天子任大臣意帝悟,遽召于家。后避位不出。久之,会帝幸芙蓉园观风俗,玄龄敕子弟汛扫廷堂,曰:乘舆且临幸。有顷,帝果幸其第,因载玄龄还宫。

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席势凌人,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曰: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

疾甚,帝命凿苑垣以便候问,亲握手与决。诏皇太子就省。擢子遗爱右卫中郎将,遗则朝散大夫,令及见之。薨,年七十一,赠太尉、并州都督,谥曰文昭,给班剑、羽葆、鼓吹、绢布二千段、粟二千斛,陪葬昭陵。高宗诏配享太宗庙廷。

(取材于《新唐书·房玄龄》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谓裴矩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
B.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谓裴矩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
C.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谓裴矩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
D.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谓裴矩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但恨不见其耸壑昂霄云/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坟籍就是古代典籍、经典的意思,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经传”所指大致相同。
B.草隶,草书与隶书的简称。中国汉字的演变包含“七体”,即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C.军门,一般指军营之门,代指军营。这里是指对李世民的尊称,当时李世民巡视渭北,任命房乔做行军记室参军。
D.乘舆,原指皇帝座驾,本文是代指李世民。为了避讳,不直接称皇帝,用皇帝身边的物品指代皇帝,如“陛下”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乔胸有大志,眼光高远。他年轻有为,早有为天下忧的大志;每征伐到一处,别人都争抢财物,房乔却不这样。
B.房乔才华突出,善于应对。房乔对于各种文书很熟悉,依马可待,不打草稿,文理畅然;应对自然,让高祖感叹不已。
C.房乔勤于政事,做人谨慎。他早起晚睡,为国尽忠,不让国家受到损失;犯了错误,就低头认罪,畏惧、警惕。
D.房乔居高自省,教子有方。房乔身居高位,却担心下一代骄傲奢侈;他搜集历代有名的家训书法真迹,做成屏风,警戒子孙。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
(2)玄龄事君自无所负,不可以一眚便示斥外,非天子任大臣意。
5.文中不止一处提到房玄龄对待人才的事,房玄龄是如何对待人才的?
2021-05-13更新 | 31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泌,字长源,魏八柱国弼六世孙,徙居京兆。七岁知为文。玄宗开元十六年,悉召能言佛、道、孔子者,相答难禁中。泌既至,帝方与燕国公张说观弈,因使说试其能。说请赋“方圆动静”,泌逡巡曰:“愿闻其略。”说因曰:“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说因贺帝得奇童。帝大悦曰:“是子精神,要大于身。”张九龄与严挺之、萧诚善,挺之恶诚佞,劝九龄谢绝之。九龄忽独念曰:“严太苦劲,然萧软美可喜。”方命左右召萧,泌在旁,帅尔曰:“公起布衣,以直道至宰相,而喜软美者乎?”九龄惊,改容谢之,因呼“小友”。

肃宗即位灵武,物色求访,会泌亦自至。已谒见,陈天下所以成败事,帝悦,欲授以官,固辞,愿以客从。入议国事,出陪舆辇,众指曰:“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初,帝在东宫,李林甫数构谮,势危甚,及即位,怨之,欲掘冢焚骨。泌以天子而念宿嫌,示天下不广,使胁从之徒得释言于贼。帝曰:“往事卿忘之乎?”对曰:“上皇(玄宗)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帝感悟,抱泌颈以泣曰:“朕不及此”。

泌出入中禁,事四君,数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好纵横大言,时时谠议,能寤移人主。贞元三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累封邺县。贞元五年卒,年六十八,赠太子太傅。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卷六十四》)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
B.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
C.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
D.上皇有天下五十年/一旦失意/南方气候恶/且春秋高/闻陛下录故怨/将内惭不怿/万有一感/疾是陛下以天下之广不能安亲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是西安的古称,为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谓称。文中指唐朝的都城长安。
B.布衣,布制的衣服,借指平民,古代还以黔首、白丁、氓隶、闾左、黎庶等称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西汉皇太后的长乐宫在未央宫东,也用“东宫”称皇太后。
D.侯,是一种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古代按照等级位列依次有王、公、伯、侯、子、男六种爵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泌才华横溢,深得玄宗喜爱。他年少时用棋局的“方圆动静”来比喻行仁义、用智慧、施展才能和功成名就,被赞为奇童,玄宗说他拥有超过了身份的神采气质。
B.李泌正直清醒,博得张九龄青睐。他在张九龄派人去请萧诚时不假思索地劝张九龄,作为耿直的宰相不要喜欢献媚的人,张九龄听后马上改容,昵称他为“小友”。
C.李泌淡泊名利,以国事为重。他在肃宗即位时主动来拜见,陈述治理天下所以有成有败的道理。肃宗听后很喜欢,想给他官做,他坚决推辞,只愿以宾客身份相随。
D.李泌远见卓识,说服了肃宗。他在肃宗打算掘墓焚尸以泄对李林甫的怨恨时,劝肃宗要向天下显示自己的气量宽宏,不要让玄宗心生惭愧,此言令肃宗感激涕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九龄与严挺之、萧诚善,挺之恶诚佞,劝九龄谢绝之。
(2)数为权幸所疾,常以智免,好纵横大言,时时谠议,能寤移人主。
2019-09-27更新 | 17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柳公绰,字宽,京兆华原人。幼孝友,起居皆有礼法。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补校书郎。岁歉馑,其家虽给,而每饭不过一器,岁丰乃复。或问之,答曰:四方病饥,独能饱乎?累迁开州刺史,地接夷落,寇常逼其城,吏曰:兵力不能制,愿以右职署渠帅。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立诛之,寇亦引去。召为吏部郎中。后拜御史中丞。

