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薛居正 > 《旧五代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4 题号:1598496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镕,其先回鹘部人也。唐至德中,其先事镇州节度使王武俊为骑将。武俊嘉其勇干,畜为假子,其后子孙以王为氏。父景崇位至太尉,中书令,中和二年卒。时镕年十岁,三军推袭父位。大顺中,李存连年出师以扰镇之属邑。镕苦之,遣使求救于幽州。自是燕帅李匡威频岁出军,以为镕援。时匡威兵势方盛,以镕冲弱,将有窥图之志。

景福二年春,匡威率精骑数万,再来赴援,会匡威弟匡俦夺据兄位,匡威退无归路,镕乃延入府第,馆于宝寿佛寺。镕以匡威因己而失国,又感其援助之力,事之如父。五月,镕谒匡威于其馆,匡威阴遣部下伏甲劫镕,抱持之。镕曰:公戒部人勿造次,吾国为晋人所侵,垂将覆灭,赖公济援之力,幸而获存。今日之事,本所甘心。即并辔归府舍,镕军拒之,竟杀匡威。梁先遣亲军三千,分据镕深、冀二郡,以镇守为名,镕遣使告急庄宗(晋王李存勖),庄宗命周德威率兵应之,于是镕归庄宗。

镕自幼聪悟然仁而不武征伐出于下不亲军政多以阉人秉权出纳决断悉听所为 镕宴安既久,惑于左道,有阉人石希蒙者,奸宠用事,为镕所嬖。

天祐八年冬十二月,镕自西山回,宿于鹘营庄,将归府第,希蒙劝之他所。宦者李宏规谓镕曰:方今世道未夷,人心多梗,久虚府第,远出游从,如乐祸之徒,翻然起变,拒门不纳,则王欲何归!镕惧,促归。希蒙谮宏规专作威福,多蓄猜防,镕由是复无归志。宏规闻之怒,使偏将苏汉衡率兵擐甲遽至镕前,露刃谓镕曰:军人在外已久,愿从王归。镕不听。宏规因命军士聚噪,斩希蒙首抵于前。镕大恐,遂归。是日,令其子昭祚与张文礼以兵围李宏规及行军司马李蔼宅,并族诛之,诖误者凡数十家。又杀苏汉衡,收部下偏将下狱,穷其反状,亲军皆恐。文礼密谕之曰;王将坑尔曹,宜自图之。众皆掩泣。是夜,亲事军十余人,自子城西门逾垣而入,军士二人突入镕居室,断其首,袖之而出,遂焚其府第。

