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2 题号:1588717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范司谏书

[宋]欧阳修

前月中得进奏吏报,云自陈州召至阙拜司谏,即欲为一书以贺,多事匆卒未能也。

司谏,七品官尔,于执事得之,不为喜,而独区区欲一贺者,诚以谏官者,天下之得失、一时之公议系焉。今世之官,自九卿、百执事外,至一郡县吏,非无贵官大职可以行其道也。然县越其封,郡逾其境,虽贤守长不得行,以其有守也。吏部之官不得理兵部,鸿胪之卿不得理光禄,以其有司也。若天下之失得、生民之利害、社稷之大计,惟所见闻而不系职司者,独宰相可行之,谏官可言之尔。故士学古怀道者仕于时,不得为宰相,必为谏官,谏官虽卑,与宰相等。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谏官也。九卿、百司、郡县之吏守一职者,任一职之责;宰相、谏官系天下之事,亦任天下之责。然宰相、九卿而下失职者,受责于有司;谏官之失职也,取讥于君子。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夫七品之官,任天下之责,惧百世之讥,岂不重耶!非材且贤者,不能为也。

执事始被召于陈州,洛之士大夫相与语曰:“我识范君,知其贤也。他日闻有立天子陛下,直辞正色面争庭论者,非他人,必范君也。”拜命以来,翘首企足,伫乎有闻而卒未也。窃惑之,岂洛之士大夫能料于前而不能料于后也,将执事有待而为也?今天子躬亲庶政,化理清明,虽为无事,然自千里诏君而拜是官者,岂不欲闻正议而乐谠言乎?然今未闻有所言说,使天下知朝廷有正士,而彰吾君有纳谏之明也。

布衣韦带之士,穷居草茅,坐诵书史,常恨不见用。及用也,又曰彼非我职,不敢言;或曰我位犹卑,不得言矣;又曰我有待;是终无一人言也,可不惜哉!伏惟执事思天子所以见用之意,惧君子百世之讥,一陈昌言,以塞重望,且解洛之士大夫之惑,则幸甚幸甚!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集》有删节)


【注】文中范司谏即为范仲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
B.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
C.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
D.有司之法行乎/一时君子之讥著之简册/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甚可惧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可是指对对方的敬称。在本文中意为前者。
B.兵部:尚书省下辖的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以及兵籍、兵械、军令等事宜。
C.宰相:泛指高级执政者,也指辅佐皇帝执政的最高行政长官,不全同于丞相。
D.布衣:布制衣服,代指平民。文中“韦带”用法、意义与“布衣”基本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谏官虽然卑微,但关系到天下得失、民生社稷,与宰相共担天下之责,因此他对范仲淹任此职寄予厚望。
B.作者提醒范司谏宰相、九卿等官员失职要受责于有司,而谏官失职会被君子讥讽,载入书册流传后世,非常可怕。
C.范仲淹刚在陈州被召之时,洛阳士大夫认为他必能在朝堂之上论争。但后来一直未听闻到他进言,作者感到疑惑。
D.作者对布衣韦带之士因出身贫寒、不被任用而未能进言的人生境遇感到惋惜,借此文表达了对他们的理解与同情。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自千里诏君而拜是官者,岂不欲闻正议而乐谠言乎?
(2)伏惟君思天子所以见用之意,惧君子百世之讥,一陈昌言,以塞重望。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杂说

欧阳修

夏六月,暑雨既止,欧阳子坐于树间,仰视天与月星度,见星有殒者。夜既久,露下,闻草间蚯蚓之声益急。其感于耳目者,有动乎其中,作《杂说》。

蚓食土而饮泉,其为生也,简而易足。然仰其穴而鸣,若号若呼,若啸若歌,其亦有所求邪?其求易足而自鸣其乐邪?苦其生之陋而自悲其不幸邪?将自喜其声而鸣其类邪?岂其时至气作,不自知其所以_____而不能自止者邪?何其聒然而不止也!吾于是乎有感。

