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晋 > 陈寿(233-297) > 《三国志》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1 题号:1591796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陶谦字恭祖,丹杨人。谦性刚直,有大节,少察孝廉,拜尚书郎,除舒令。谦在官清白,无以纠举,祠灵星,有赢钱五百,欲以臧之。谦委官而去。

会西羌寇边皇甫蒿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后边章、韩遂为乱,司空张温衔命征讨。又请谦为参军事,接遇甚厚,而谦轻其行事,心怀不服。及军罢还,百寮高会,温属谦行酒,谦众辱温。温怒,徙谦于边。或说温曰:“陶恭祖本以材略见重于公,不如释憾除恨,克复初分,于以远闻德美。”温然其言,乃追还谦。遂为之置酒,待之如初。

(赵)昱年十三,乡党称其孝,就处士东莞綦毋君受《公羊传》,至历年潜志,不窥园圃,亲疏希见其面。高洁廉正,州郡请召,常称病不应。国相檀谟、陈遵共召,不起。陶谦初辟别驾从事,辞疾逊遁。谦重令扬州从事会稽吴范宣旨,昱守意不移;欲威以刑罚,然后乃起。举茂才,迁广陵太守。贼笮融从临淮见讨,迸入郡界,昱将兵拒战,败绩见害。

曹公父于泰山被杀,归咎于谦。欲伐谦而畏其强,乃表令州郡一时罢兵。诏曰:“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征夫劳瘁。其各罢遣甲士,还亲农桑。”谦被诏,乃上书曰:“自古在昔,未有不扬威以弭乱,震武以止暴者也。若承命解甲,弱国自虚,释武备以资乱,损官威以益寇。今日兵罢,明日难必至,上忝朝廷宠授之本,下令群凶日月滋蔓,非所以强干弱枝遏恶止乱之务也。”又曰:“华夏沸扰,于今未弭,包茅不入,职贡多阙,寤寐忧叹,无日敢宁。诚思贡献必至,荐羞获通,然后销锋解甲,臣之愿也。”曹公得谦上事,知不罢兵。乃进攻彭城,多杀人民。谦引兵击之,青州刺史田楷亦以兵救谦,公引兵还。

(选自《三国志·裴松之注》,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
B.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
C.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
D.会西羌寇边/皇甫嵩为征西将军/表请武将/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西汉时开始以此作为察举、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明清时成为对举人的雅称。
B.《公羊传》,又称《春秋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与《春秋左氏传》《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C.解甲,脱下铠甲的意思。古时指军事行动期间的休息,还指放下武器停止战争,也引申为投降。文中为第一个意思。
D.贡献,进贡,文中指进献之物。现代指对国家或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也可以指拿出物资、力量、经验等献给国家或公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谦性格孤傲。他起初就借有病推辞被征召为别驾从事,担任参军事时在百僚盛宴上当众侮辱司空张温。
B.陶谦为官清廉。别人无法揭发检举他的过失;在举行祈年祭祀时官府想将盈余的钱奖给他,他拒绝接受。
C.陶谦知人善用。他用多种方法使高洁廉正、不愿做官的赵昱改变初衷,接受察举,赵昱后升为广陵太守。
D.陶谦有政治远见。皇帝听信曹操上表让州郡暂时罢兵的建议,下诏罢兵,陶谦上书分析形势,反对罢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陶恭祖本以材略见重于公,不如释憾除恨,克复初分,于以远闻德美。
(2)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征夫劳瘁。其各罢遣甲士,还亲农桑。
5.陶谦上书拒绝罢兵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孟光,字孝裕,河南洛阳人,汉太尉孟郁之族,灵帝末为讲部吏。献帝迁都长安,遂逃入蜀,刘焉父子待以客礼。博物识古,无书不览,尤锐意三史,长于汉家旧典。先主定益州,拜为议郎,与许慈等并掌制度。后主践阼,为符节令、屯骑校尉、长乐少府,迁大司农。延熙九年秋,大赦,光于众中责大将军费祎曰:“夫赦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衰弊穷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今主上仁贤,百僚称职,有何旦夕之危,倒悬之急,而数施非常之恩乎?又鹰隼始击,而更原宥有罪,上犯天时,下违人理。老夫耄朽,不达治体,窃谓斯法难以经久,岂具瞻之高美所望于明德哉!”祎但顾谢踧踖而已。光之指摘痛痒多如是类故执政重臣心不能悦爵位不登每直言无所回避为代所嫌 太常广汉镡承、光禄勋河东裴俊等,年资皆在光后,而登据上列,处光之右,盖以此也。后进文士秘书郎郤正数从光谘访,光问正太子所习读并其性情好尚,正答曰:“奉亲虔恭,夙夜匪懈,有古世子之风;接待群僚,举动出于仁恕。”光曰:“如君所道,皆家户所有耳;吾今所问,欲知其权略智调何如也。”正曰:“世子之道,在于承志竭欢,既不得妄有所施为,且智调藏于胸怀,权略应时而发,此之有无,焉可豫设也?”光解正慎宜,不为放谈,乃曰:“吾好直言,无所回避,每弹射利病,为世人所讥嫌,然语有次。今天下未定,智意为先,智意虽有自然,然亦可力强致也。此储君读书,宁当效吾等竭力博识以待访问,如博士探策讲试以求爵位邪!当务其急者。”正深谓光言为然。后光坐事免官,年九十余卒。