(节选自《旧五代史》,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镕自幼聪悟然/仁而不武/征伐出于下/不亲军政/多以阉人/秉权出纳决断/悉听所为/
B.镕自幼聪悟/然仁而不武征/伐出于下/不亲军政/多以阉人/秉权出纳决断/悉听所为/
C.镕自幼聪悟/然仁而不武/征伐出于下/不亲军政/多以阉人秉权/出纳决断/悉听所为/
D.镕自幼聪悟然/仁而不武征/伐出于下/不亲军政/多以阉人秉权/出纳决断/悉听所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尉,中国古代官职名称,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太尉是中央最高军事长官,天下武官之首,统帅天下兵马大权,历朝均为正一品。
B.幽州,古代行政区划,治所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广安门附近。幽州是古九州岛及汉十三刺史部之一,隋唐时为北方的军事重镇、交通中心和商业都会。
C.景福,这里是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只有一个,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康熙皇帝。
D.行军司马,古代官名。北周起至隋唐,行军统帅幕府中设有行军司马一职。唐代在节度使下亦设立行军司马,主兵修甲,协理军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镕受李存孝连年发兵扰乱之苦,燕帅李匡威虽然出动军队救援他,但因为王镕年幼弱小,李匡威也产生了谋取他的想法。
B.李匡威被弟弟夺取了职位,无奈只得投奔王镕,王镕感谢他多次援助,对他像父亲般尊重,后来,李匡威终被弟弟李匡俦的士兵所杀。
C.梁军以镇守为名,对王镕虎视眈眈,王镕派使者向庄宗告急,庄宗命周德威率兵接应,于是王镕归顺了庄宗。
D.王镕回到府第当天,令他儿子昭祚与张文礼领兵包围李弘规和行军司马李蔼的住宅,杀掉全族人,误杀的有几十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月,镕谒匡威于其馆,匡威阴遣部下伏甲劫镕,抱持之。
(2)希蒙谮宏规专作威福,多蓄猜防,镕由是复无归志。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莹,字玄辉,华阴人也。祖孺,秘书正字。父居晦,为农。莹风仪美秀,性复纯谨。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觉而骇异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历诸镇皆从之,累使阙下,官至御史大夫。高祖再镇并州,位至节度判官。高祖建号,授莹翰林学士承旨,知太原府事,寻迁门下侍郎,监修国史。车驾入洛,使持聘谢契丹,及还,加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乡,人或短之。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未几,移镇华州,岁余入为开封尹。开运末,冯玉、李彦韬用事,复莹相位。及李崧、冯玉议出兵应接赵延寿,而以杜重威为都督部署,莹私谓冯、李曰:“杜中令国之懿亲,所求未惬,心恒怏怏,安可更与兵权?若有事边陲,只李守贞将之可也。”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契丹永康王代立,授莹太子太保。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莹初被疾,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契丹主闵而许之。及卒,遣其子易从护丧而还。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节选自《旧五代史·赵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觉而骇异/
B.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觉而骇异/
C.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觉而骇异/
D.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觉而骇异/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褐”,本义是指粗布或粗布衣服,指贫贱之人;“解褐”,指卸下官职成为平民。
B.阙下,官阙之下,指帝王所居之处,常借指朝廷,古人常有“献书阙下”之说。
C.契丹,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D.节度使,唐代始设的地方军政长官,初仅设于边境,后地方武官亦常署此名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莹追随高祖,深受重用。他随高祖镇守各地,曾多次被委派进宫朝见皇上;契丹车驾进入洛阳,他作为高祖的使者,携带书信前去答谢。
B.赵莹勤勉实干,任人唯能。监修国史,他出力最多,因唐代历史残缺,他任命有才能的人担当相关职务,撰修的二百卷正史流传于当时。
C.赵莹体恤民情,颇受好评。少帝时天下蝗虫为害严重,他下令在境内捕杀一斗蝗虫就供给一斗粟米,使饥饿的人得以渡过难关。
D.赵莹见微知著,善于识人。商议派兵对付赵延寿时,他认为杜重威是皇室至亲,所求不曾如愿,心中不快,不能给予兵权,而推荐李守贞担任将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乡,人或短之。
(2)莹初被疾,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契丹主闵而许之。
2019-05-07更新 | 12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符习,赵州昭庆县人。少从军,事节度使王镕,积功至列校。自庄宗经略河朔,与镕连衡,常令习率师从庄宗征讨。镕为张文礼所害,时习在德胜寨,文礼上书请习等归镇。习雨泣诉于庄宗曰:“臣本赵人,家世事王氏,故使尝授臣一剑,俾臣平荡凶寇。自闻变故,徒怀冤愤,欲以自刭,无益于营魂。且张文礼乃幽、沧叛将,赵王知人不尽,过意任使,致被反噬。臣虽不武,愿在霸府血战而死,不能委身于凶首。”庄宗曰:“尔既怀旧君之爱,可复仇乎?吾当助尔。”习等举身投地,号恸感激,谢曰:“王必以故使辅翼之劳,雪其冤耻,臣不敢期师旅为助,但悉本军可以诛其逆竖。”庄宗即令阁宝、史建瑭助习讨文礼,乃以习为成德军兵马留后。及文礼诛,将正授节钺,习不敢当其任,辞曰:“臣缘故使未葬,又无嗣息,臣合服斩缞,候臣礼制毕听命!”及庄宗兼领镇州,乃割相、卫二州置义宁军,以习为节度使。习奏曰:“魏博六州,见系霸府,不宜遽有割隶。但授臣河南一镇,臣自攻取。”乃授天平军节度、东南面招讨使。

习有器度,性忠壮,自庄宗十年沿河战守,习常以本军从,心无顾望,诸将服其为人。同光初,以习为邢州节度,明年,移镇青州。四年二月,赵在礼盗据魏州,习受诏以淄、青之师进讨;至则会军乱,习乃退军渡河。明宗即位,加兼侍中,令归本镇。

四年,移汴州节度使。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授太子太师致仕,求归故里,许之,乃归昭庆县。习飞扬痛饮,周游田里,不集朋徒,不过郡邑,如此累年,中风而卒。赠太师。

