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 《史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0 题号:1597323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其存君兴国,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屈原曰: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沈汨罗以死。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沈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B.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C.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D.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王怒而疏屈平/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有移动、搬换、转变之意,在古代也可指变动官职,在文中意指调任。
B.父,在古代常用作对男性长辈的称呼,如文中的渔父,就是指打鱼的渔翁。
C.太史公,一般指我国古代官方史料的专职记录者,在文中是司马迁的自称。
D.《天问》,通过对天地和人世等事物现象的发问,表现诗人探索真理的精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富有才华,受到怀王赏识。在担任左徒时,屈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入朝辅助怀王商议国家大事,对外接待宾客,应对诸侯,深得怀王信任。
B.屈原明辨形势,反对秦国之行。怀王欲到秦国与昭王会面,屈原洞察秦国的虎狼实质,直接反对子兰鼓动怀王前往秦国,但怀王不听,结果遭遇凶险。
C.屈原品格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对于自己的艰难处境,屈原有着清醒的认知,他不认同渔父要随世俗一同变化的看法,最后宁死守义,以身殉道。
D.屈原以死明志,感动后世之人。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死殉国,他的作品感动了后人,他的殉国之事让后人流泪叹息,他高洁的品行让后人敬慕神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2022·四川泸州·模拟预测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史记》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封项羽为长安侯。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项羽遂西,屠烧咸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高祖本纪》有删改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自以精兵三万人大破汉军。汉军皆走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项羽本纪》节选


【注】①沛公,汉高祖刘邦。②孝惠,刘邦的嫡子;鲁元,刘邦之女。③本段史料在《高祖本纪》中没有写双方军队的人数,第四处省略号后的故事在《高祖本纪》中没写。④太公,此指,刘邦的父亲。⑤本段故事在《高祖本纪》中也没写。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B.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C.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D.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春秋战国时期的五等爵位由高到低依次是:王、侯、伯、子、男。
B.符,中国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用铜、玉、竹、木等制成,双方各执一半,合二为一方有效,如兵符、虎符等。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者出使时用作凭证。
C.弃市,是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有。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示众,称“弃市”。
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时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故以北面指称臣。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杀秦王子婴,说明刘邦宽德容人,但他也有极端自私、薄情的阴暗一面,比如为了自己逃命,几次从车上推下自己的亲生儿女。
B.刘邦进入咸阳后,丝毫不为重宝女色所动,直接封闭府库,还军霸上。这足以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
C.与项羽的屠烧做法形成对照,刘邦入关后与民约法三章,废除秦朝苛法;秋毫无犯,赢得了秦地人民的拥护,人心所向为他日后打败项羽奠定了基础。
D.就节选部分而言,《高祖本纪》对刘邦多有赞美,哪怕是顺手一笔写了刘邦的本性,也是淹没在刘邦能从谏如流、宽政爱民的众多信息之中。而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则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刘邦的冷酷无情与无赖形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2)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
2020-05-26更新 | 4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埽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救巨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与秦军遇,战,绝甬道,大破之。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作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惴恐。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
B.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
C.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
D.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B.假,古代表代理官职的词语,如《汉书•苏武传》中“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C.九,古代常用于泛指多数或多次,和“三”用法有相似之处。如《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中,“乃朝服,设九宾”中,“九宾”即指多个宾客。
D.壁,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其本义指墙壁,即用土坯、砖石垒砌或用竹木做成的遮挡物。这里指军营、军营的围墙。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义与项羽合作攻打秦国,宋义出谋划策,项羽行军用兵,斩杀了军中凶猛如虎,凶狠如羊,贪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的人。
B.合作攻打秦国途中,项羽认为上将军不体恤士卒,却派自己的儿子去齐国为相,谋取私利,这不是国家真正的贤良之臣,于是斩杀宋义。
C.巨鹿之战前,项羽率领军队渡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三天的干粮,向士卒表示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D.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诸侯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
(2)及楚击秦,诸将皆作壁上观。
2021-12-24更新 | 6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黯坐小法,会赦,免官。于是黯隐于田园。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为上曰:“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B.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C.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D.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景是刘启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人的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B.黄老是法家学说的发展和继续。汉初统治者依据黄老思想,对百姓“休养生息”“无为而治”。
C.二千石是汉代对郡守的统称。汉郡守俸禄为二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斛,故称;汉官秩以万石为最高。
D.燕见是和朝见相对而言,也作“宴见”,指帝王在闲暇时召见臣下。“燕居”则指退朝而居,闲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汲黯处理事情,能识轻重缓急。皇上让他去察看河内失火,他认为这不是要朝廷管的大事,而河南发生水旱大灾,他却高度重视并紧急处理。
B.汲黯在地方做官,治理有方。他学习黄老学说,又因为多病,所以主张清净无为,他选贤任能,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做太守颇有政绩。
C.汲黯注重气节,不趋附权贵。太后的弟弟武安侯为丞相,很多高官求见时行拜礼,而丞相却不还礼。但汲黯见他时从不行拜礼,只是拱拱手而已。
D.汲黯敢于直谏,不计个人得失。他因多次直谏而不能久留朝中。他对皇帝的批评毫不留情,皇帝恼怒他太鲁直,大臣们也责备他,他却不改初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
(2)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2021-10-18更新 | 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