星殒于地,腥矿顽丑,化为恶石。其昭然在上而万物仰之者,精气之聚尔。及其毙也,瓦砾之不若也。人之死,骨肉臭腐,蝼蚁之食尔。其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其精气不于物,则蕴而为思虑,发而为事业,著而为文章,昭乎百世之上而仰乎百世之下,非如星之精气。随其毙而灭也,可不贵哉!而生也利欲以昏耗之,死也臭腐而弃之。而惑者方曰:“足乎利欲,所以厚吾身。”吾于是乎有感。

天西行,日月五星皆东行。日一岁而一周。月疾于日,一月而一周。天又疾于月,一日而一周。星有迟有速,有逆有顺。是四者,各自行而若不相为谋,其动而不,运而不已,自古以来,未尝一刻息也。是何为哉?夫四者,所以相须而成昼夜四时寒暑者也。一刻而息,则四时不得其平,万物不得其生,盖其所任者重矣。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矣。万世之所治,万物之所利,故日“自强不息”,又日“死而后已”者,其知所任矣。然则君子之学也,其可一日而息乎!吾于是乎有感。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仰视天与月星                    行:运行
B.其求易足而自鸣其乐邪       抑:抑制
C.其精气不于物                    夺;改变
D.其动而不                           劳:疲倦
2.下列虚词填入文中第二段横线处,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故
B.亦
C.以
D.然
3.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而惑者曰:“足乎利欲,所以厚吾身。”
4.作者认为,人“贵乎万物者,亦精气也”,请根据文意解说这里“精气”的含义。
5.请根据文章第四段的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从“日月天星”的运行中得到生命感悟的。
6.作者说“人之有君子也,其任亦重矣”,请你结合所积累的名言警句或参考下列链接材料,谈谈对“君子之任”的认识。

链接材料: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春秋﹣曾子)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明•杨继盛)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2019-05-29更新 | 12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欧阳修《伶官传序》)

文本二

孔子曰:存亡祸福,皆在己而已,天灾地妖,亦不能杀也。昔者殷王帝辛之时,爵生乌于城之隅,工人占之曰:‘凡小以生巨,国家必祉,王名必倍。’帝辛喜爵之德,不治国家,亢暴无极,外寇乃至,遂亡殷国。此逆天之时,诡福反为祸。殷王武丁之时,先王道缺,刑法弛,桑、谷俱生于朝,七日而大拱。工人占之曰:‘桑谷者,野物也。野物生于朝,意朝亡乎?’武丁恐骇侧身修行思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之道。三年之后,远方之君重译而朝者六国,此迎天时,得祸反为福也。故妖孽者,天所以警天子诸侯也;恶梦者,所以警士大夫也。故妖孽不善政,恶梦不胜善行也。至治之极,祸反为福。故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

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嗜欲使行亏,谗谀乱正心,众口使意回。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污辱难湔洒,败事不可后追;不深念远虑,后悔当几何。怨生于不报,祸生于多福,安危存于自处,不困在于豫,存亡在于得人。慎终如始,乃能长久;能行此五者,可以全身。

(《说苑·敬慎》)

