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4 题号:1605046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张耒,字文潜,楚州淮阴人。幼颖异,十三岁能为文,十七时作《函关》,已传人口。游学于陈,学官苏辙爱之。因得从轼游,轼亦深知之,称其文汪洋冲澹,有一倡三叹之声。弱冠第进士,入为太学录,范纯仁以馆阁荐,累起居舍人。初,耒在颍,闻苏轼讣,为举哀行服,言者以为言,遂贬房州别驾,安置于黄。五年,得自便,居陈州。耒仪观甚伟有雄才笔力绝健于骚词尤长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没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分日载酒肴饮食之。诲人作文以理为主,尝著论云:自《六经》以下,至于诸子百氏骚人辩士论述,大抵皆将以为寓理之具也。故学文之端,急于明理。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尝有也。夫决水于江、河、淮、海也,顺道而行,滔滔汩汩,日夜不止,冲砥柱,绝吕梁,放于江湖而纳之海,其舒为沦涟,鼓为波涛,激之为风飙,怒之为雷霆,蛟龙鱼鳖,喷薄出没,是水之奇变也。江、河、淮海之水,理达之文也,不求奇而奇至矣。激沟渎而求水之奇,此无见于理,而欲以言语句读为奇,反覆咀嚼,卒亦无有,文之陋也。学者以为至言。作诗晚岁益务平淡,效白居易体,而乐府效张籍。

(选自《宋史·张耒传》,有删改)

材料二

自三代以来,最喜读太史公、韩退之之文。司马迁奇迈慷慨,自其少时,周游天下,交结豪杰。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故其文章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韩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庙之鼎俎,至其放逸超卓,不可收揽,则极言语之怀巧,有不足以过之者。嗟乎!退之之于唐,盖不试遇矣。然其犯人主,忤权臣,临义而忘难,刚毅而信实,而其学又能独出于道德灭裂之后,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则愈之文章虽欲不如是,盖不可得也。

(选自《张耒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耒仪观甚伟/有雄才笔力/绝健/于骚词尤长/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没/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分日载酒肴饮食之
B.耒仪观甚伟/有雄才笔力/绝健/于骚词尤长/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没/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分日载酒肴饮食之
C.耒仪观甚伟/有雄才/笔力绝健/于骚词尤长/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没/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分日载酒肴饮食之
D.耒仪观甚伟/有雄才/笔力绝/健于骚词/尤长/时二苏及黄庭坚晁补之辈相继没/耒独存士人/就学者众/分日载酒肴饮食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种体裁,讲究文采、韵律,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B.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不同。擢,表示升官,相同意思的还有“陟、进、左迁”等。
C.行服,指穿孝服居丧。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丧服和服丧的时间,如小功服是5个月的丧服。
D.鼎俎,鼎是古代烹煮东西用的器物,俎是可盛放祭品的一种器物。“鼎俎”一词在文中是指祭祀用的礼器。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耒才思敏捷,少年成名。游学于陈时得到学官苏辙的厚爱,并以此结识苏轼,苏轼也赏识他,称赞其辞恣洒脱,淡雅真情。
B.张耒论述为文,取譬生动。他以水流河道通达大海比喻写文章要有所侧重,一气贯通著述成文,文章的起伏变化应顺势而为。
C.张耒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司马迁和韩愈因触犯君主而遭遇灾祸,一生理想郁结于心,而文风典雅,如同庙堂礼器。
D.张耒评价前人,表明主张。通过对司马迁、韩愈等人的评价,表达了自己的文学观点。语言整散结合,铺陈手法的运用,增添了说理气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知文而不务理,求文之工,世未之有也。
(2)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惟孝,字仲友,襄阳人。长六尺,通《春秋》,下第,乃工骑射。城中乱,争出关。惟孝拔剑杀数人,趋白河,见一舟壮钜甚,急登之。舟人不可,惟孝曰:“今日之事,非汝即我,能杀我者得此舟。”众披靡,遂舟达郢州。兵乱,奔沙洋。别之杰为帅,尽诸湖不泄水。惟孝令二人贾服前行,密窥隘兵,曰:“易与耳。”乃与十骑,衣黑袍,假为敌兵,曰:“后队亟至。”守隘四五百人悉溃,舟趋藕池。