(节选自《三国志·孟光传》)


【注】①《汉书·孙宝传》载,孙宝对其下属侯文说:“今鹰隼始击,当顺天气,取奸恶,以成严霜之诛。”高秋季节霜降摧折万物,鹰隼亦向鸟雀攻击,故古代以秋季为行刑之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光之指摘/痛痒多如是类/故执政重臣/心不能悦/爵位不登/每直言无所回/避为代所嫌/
B.光之指摘痛痒/多如是类/故执政重臣/心不能悦/爵位不登/每直言无所回避/为代所嫌/
C.光之指摘/痛痒多如是类/故执政重臣/心不能悦/爵位不登/每直言无所回避/为代所嫌/
D.光之指摘痛痒/多如是类/故执政重臣/心不能悦/爵位不登/每直言无所回/避为代所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践阼,亦作“践胙”“践祚”,走上阼阶主位,引申为皇帝即位,文中指后主刘禅登基。
B.大赦,古代国家元首或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对犯罪分子的赦免,与现代的特赦不同。
C.太子,预定继承君位的皇子,多为皇帝嫡长子,有的皇子虽不是嫡长子,也可立为太子。
D.博士,古代学位的一种,为最高一级的学位,该学位需有渊博的知识,由皇上亲自授予。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光学识渊博,非常熟悉历史。他阅读面广泛,尤其专心致志于三部史书的研读,由于擅长于汉代典章制物掌故,受到先主刘备、后主刘禅的任用。
B.孟光直言不讳,敢于指摘时弊。后主颁行大赦令之后,他认为大赦天下并不是盛明时世所应该施行的策略,竟在众人面前责问大将军费祎。
C.孟光说话直率,引起重臣反感。他说话无所回避,执政的重臣都不喜欢他,有些年龄、资历在他之后的官吏得到升迁,而他却不升反降。
D.孟光见解独到,看重权变谋略。他认为,智谋是太子最需要的东西,而侍候双亲虔诚恭敬,接待百官仁慈宽厚是一般人都能具有的品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主上仁贤,百僚称职,有何旦夕之危,倒悬之急,而数施非常之恩乎?
(2)吾好直言,无所回避,每弹射利病,为世人所讥嫌,然语有次。
2022-07-03更新 | 6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建安四年,从策征庐江太守刘勋。勋破,进讨黄祖于沙羡。五年,策,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此宁哭时邪况今奸完竞逐豺狼满道乃欲衰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乃改易权服,扶令上马,使出巡军。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城石头,改秣陵为建业。闻曹公将来侵,作濡须坞。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十九年五月,权征皖城。闰月,克之。是岁刘备定蜀。权以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备不许,曰:吾方图凉州,凉州定,乃尽以荆州与吴耳。权曰: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虚辞引岁。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权大怒,乃遣吕蒙督鲜于丹等兵二万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以御关羽。权住陆口,为诸军节度。蒙到,二郡皆服,惟零陵太守郝普未下。会备到公安,使关羽将三万兵至益阳,权乃召蒙等使还助肃。蒙使人诱普,普降,尽得三郡将守。因引军还,与孙皎、潘璋并鲁肃兵并进,拒羽于益阳。未战,会曹公入汉中,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权令诸葛瑾报,更寻盟好。遂分荆州、长沙、江夏、桂阳以东属权,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属备。备归,而曹公已还。权反自陆口,遂征合肥。合肥未下,彻军还。兵皆就路,权与凌统、甘宁等在津北为魏将张辽所袭,统等以死捍权。权乘骏马越津桥得去。二十二年春,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修好,誓重结婚。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庱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黄龙元年春,公卿百司皆劝权正尊号。丙中,南郊即皇帝位。