(节选自《旧五代史·符习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
B.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
C.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心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
D.安重诲素不悦习会汴人言习厚赋民钱/以代纳藁/及纳军租/多收加耗/由是罢归京师/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衡,也作“连横”,本义是秦国采取的离间六国的策略;此处是指“结盟、联合”。
B.庄宗,后唐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是帝王死亡之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被尊的名号。
C.节钺,即符节与斧钺的合称,古代由君王授予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
D.致仕,指官员辞去官职;本文指符习不再担任太子太师职位之后,请求辞职归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     
A.符习在年轻时跟随王镕,屡立战功,后受王镕之命经常跟随庄宗征战,王镕被害后,他痛哭着向庄宗表达了誓死为其效命的决心。
B.符习首先婉拒了庄宗助其复仇的建议,仅凭自己的军队就诛杀了张文礼,后又以替王镕服丧为由推辞了庄宗对他委以重任的想法。
C.符习有才能度量,性格忠勇,心无旁骛地追随庄宗,将领们都佩服他的为人。他虽在汴州节度使任上因事被罢,但始终得到皇室尊重。
D.符习退休回到故里昭庆后,经常放纵豪饮,闲逛田园,既不招朋聚友,也不结交官绅,持续多年之后,中风而死,被朝廷追赠为太师。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镕为张文礼所害,时习在德胜寨,文礼上书请习等归镇。
(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屈原列传》)
5.北宋诗人夏竦称赞符习“穷达有高情(高尚情怀)”,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2022-02-09更新 | 4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匡凝,字光仪,蔡州人也。父德諲,初事秦宗权为列校,当宗权强暴时,表为襄州留后。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蔡州平,以功累加官爵,封淮安王。匡凝以父功为唐州刺史兼七州马步军都校。及德諲卒,匡凝自为襄州留后,朝廷即以旄钺授之。作镇数年,甚有威惠,累官至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匡凝气貌甚伟,好自修饰,每整衣冠,必使人持巨鉴前后照之。对客之际,乌巾上微觉有尘,即令侍妓持红拂以去之。人有误犯其家讳者,往往遭其槚楚,其方严也如是。光化初,匡凝以太祖有清口之败,密附于淮夷,太祖遣氏叔琮率师伐之。未几,其泌州刺史赵璠越墉来降,随州刺史赵匡璘临阵就擒。俄而康怀英攻下邓州,匡凝惧,遣使乞盟,太祖许之,自是附庸于太祖。及成汭败于鄂州,匡凝表其弟匡明为荆南留后。是时唐室微弱,诸道常赋多不上供,惟匡凝昆仲虽强据江山,然尽忠帝室,贡赋不绝。

太祖将期受禅,以匡凝兄弟并据藩镇,乃遣使先谕旨焉。匡凝对使者流涕,答以受国恩深,岂敢随时妄有他志。使者复命,太祖大怒。天祐二年秋七月,遣杨师厚率师讨之。八月,太祖亲领大军南征,仍请削匡凝在身官爵。及师厚济江,匡凝以兵数万逆战,大为师厚所败,匡凝乃燔其舟,单舸急棹,沿汉而遁于金陵。后卒于淮南。《新唐书》云:师厚由阴谷伐木为梁,匡凝以兵二万濒江战,大败,乃燔其舟,单舸夜奔扬州。行密见之,曰:“君在镇,轻车重马输于贼,今败,乃归我邪!”匡明亦谋奔淮南,子承规谏曰:“昔诸葛兄弟分仕二国,若适扬州,是自取疑也。”匡明谓然,乃趋成都。《欧阳史》云:行密厚遇匡凝,其后行密死,杨渥稍不礼之。渥方宴食青梅,匡凝顾渥曰:“勿多食,发小儿热。”诸将以为慢。渥遣匡凝海陵,后为徐温所杀。初,匡凝好聚书,及败,杨师厚获数千卷于第,悉以来献。

(《旧五代史·后梁列传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B.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C.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D.唐光启四年夏六月/德諲审宗权必败/乃举汉南之地以归/唐朝仍遣使投分于太祖/兼誓戮力/同讨宗权时/太祖为蔡州四面行营都统使/乃表德諲为副/仍领襄州节度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旄钺,旄是古代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钺是古代兵器,旄钺这里代指军权。
B.昆仲,称呼别人兄弟的敬词;昆古义为哥哥;仲则是弟弟的意思。昆仲这里指兄和弟。
C.受禅,在古代,当上一代君王老了的时候,就会大力推荐一位能人,把帝位让给他。
D.留后,唐代的时候,节度使出征或入朝,常置留后知节度事,以后成为惯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匡凝出生名门望族。他的父亲赵德諲能够审时度势,后来因为平定蔡州有功,多次加官封爵,被封为淮安王。
B.赵匡凝非常注重形象。每次整理衣冠,一定让人拿着巨大的镜子在前后照看;会见客人时,稍觉乌巾上有灰尘,就让歌妓用红色拂尘拂去。
C.赵匡凝一心忠于朝廷。当太祖派遣使者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赵匡凝时,赵匡凝对着使者流泪,表达了自己不敢妄自称帝的想法。
D.赵匡凝爱好收藏书籍。在他的家里收藏了好几千卷图书,后来赵匡凝兵败,家里的藏书被杨师厚获得,全部都献给了朝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匡凝惧,遣使乞盟,太祖许之,自是附庸于太祖。
(2)行密见之,曰:“君在镇,轻车重马输于贼,今败,乃归我邪!”
5.同是记载赵匡凝兵败到死去的情况,《旧五代史》《新唐书》《欧阳史》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说明。
2022-04-05更新 | 30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