开庆元年,卜居江陵,至沙市,众舟大集,不可涉。顷有峨冠张盖,从者数十,则宣抚姚希得之弟也,令曰:“敢有争岸者投水中。”惟孝睥睨良久,提剑驱左右而出,举白旗麾,令众船登岸,毋敢乱次。干官钟蜚英见而异之,告唐舜申,舜申曰:“吾故人也。”具言惟孝平生。蜚英谓曰:“今日正我辈趋事赴功之秋。”惟孝不答。又叩之,则曰:“朝廷负人。”明日,蜚英导希得致之,宴仲宣楼,蜚英酒酣曰:“有国而后有家,天下如此,将安归乎?”惟孝跃然曰:“从公所命。”乃请空名帖三十还。逾旬,与三十骑俱拥甲士五千至,旗臶鲜明,部伍严肃,上至公安,下及墨山,游踏相继。希得大喜,请所统姓名,惟孝曰:“朝廷负人,福难祸易,聊为君侯一时之难耳,姓名不可得也。”时鼎、澧五州危甚,于是击鼓耀兵,不数日,众至万人,数战俱捷,江上平。制使吕文德招之,不就而遁,物色之不可得,或云已趋淮甸,后不知所终。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诸湖不泄水              隘:阻塞
B.蜚英导希得致之             罗:捉拿
C.聊为君侯一时之难耳      纾:解除
D.于是击鼓耀兵                    耀:炫耀
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遂舟达郢州B.举白旗
C.举匏尊相属D.乃请空名帖三十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日正我辈趋事赴功之秋。
(2)有国而后有家,天下如此,将安归乎?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张惟孝的主要品质。
2017-12-11更新 | 3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纮字仲纲。父克明,仕至提点广东刑狱。纮,进士及第,试秘书省校书郎、知歙县。地产黄金,民输以代赋,后金竭,责其赋如故。纮奏罢之。历知于潜、剡县,治有惠爱。御史知杂吕夷简荐之,改著作佐郎、监丹阳县酒税,知灵池县。刘均、蔡齐举为御史台推直官,监察御史。时召成都府乐工许朝天等补教坊,纮言:“陛下即位,尚未能显严穴之士,而首召伶人,非所以广德美于天下。”朝天等遂罢归。殿中侍御史。阁门使王遵度领皇城,遣卒刺事,告贾人有为契丹间谍者,捕系皇城司按劾。命纮覆讯,纮悉得其冤,抵卒罪,降遵度曾州兵马都监。判三司开拆司。辅郡旱,流星坠西南有声,会襘禳于文德殿,纮奏曰:“文德殿布政会朝之正位,每灾异,辄聚缁黄赞呗于其间,何以示中外?”改盐铁判官,历梓州、陕西、河北路转运使,迁侍御史。建言:“西北久通好士习安佚不知战阵之法宜择良将练精卒去冗惰实仓廪丰财用为守御备。”举种世衡等数人,及奏罢贡余物遗近臣。迁知杂事、权同判流内铨,为三司度支副使,使契丹。故事,奉使者以皇城卒二人与偕,察其举措,使者悉姑息以避中伤。前此刘随为所诬,坐贬,久未复。纮使还,具言其枉,稍徒随南京。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迁刑部郎中,还,同知通进、银台司,进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州,卒。纮方介有吏材,笃于交游,与刘颜为友,颜死,移任子恩官其子。