李吉甫复当国,出为湖南观察使。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公绰曰:朝廷谓吾儒生不知兵邪!即请自行,许之。引兵度江抵安州,听以军礼迎谒,公绰谓曰:公所以属鞬负弩,岂非兵事邪?若禠戎容,则两郡守耳,何所统一哉?以公世将晓兵,吾且欲署职,以兵法从事。听曰:唯命。即以都知兵马使、中军先锋、行营都虞候三牒授之,选兵六千属焉,戒诸校曰:行营事一决都将。听被用畏威,遂尽力,当时服其知权。军出,公绰数省问其家,疾病生死厚给之。军中感服曰:中丞为我知家事,敢不死战!故鄂军每战辄克。

元和十一年,为李道古代还,除给事中,拜京兆尹。方赴府,有神策校乘马不避者,即时搒死。帝怒其专杀,公绰曰:此非独试臣,乃轻陛下法。帝曰:既死,不以闻,可乎?公绰曰:臣不当奏。在市死,职金吾;在坊死,职左右巡使。帝乃解。以母丧去官。服除,为刑部侍郎,领盐铁转运使,转兵部,兼御史大夫。

改礼部尚书,以祖讳换左丞。俄检校户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行部至邓,县吏有纳贿、舞文二人同系狱。县令以公绰素持法,谓必杀贪者,公绰判曰:赃吏犯法,法在;奸吏坏法,法亡。诛舞文者。其厩马害圉人,公绰杀之。或言良马可爱,曰:安有良马而害人乎?

大和四年,为河东节度。遭岁恶,撙节用度,辍宴饮,衣食与士卒钧。北虏遣梅禄将军李畅以马万匹来市,所过皆厚劳,饬兵以防袭夺。至太原,公绰独使牙将单骑劳问,待以至意,辟牙门,令译官引谒,宴不加常。畅德之,出涕,徐驱道中,不妄驰猎。

以病乞代,授兵部尚书,不任朝请。忽顾左右召故吏韦长,众谓属诿以家事。及长至,乃曰:为我白宰相,徐州专杀李听亲吏,非用高璃不能安。因瞑目不复语,后二日卒,年六十八。太子太保,谥曰元。

(节选自《新唐书·柳公绰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
B.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
C.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
D.以地卑湿/不可迎养/求分司/东都不听/后徙鄂岳观察使/时方讨吴元济/诏发鄂岳卒/五千隶安州刺史李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刺史,负责对地方官员的监察之职。刺史制度在中国古代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B.神策,即神策军,是唐朝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负责保卫京师和戍守宫廷以及行征伐事,为唐时朝廷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装力量。
C.兵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其长官为兵部尚书。掌管文武官员的选拔、任用以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D.赠,古代朝廷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爵位或官职。本文中的“赠”就是指朝廷在柳公绰死后追封他为太子太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公绰体察底层疾苦。遇荒年歉收,他说百姓受苦挨饿,自己不能独自饱食,每顿饭不超过一碗;他节省开支,停止宴饮,穿衣吃饭都与士兵一样。
B.柳公绰遵守礼制法度。他巡行邓州时杀掉了舞文弄法者,因为他认为破坏法令的罪行更严重;他所养的马伤害了养马人,便杀掉了良马。
C.柳公绰为人刚直不屈。他任京兆尹时处死了一名神策军军校,皇帝恼怒他擅自杀人,没有上报,他说上报不是自己的职责,最终使皇帝平息了怒气。
D.柳公绰对国家忠心耿耿。他一生曾任京兆尹、节度使、御史大夫、尚书等职务,治境安边,均有佳绩,他的忠心得到朝廷的认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绰曰:“若同恶邪?何可挠法。”立诛之,寇亦引去。
(2)畅德之,出涕,徐驱道中,不妄驰猎。
2021-08-30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