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朱熹(1130-1200)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0 题号:1588649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

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

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


[注]①杖藜:拐杖,诗人时为手扶杖藜的老者。②柴荆:柴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记事的和诗。和诗是朋友之间用诗歌相互酬答的一种方式。
B.诗歌首联的“惆怅”二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具有总领全篇之效。
C.“人似玉”“相思”表明,远方有个如玉的女子正折梅寄托对诗人的思念。
D.尾联描写诗人的行为,“沉吟”体现满腹心思,“独自回”表现孤寂落寞。
2.请对诗歌的颔联进行简要赏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偶题三首

朱熹

【其一】

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其二】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注】①幅巾:古代文士用绢一幅束发,成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②底处:何处。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中“堆”字,形象描绘出门外青山草木繁茂,绿紫相间,用词生动传神,蕴含喜爱之意。
B.第一首中诗人终日闲游山前,自在之余却也暗含厌倦读书生活、希望早日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C.第二首中运用了比拟和比喻的修辞,传神表达了万斛飞泉奔涌而出的不可阻挡的气势和魄力。
D.这两首诗抒写诗人生活中的偶然所见,着笔虽然不多,却耐人寻味,能够引导人们积极的思考。
2.平凡的生活现象中往往蕴藏着做人治学的道理,诗人看云而有思,临水而感怀。请分析这两首诗各自阐述的道理。
2022-06-03更新 | 34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南歌子·次张定国韵

朱熹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注】①张定国:张孝祥,字定国,南宋爱国词人。②危弦:指急促的弦声。
1.赏析“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的表达效果。
2.下阕是如何表达词人的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2020-05-09更新 | 3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秋月

朱 熹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有评论者说,全诗无一笔写月,而处处见月,正如司空图所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诗简要说明。
2018-10-12更新 | 4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