【注】①缁黄:指僧道。僧人缁服,道士黄冠,故称。②赞呗:佛教语,指诵经。

(选自《宋史·李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西北久通/好士习安佚/不知战阵之法/宜择良将/练精卒/去冗/实仓/丰财用/为守御备
B.西北久通好/士习安佚/不知战阵之法/宜择良将/练精卒/去冗惰/实仓/丰财用/为守御备
C.西北久通/好士习安佚/不知战阵之法/宜择良将/练精卒/去冗惰实/仓廪丰/财用为守御备
D.西北久通好/士习安佚/不知战阵之法/宜择良将/练精卒/去冗惰实/仓廪丰/财用为守御备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进士及第,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被赐“进士及第”的称号。二、三甲若干名。
B.著作佐郎,与校书郎、正字等官隶属著作郎。著作郎,东汉末年始置,属中书省,为编修国史之任。唐代、宋代沿置,明代废除。
C.文中的拜、迁、除分别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为上卿”、《岳阳楼记》中“客骚人”以及《陈情表》中“臣洗马”中的加点词含义相同。
D.转运使,官名,唐代以后各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中央或地方官职。北宋前期转运使之职实际上已成为一路之最高行政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纮为政惠爱,一心为民着想。在任歙县知县的时候,由于金矿的资源发生变化,他对不合适的政策提出修改建议,奏请皇帝免去当地老百姓的赋税。
B.李纮敢于进谏,并且直言不讳。他对朝廷不按照程序增补许朝天教坊职位的做法提出了异议,对在文德殿进行的不合时宜的祈福除殃活动也直言反对。
C.李纮为政忠诚,有远见且爱人。他建议皇帝在刚上任之际,应该广德美于天下;还举荐种世衡等人镇守边关,奏请废止将进贡的多余物品送给近臣的行为。
D.李纮为人正直,并且坚持正义。他发现了“奉使者以皇城卒二人与偕,察其举措”的弊端,主动为被诬陷的刘随申明冤屈,并使其政治地位逐渐改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命纮覆讯,纮悉得其冤,抵卒罪,降遵度曾州兵马都监。
(2)纮方介有吏材,笃于交游,与刘颜为友,颜死,移任子恩官其子。
2020-02-13更新 | 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孙洙,字巨源,广陵人。羁丱①能文,未冠进士。包拯、欧阳修、吴奎举应制科,进策五十篇,指陈政体,明白剀切。韩琦读之,太息曰:“恸哭流涕,极论天下事,今之贾谊也。”再迁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治平中求言,以洙应诏疏时弊要务十七事后多施行,兼史馆检讨、同知谏院,乞增谏员以广言路。凡有章奏,辄焚其稿,虽亲子弟不得闻。王安石主新法,多逐谏官御史,洙知不可,而郁郁 不能有所言,但力求补外,得知海州。免役法行,常平使者欲加敛缗钱,以取赢为功,洙力争之。方春旱,发运使调民浚漕渠以通盐舸,洙持之不下,三上奏乞止其役。旱蝗为害,致祷于朐山,撤奠,大雨, 蝗赴海死。寻干当三班院②。三班员过万数,功罪籍不明,前后抵牾,吏左右出入,公为欺奸。洙革其甚者八事,定为令。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先是,百官迁叙,用一定之词,洙建言: “群臣进秩事理 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诏自 今封赠荫补,每大礼一易,他皆随等撰定。元丰初,兼直学士院。澶州河平,作灵津庙,诏洙为之碑, 神宗奖其文。擢翰林学士,才逾月,得疾。时参知政事阙,帝将用之,数遣中使、尚医劳问。入朝期日,洙小愈,在家习肄拜,偾不能兴,于是竟,年四十九。帝临朝嗟惜,常赙外赐钱五十万。洙博闻强识,明练典故,道古今事甚有条理。出语皆成章,虽对亲狎者,未尝发一鄙语。文词典丽,有西汉之风。 士大夫共以丞辅期之,不幸早世,一时悯伤焉。

(节选自《宋史· 孙洙传》)


注:①丱(guàn):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②三班院:北宋前期的人事管理机构,负责统计、考核、 差遣三班使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B.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C.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D.群臣进秩/事理各异/而同用一词/至或一门之内/数人拜恩/名体散殊/而格以一律/苟从简便/非所以畅王言/重命令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擢”,提拔官职。如李密《陈情表》提到“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中的“擢”,“擢”与“拔”同义。
B.“元丰”,是宋神宗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位皇帝可有一个或多个年号。
C.“跽”,古人坐时臀部贴脚后跟,臀部离开脚后跟呈跪姿,上身挺直,就是“跽”,表示恭敬。
D.“卒”,古人称大夫死为卒,称天子死为崩,诸侯死为薨,士死为不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洙年少登第,深受时人器重。他未冠考中进士,后被包拯等人举荐参加制科考试,进献五十篇 策论,陈述政事切中事理,被韩琦誉为“今之贾谊”。
B.孙洙直言进谏,为官革除弊端。担任同知谏院时,他应诏上疏列举时弊和要务,并请求增加谏官 数量;主管三班院时,明察官吏欺奸的弊端,革除其甚者。
C.孙洙请求外任,为民阻止苛政。他不满王安石驱逐谏官御史,主动请求补任地方官职;在海州知 州任上,常平使者欲多征缗钱以求政绩,他极力争辩。
D.孙洙学博言雅,文风典雅华丽。他熟悉典章旧制,谈论古今之事很有条理,且出口成章,对人不说 粗鄙之语;他的文章典雅华丽,有西汉之风。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参知政事阙,帝将用之,数遣中使、尚医劳问。
②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2020-07-19更新 | 1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