【注】“爵”同“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武丁恐骇/侧身/修行/思昔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之道。
B.武丁恐骇/侧身/修行/思昔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之道。
C.武丁恐骇/侧身修行/思昔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之道。
D.武丁恐骇/侧身修行/思昔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之道。
2.下列对文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其衰也”与“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两句中“何”字含义相同。
B.“抑本其成败之迹”与“人穷则反本”(《屈原列传》)两句中的“本”字含义不同。
C.“故妖孽不胜善政”与“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两句中“胜”字含义不同。
D.“不困在于蚤像”与“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两句中“蚤”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探究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天下的缘由就能明白,国家之所以能够兴衰,虽说有天命成分,但更多是人事在起主要作用。
B.庄宗牢记父亲临终遗训,每次出兵之前用少牢祭祀祖庙,然后请出三支箭,用锦囊装好,背着它走在前面,凯旋之后又归入祖庙。
C.殷商王武丁执政时,先王治国之道缺失,国家法度废弛,桑谷之木开始在早晨生长,等到第七天,树木已经长弯曲,卜师认为此不吉利。
D.耻辱难以被洗刷,失败的事情也难以挽回,做事情若不深谋远虑,最终后悔的事就会有很多。防患未然,用人得当,方可长久,保全自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2)嗜欲使行亏,谗谀乱正心,众口使意回,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2023-06-22更新 | 14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昌,公明,汴州开封人也。出自行间,少学骑射。及安禄山反,昌始从河南节度张介然。授易州遂城府左果毅。及史朝义遣将围宋州,昌在国中,连月不解,城中食尽,贼垂将陷之。刺史李岑计蹙,昌为之谋曰:“今河阳有李光弼制胜,且江、淮足兵,此中有数千斤麸,可以屑食。计援兵不二十日当至。东南腾之敌,众以为危,昌请守之。”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光弼闻其谋召置军中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李灵曜据汴州叛,刺史李僧惠将受灵曜牵制;昌密遣曾神表潜说僧惠。僧惠召昌问计,昌泣陈其逆顺;僧惠感之,乃使神表赍表诣阙,请讨灵曜,遂翦灵曜左翼。汴州平,李忠臣嫉僧惠功,遂欲杀昌,昌潜遁。及刘玄佐为刺史,乃复其职。

贞元三年,玄佐朝京师,上因以宣武士众八千委昌北出五原,军中有前却沮事,昌继斩之。后充四镇、北庭行营,昌躬率士众,力耕三年,军食丰羡,名闻阙下。复筑连云堡,受诏城平凉,以扼弹筝峡口。又于平凉西别筑胡谷堡,名曰彰信。平凉当四会之冲,居北地之要。分兵援戍,遏其要冲,遂以保宁边鄙,加检校工部尚书。

昌初至平凉劫盟之所,收聚亡殁将士骸骨坎葬之。昌上奏,德宗下诏深自克责,遣秘书少监孔述睿及中使以御馔、内造衣服数百袭,令昌收其骸骨,分为大将三十人,将士百人,各具棺槥衣服,葬于浅水原。分建二冢,大将曰“旌义冢”,将士曰“怀忠冢”。诏翰林学士为铭志祭文。昌具牢馔祭之。昌及大将皆素服临之,焚其衣服纸钱,别立二石堆,题以冢名。

昌在西边仅十五年,强本节用,军储丰羡。及婴疾,约以是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年六十四,赠司空。

(选自《新唐书·刘昌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光弼闻其谋/召置军中/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B.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光弼闻其谋/召置军中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C.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光弼闻其谋/召置军中/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D.昌遂被铠持盾登城/陈逆顺以告谕贼/贼众畏服/后十五日/李光弼救军至/贼乃宵溃/光弼闻其谋/召置军中超授/试左金吾卫郎将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人的别名。称人用字,表示尊敬,《礼记》中规定,“男子二十,冠而字”。
B.廪:文中指古代存放粮食的粮仓。而把收藏钱财的府库称作“帑”。
C.铭志:镌刻在钟鼎等器物或碑石上用以称述功德或警戒的文字。
D.牢馔:文中指祭祀用品,可分为“太牢”“少牢”,祭祀时用牛、羊各一头称为“太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昌面对困境,沉着应对。宋州被围,城中粮尽,城池将被攻陷,刺史李岑无计可施,刘昌献计将麸皮弄碎食用,等待援兵前来救援。
B.刘昌积极献策,平定叛乱。李灵曜占据汴州叛乱,刘昌派曾神表暗中劝说李僧惠,并且带着奏章到朝中请求讨伐李灵曜,最终平定汴州叛乱。
C.刘昌守边有方,边疆安定。刘昌为了筹备军粮,亲自率领士兵,勤苦耕作三年,使得军粮充足;刘昌把守住平凉交通要道,使边疆得以安定。
D.刘昌重情重义,收聚骸骨。他初到平凉就收集阵亡将士的遗骨,挖坑下葬,并将此事上奏皇上,墓修好后,刘昌和大将都穿素服前往吊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因以宣武士众八千委昌北出五原,军中有前却沮事,昌继斩之。
(2)及婴疾,约以是日赴京求医,未发而卒。
2019-12-09更新 | 5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