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9 题号:1585115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侍御史洛阳贾言忠奉使自辽东还,上问以军事:辽东诸将孰贤?对曰;薛仁贵勇冠三军;庞同善虽不善斗,而持军严整;高侃勤俭自处,忠果有谋;然夙夜小心,忘身忧国,皆莫及李勣也。上深然其言。

九月,(李)勣初度辽,谓诸将曰:新城,高丽西边要害,不先得之,余城未易取也。遂引兵进击,一十六城皆下之。郭待封以水军自别道趣平壤,勣遣别将冯师本载粮仗以资之。围平壤月余,勣纵兵登城鼓噪,焚城四周,高丽悉平。上祀南郊,告平高丽,以李勣为亚献

李勣寝疾,上悉召其子弟在外者,使归侍疾。上及太子所赐药,勣则饵之;子弟为之迎医,皆不听进,曰:吾本山东田夫,遭值圣明,致位三公,年将八十,岂非命邪!修短有期,岂能复就医工求活!一旦,忽谓其弟司卫少卿弼曰:吾今日小愈,可共置酒为乐。于是子孙悉集,酒阑,谓弼曰:吾自度必不起,故欲与汝曹为别耳。汝曹勿悲泣,听我约束。我见房杜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荡覆无余吾有此子孙今悉付汝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自是不复更言。十二月,戊申,薨。上闻之悲泣,葬日,幸未央宫,登楼望辆车恸哭。起冢象阴山、铁山、乌德鞬山,以旌其破突厥、薛延陀之功。

