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晋 > 陈寿(233-297)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0 题号:1602765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贼。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若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后因校尉袁雄自首,乘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别部司马。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后羽讨樊城,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荆州遂定。

(节选自《三国志·吕蒙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B.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C.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D.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渡,指渡水而南,还指南迁,历史上晋、宋曾渡黄河迁于南方建都,称南渡。
B.拜,通过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与之相近的有除、授、举、起、征等。
C.国事,国家重大事件,泛指一切跟国家有关的具体事情,尤指与政治相关的事。
D.耆老,六十日耆,七十曰老,原指六七十岁的老人,现在特指德高望重的老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蒙小时候,为改变命运,偷跑到姐夫邓当的手下去打仗,邓当发现后斥责他,但未能阻止他;后来他还说服了母亲,最终走上从军之路。
B.邓当手下小吏因为吕蒙年少而轻视他,认为他不能做什么大事,吕蒙对此非常愤怒,就拔刀杀了小吏,然后逃跑到同乡郑长家里躲藏起来。
C.吕蒙认为鲁肃责任重大,应先备好策略,可鲁肃回答随意,吕蒙提醒他关羽能力出众,务必提前谋划,并提出相应策略,得到了鲁肃认可。
D.成当等三将死后,孙权想把他们的兵马交给吕蒙,他坚决推辞,多次上书,认为三人操劳国事,子弟虽小,也应交给他们,孙权最终同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因校尉袁雄自首,乘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2)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5.吕蒙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平定荆州,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权字公衡,巴西间中人也。少为郡吏,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时别驾张松建议,宜迎先主,使伐张鲁。权谏曰:“左将军有骁名,今请到,欲以部曲遇之,则不满其心,欲以宾客礼待,则一国不容二君。若客有泰山之安,则主有累卵之危。可但闭境,以待河清。”璋不听,竟遗使迎先主,出权为广汉长。及先主袭取益州,将帅分下郡县,郡县望风景附,权闭城坚守,须刘璋稽服,乃诣降先主。先主假权偏将军。及曹公破张鲁,鲁走入巴中,权进曰:“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于是先主以权为护军,率诸将迎鲁。鲁已还南郑,北降曹公,然卒破杜渡、朴胡,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谍也。先主为汉中王,犹领益州牧,以权为治中从事。及称尊号,将东伐吴,权谏曰:“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返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先主不从,以权为镇北将军,督江北军以防魏师;先主自在江南。及吴将军陆逊乘流断围,南军败绩,先主引退。而道隔绝,权不得还,故率将所领降于魏。有司执法,白收权妻子。先主曰:“孤负黄权,权不负孤也。”待之如初。魏文帝谓权曰:“君舍逆效顺,欲追踪陈、韩邪?”权对曰:“臣过受刘主殊遇,降吴不可,还蜀无路,是以归命。且败军之将,免死为幸,何古人之可慕也!”文帝善之,拜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使之陪乘。蜀降人或云诛权妻子,权知其虚言,未便发丧。后得审问,果如所言。及先主问至,魏群臣咸贺而权独否。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左右诏权未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交错于道官属侍从莫不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后领益州刺史,徙占河南。景初三年,蜀延熙二年,权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明年卒,谥曰景侯。

(节选自《三国志·黄权传》,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遗左右诏权未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交错于道官属侍从莫不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
B.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遗左右诏权/未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错于道官属侍从莫不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
C.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遗左右诏权未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交错于道官属侍从莫不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
D.文帝察权有局量欲试惊之遗左右诏权未至/之间累催相属/马使奔驰/交错于道官属侍从莫不碎魄而权举止颜色自若/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牧:官名。汉末一州的军政长官。牧:本为放饲牲畜,这里指治民之官。
B.别驾:官名。汉置别驾从事史,佐助刺史,刺史巡视辖境,别驾乘驿车随行,故名。
C.部曲:本为军队编制之称,后变为私兵之称,又称为家仆;这里意谓部下。
D.薨:古代称诸侯王死叫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的死亦以此称之。相应地,称士死为卒,称大夫死为不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权事刘璋时,展现了战略远见。在面对是否请刘备入蜀讨伐张鲁的问题上,黄权建议刘璋不要请刘备入蜀,但刘璋没有听从,结果蜀地为刘备所占。
B.黄权事刘备时,向刘备进献良策。张鲁被曹操打败逃往巴中,黄权向刘备建议,汉中是蜀地的门户,应该攻取汉中。刘备最终占据汉中,这都归功于黄权。
C.刘备讨伐吴国,黄权劝谏无效。刘备伐吴时,黄权被任命为镇北将军,统领江北兵马防范魏军,后因为蜀国江南前线部队大败,黄权不得已率部降魏。
D.黄权事曹魏时,坦然面对是非。刘备去世,魏国群臣都互相庆贺,而黄权却没有喜悦之情。曹丕欲吓唬黄权,黄权的部下都很紧张,而黄权仍然十分镇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先主袭取益州,将帅分下郡县,郡县望风景附,权闭城坚守,须刘璋稽服,乃诣降先主。
(2)吴人悍战,又水军顺流,进易退难,臣请为先驱以尝寇,陛下宜为后镇。
2020-01-19更新 | 4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顿丘令,征拜议郎。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辛未,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六年,公至孟津。天子命公置旄头,宫殿设钟虡。是年乙未,令曰: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又曰: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于是置理曹掾属。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B.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C.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D.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避讳,指古人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
B.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原是察举制的一种科目,明清时也用作对举人的雅称。
C.十四年,指建安十四年,这是古代常用的年号纪年法,课本中的“四十三年,望中犹记”也是这样。
D.迁,古代的官职调动,一般指升级,包括升级、降级、转调三种。文中的“迁”即升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与众不同。他年少时能随机应变,机智敏锐,但放浪形骸,因此桥玄、何颙等认为他非同常人。
B.曹操重视人才。他认为如今天下尚未平定,正是需要贤才的时候,执政者应该去寻访贤才,唯才是举。
C.曹操仁爱士兵。他下令官府要慰问救济无基业、难以维持生活的战死士兵家庭,不得停止供应食粮。
D.曹操重视军法。他认为把将士的生死大权委任给不通晓法律的人是可怕的,因此设置理曹掾属之职。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
(2)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5.对“有行”和“上进”的关系,曹操的观点是什么?他举了哪些例子去证明的?请用现代汉语说明。
2022-11-09更新 | 6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节选自《三国志》)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                    属:连缀,撰写
B.汝人邪?               倩:通“请”
C.太祖悉诸子登台     将:率领
D.曹仁关羽所围       为:为了
2.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
B.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
C.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
D.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思王植,是建安时期的重要诗人。他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因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被后人合称为“三曹”,与也是父子兄弟以文学见称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齐名。
B.《诗》,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
C.太祖,指先祖,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本文的太祖是指曹操而不是魏国的开国皇帝曹丕。
D.司马门,指古代重要的城门、军门。此处指皇宫的外门。自秦代起,司马门就是皇帝专用的天子之门,只有天子或天子的使者(代表天子)才能自司马门出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②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2022-04-29更新 | 3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