(选自《三国志·孙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宁哭时邪/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B.此宁哭时邪/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C.此宁哭时邪/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D.此宁哭时邪/况今奸宄竞逐/豺狼满道/乃欲哀亲戚/顾礼制/是犹开门而揖盗/未可以为仁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等事务。
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称皇帝的死去。
C.闰月,闰年所加的一个月,通常闰月加在某月之后称闰某月。
D.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后泛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受到兄长重用。孙权十五岁就被他的兄长孙策任用为阳羡县令,并跟随孙策打败了庐江太守刘勋,后来他的兄长孙策去世,把军政大事都交付给了他。
B.孙权治军军纪整肃。孙权把官署迁到秣陵后,曹操前来进犯,孙权与曹操大战于濡须坞,双方均不能获胜,看到孙权的军队阵容齐整,曹操只好撤兵。
C.孙权亲临一线指挥。孙权听到刘备不愿意归还荆州就在荆州南部三郡设置了长吏,并将关羽驱逐,他还亲自驻在陆口,对各路军队调度指挥。
D.孙权废庱亭射猎老虎。孙权曾亲自骑着马在庆亭射猎老虎,当时他的马被虎咬伤,孙权用双戟投向老虎,老虎受伤后退他的侍从张世用戈击虎捕获了老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未战,会曹公入汉中,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
(2)权令都尉徐详诣曹公请降,公报使修好,誓重结婚。
2021-07-23更新 | 9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为军师中郎将。亮留镇荆州。统随从入蜀。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 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将致大困,不可久矣。”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过辄克。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 “君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拜统父议郎,迁谏议大夫。追赐统爵关内,谥曰靖侯。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B.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C.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D.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古时汉族男子到20岁时行冠礼,后来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B.冠冕,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借指高官,在本文中指庞统在南州做官。
C.功曹,亦称功曹史,官名,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
D.侯,文中指我国古代的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庞统受人赞赏。司马徽和庞统交谈,对庞统的才能感到非常惊异;刘备会见庞统并和他长谈,庞统受到刘备的器重,与诸葛亮共事。
B.庞统足智多谋。刘备和益州牧刘璋在涪地会面时,庞统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采取了中计,并攻下了许多地方。
C.庞统耿直敢言。刘备在涪地大会将士,庞统直接指出刘备的言语错误,虽惹怒刘备,但仍然坚持原则,直言自己没错,不向刘备道歉。
D.庞统忠孝两全。庞统生性注重伦理关系,尽心尽力履行赡养职责;跟随刘备进军围攻雒县,被飞箭射中,英年早逝,刘备悲痛惋惜。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
(2)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
(3)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5.庞统才华得以实现的外界条件有哪些?请结合文章进行简要分析。
2022-10-29更新 | 11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