勣为将,有谋善断;与人议事,从善如流。战胜则归功于下,所得金帛,悉散之将士,故人思致死,所向克捷。渭南尉刘延祐,弱冠登进士第,政事为畿县最。李勣谓之曰:足下春秋甫尔,遽擅大名,宜稍自贬抑,无为独出人右也。阖门雍睦而严。其姊尝病,勣已为仆射,亲为之煮粥。风回,蒸其须鬓。姊曰:仆妾幸多,何自苦如是!勣曰:非为无人使令也,顾姊老,勣亦老,虽欲久为姊煮粥,其可得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七》,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我见房杜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荡覆无余/吾有此/子孙今悉付汝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
B.我见房杜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荡覆无余/吾有此/子孙今悉付汝/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
C.我见房杜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荡覆无余/吾有此子孙/今悉付汝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
D.我见房杜平生勤苦/仅能立门户/遭不肖子/荡覆无余/吾有此子孙/今悉付汝/葬毕/汝即迁入我堂/抚养孤幼/谨察视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丽,国号,也称王氏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封建王朝之一。
B.亚献,古代祭祀时通常要献酒三次,第二次献酒即称为“亚献”。
C.辆车,又称“软车”“轜车”,在古代专指载运棺柩的车子。
D.春秋,可代指年龄,文中的“春秋甫尔”意同“春秋鼎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上向贾言忠询问辽东诸将的情况,贾言忠通过与薛仁贵、庞同善、高侃等人的比较,认为李勣是最能忘记个人而忧虑国家的人,皇上很同意他的意见。
B.李勣奉命攻打高丽,他果断下令先攻占新城,顺势攻取十多座城之后,最终平定高丽;去世后,皇上非常悲痛伤心,为他在阴山等多地修建坟墓,大力表彰。
C.李勣与人议事时,总能虚心听取,从善如流;对人才很爱护,他曾善意地提醒刘延祐不要锋芒太露;对于功劳,他不归于自己,而将金帛等赏赐全都分给将士。
D.到了晚年,李勣更加珍视与亲人的陪伴。他虽身居高位,家中奴仆众多,却不顾年迈,坚持亲自为患病的姐姐煮粥,甚至为此还烧焦了胡须和鬓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郭待封以水军自别道趣平壤,勣遣别将冯师本载粮仗以资之。
(2)其有志气不伦,交游非类者,皆先挝杀,然后以闻。
5.概括李勣病重后在医药问题上的矛盾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汉诸葛亮闻曹休败,魏兵东下,关中虚弱,欲出兵击魏,群臣多以为疑。亮上言于汉主曰:“先帝深虑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五月渡泸,深入不毛,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以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殆死潼关,然后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邓铜等七十馀人,此皆数十年之内,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虚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支久,此臣之未解六也。昔先帝败军于楚,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三》)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以A先B帝C之D明E量F臣G之H才I固J知K臣L伐M贼N才O弱P敌Q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高帝,即文中的“先帝”,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汉昭烈帝刘备,即后主刘禅之父。
B.江东,长江下游段为西南往东北走向,故将其以东的江南地区称为江东,又称江右。
C.伪,指非法的,非正统的,与李密的《陈情表》中“少仕伪朝”的“伪”字意思相同。
D.拊手,即拍手,此处表达的情感与《孔雀东南飞》中“阿母大拊掌”的“拊掌”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休作战大败而归,曹魏率其军队开赴东方,诸葛亮认为此时曹魏关中一带的兵力空虚,于是向汉后主刘禅进言,主张出兵关中。
B.刘备虑事深远,认为蜀汉不能长久割据一隅,讨伐曹魏可能失败,但若不伐,结局依然是灭亡,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进攻放手一搏。
C.诸葛亮分条阐明出师北伐的紧迫性,原因之一就是蜀汉的精英将领一年之内纷纷阵亡,此后将损失三分之二的州郡,这对蜀汉十分不利。
D.诸葛亮谦逊地认为,自己比不上汉代的张良、陈平,比不上智慧谋略高超的曹操,蜀国也力量薄弱,如今能做的就是抓住机会,尽力而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2)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5.诸葛亮为什么要在给后主的进言中提到刘繇、王朗之事?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2023-05-12更新 | 30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建安四年,扬州贼帅郑宝欲略居民以赴江表,以淮南刘晔,高族名人,欲劫之使唱此谋,晔患之。会曹操遗使诣州,有所案问,晔要与归家。宝来候使者,晔留与宴饮,手刃杀之,斩其首以令宝军,其众数千人皆服,推晔为主。晔以其众与庐江太守刘勋,勋怪其故。晔曰:“宝无法制,其众素以钞略为利。仆宿无资,而整齐之,必怀怨难久,故以相与耳!”孙策恶勋兵强伪卑辞以事勋曰上缭宗民数欺鄙郡欲击之路不便上缭甚富实愿君伐之请出兵以为外援且以珠宝赂勋勋大喜外内尽贺刘晔独否勋问其故,对曰:“上缭虽小,城坚池深,攻难守易,不可旬日而举也。兵疲于外而国内虚,策乘虚袭我,则后不能独守。是将军进屈于敌,退无所归。若军必出,祸今至矣。”勋不听,遂伐上缭,至海昏。时策闻勋在海昏,自与领江夏太守周瑜将二万人袭皖城,克之,得勋妻子及部曲三万馀人。勤北归曹操,晔随之。建安二十年,魏公操克汉中,丞相主簿司马懿言于操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操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刘晔曰:“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操不从。居七日,蜀降者曰:“蜀中一日数十惊,守将虽斩之而不能安也。”操问晔曰:“今尚可击不?”晔曰:“今已小定,未可击也。”乃还。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孙策恶勋兵强伪/卑辞以事勋曰/上缭宗民数欺/鄙郡欲击之/路不便/上缭甚富实/愿君伐之/请出兵以为外援/且以珠宝赂勋/勋大喜/外内尽贺/刘晔独否/
B.孙策恶勋兵强/伪卑辞以事勋曰/上缭宗民数欺鄙郡/欲击之/路不便/上缭甚富实/愿君伐之/请出兵以为外援/且以珠宝赂勋/勋大喜/外内尽贺/刘晔独否/
C.孙策恶勋兵强伪/卑辞以事勋曰/上缭宗民数欺鄙郡/欲击之/路不便/上缭甚富实/愿君伐之/请出兵以为外援/且以珠宝赂勋/勋大喜/外内尽贺/刘晔独否/
D.孙策恶勋兵强/伪卑辞以事勋曰/上缭宗民数欺/鄙郡欲击之/路不便/上缭甚富实/愿君伐之/请出兵以为外援/且以珠宝赂勋/勋大喜/外内尽贺/刘晔独否/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劫之指胁迫刘晔,“劫”字与《红楼梦》中“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的“劫”字含义不同。
B.案问指查办审问,“案”字与《聊斋志异·促织》“成妻纳钱案上”的“案”字含义不同。
C.若军指你的军队,“若”字与《陈涉世家》“若为佣耕,何富贵也”的“若”字含义相同。
D.不听指不听取、不接受意见,“听”字与《陈情表》中“听臣微志”的“听”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宝想要裹胁百姓到长江以南,希望借助刘晔的地位和名望来达成目的,刘晔冷静应对,邀请郑宝到自己家中宴饮,并趁机杀死了他。
B.刘晔头脑清醒,他解除自我危机后,没有贸然将郑宝的部下收为己用,因为他知道对他们进行整编,必然会引起怨恨,局面难以持久。
C.刘晔洞察时局,他能看出孙策求盟背后潜藏的危机,积极劝阻刘勋讨伐上缭;也了解蜀地君臣的特点,知道蜀地安定之后攻蜀的忧患。
D.刘备初占蜀中就远行夺取江陵,刘晔劝谏曹操在蜀地人心未定之时主动出击,免留后患,可惜曹操并未采纳他的意见而错失伐蜀良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晔以其众与庐江太守刘勋,勋怪其故。
(2)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
5.刘晔阻止刘勋讨伐上缭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023-02-08更新 | 21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上曰:“公不欲朕封禅,社稷未安邪?曰:安矣。”“四夷未服邪?”曰:服矣。”“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况赏赉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贞观七年,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愿少停銮典旬日,其毕务,则公私俱济。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弱,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大事去矣!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为洗马。征见秦王功高,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升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列传》)


【注】①魏公:李密。②隐太子;指李建成。③秦王:指李世民。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项是(     
A.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             属:嘱托
B.其毕务,则公私俱济                       俟:等到
C.以征书梯                                        典:掌管,主管
D.征见秦王功高,劝太子早为计             阴:暗中,秘密地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社稷未安邪                                烦执事
B.此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        今其智反不能及
C.不早自图,大事去矣                  于其身也,耻师焉
D.隐太子引洗马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楚怀王左徒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B.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C.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D.始魏公起/叛徒报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账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
4.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下面不能体现唐太宗做到这一点的一项是(     
A.帝持掌大笑曰:“诚有是事。”
B.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
C.上赐玺书鼎纳之,/寻迁新安令。
D.王器其直,无恨意。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太宗认为只要天下安定,百姓生活富足,帝王心中怀有对天地的诚心敬意,没有必要一定要去泰山封禅。
B.魏征认为,不计其数的赏赐未免让远人产生厌倦心理,连续多年地免除赋税也不能补偿百姓的辛劳付出,
C.魏征给李勘写了一封信,劝说李動归附于唐。他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天命归于唐;二是李勋处在必争之地,想要成就大事,应该早做打算。李勤得信后听从了魏征的意见。
D.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权力斗争中,李建成遭到失败。李世民责备魏征事前挑拨他们弟兄的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在于他没有听从自己的意见。
6.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
(2)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
2023-09-26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