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五代十国 > 刘昫等 > 《旧唐书》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8 题号:1611750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光弼,营州柳城人。父楷洛,封蓟国公,以骁勇闻。光弼幼持节行,善骑射,能读班氏《汉书》。少从戎,严毅有大略,起家左卫郎。玄宗眷求良将,委以河北、河东之事,以问郭子仪,子仪荐光弼堪当阃寄。天宝十五年,光弼兼河北节度使赵郡。自禄山反,常山为战场,死人蔽野,光弼酹其尸而哭之,为贼幽闭者出之,誓平寇难,以慰其心。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入太原。时节度使王承业政弛谬,侍御史崔众主兵太原,每侮狎承业,光弼素不平。至是,诏众以兵付光弼。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会使者至,拜众御史中丞。光弼曰:众有罪,系之矣,今只斩侍御史。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使者内诏不敢出,乃斩众以,威震三军。至德二年,贼将史思明、蔡希德将兵十万攻光弼,时锐兵悉赴朔方,而麾下皆乌合之众,不满万人。众议欲修城以待之,光弼曰:城周四十里,贼垂至,今兴功役,是未见敌而自疲矣。民屋为摞石车,车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辄数十人死,贼伤十二。思明为飞楼,障以木幔,筑土山临城,光弼遣穴地颓之。思明畏败,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贼,斩首七万级,希德委资粮遁走。初,贼至,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经府门不顾。困解,阅三昔乃归私寝。收清夷、横野等军。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观军容使鱼朝恩固谓不可。既而思明援,光弼拒贼,战尤力,杀略大当。会诸将惊溃,各引归,所在剽掠,独光弼整众还太原。帝诸将罪,以光弼兼幽州大都督长史。广德二年七月,薨于徐州,时年五十七。辍朝三日,赠太保,谥曰武穆

(节选自《旧唐书·李光弼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郡                       拔:攻克B.乃斩众以        徇:示众
C.乃民屋为摞石车       彻:拆毁D.帝诸将罪        贷:严惩
2.对下列每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障木幔                                   爱其材,欲子妻之
B.阳约降                                   思明畏败,
C.又潜沟营地,将沈               则或咎欲出者
D.是未见敌自疲矣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B.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C.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D.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大战邺西/败之/光弼与诸将议/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军逼之/彼惩嘉山之/败不敢轻出/则庆绪可禽/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东汉时期的班固编撰。
B.节度使,官名。唐初承北周及隋朝旧制,于重要地区设总管,后改称“都督”。
C.三军,泛称军队,春秋时,大国多设上军、中军、下军,上军之将为三军统帅。
D.武穆,谥号。封谥“武穆”的人,一般生前有着卓越成就,岳飞也被封此谥号。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谋略的一组是(     
①若使者宣诏,亦斩中丞     ②光弼遣穴地颓之     ③又潜沟营地,将沈其军
④光弼设公幄城隅以止息     ⑤不如起军逼之        ⑥独光弼整众还太原
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光弼颇有才略,得到官员举荐。李光弼年轻时从军,刚毅有才略;玄宗搜求良将来交付河北、河东的军事,询问郭子仪,郭子仪举荐了李光弼。
B.李光弼敢作敢为,斩杀失德官员。崔众经常轻慢节度使王承业,李光弼向来心有不平,在使者宣读了任命崔众为御史中丞的诏书后,仍将崔众斩杀。
C.李光弼力排众议,作战讲究策略。面对史思明、蔡希德军队的攻打,李光弼并没有采纳众人修缮城池的建议,而是造摞石车来发射石头砸击叛军。
D.李光弼战斗尽力,治军十分严明。史思明来救援,李光弼奋力作战,率军杀戮的敌军同已方伤亡人数相当,其他军队溃散后抢劫,他却整治军队回太原。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弼酹其尸而哭之,为贼幽闭者出之,誓平寇难,以慰其心。
(2)众素狂易,见光弼长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
8.在与史思明、蔡希德的战斗中,李光弼不顾家事,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程知节传

①程知节,济州东阿人也。少骁勇,善用马槊。大业末,聚徒数百,共保乡里,以备他盗。后依李密,署为内军骠骑。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隶四骠骑,分为左右以自卫,号为内军。自云:“此八千人可当百万。”知节既领其一,甚被恩遇。

②及王世充出城决战,知节领内马军,与密同营在北邙山上,单雄信领外马军,营在偃师城北。世充来袭雄信营,密遣知节及裴行俨助之。行俨先驰赴敌,为流矢所中,坠于地。知节救之,杀数人,世充军披靡,乃抱行俨重骑而还。为世充骑所逐,刺槊洞过,知节回身捩折其槊,兼斩获追者,于是与行俨俱免。及密败,世充得之,接遇甚厚。武德二年,知节谓秦叔宝曰:“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及世充拒王师于九曲,知节领兵在其阵,与秦叔宝等马上揖世充曰:“荷公接待,极欲报恩。公性猜贰,傍多扇惑,非仆托身之所,今谨奉辞。”于是跃马与左右数十人归国,世充惧,不敢追之。授秦王府左三统军。破宋金刚,擒窦建德,王世充,并领左一马军总管。每阵先登,以功封宿国公。

③武德七年,建成忌之,构之于高祖,康州刺史。知节自太宗曰:“大王手臂今并翦除,身必不久。知节以死不去,愿速自全。”六月四日,从太宗讨建成、元吉①。事定,拜太子右卫率,迁右武卫大将军,赐食封七百户。

④贞观中,历泸州都督、左领军大将军。与长孙无忌等代袭刺史,改封卢国公,授普州刺史。十七年,累转左屯卫大将军,检校北门屯兵,加镇军大将军。永徽六年,迁左卫大将军。显庆二年,授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以讨贺鲁②。师次怛笃城③,有胡人数千家开门出降,知节屠城而去,贺鲁遂即远遁。军还,坐免官。未几,授岐州刺史。表请乞骸骨,许之。麟德二年卒,赠骠骑大将军、益州大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八》)

[注]①建成、元吉:李世民的兄弟,于玄武门之变中被李世民及其部队诛杀。②贺鲁:西突厥沙钵罗可汗。③怛笃城:位于西域,城名。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王世充,并领左一马军总管(       )       (2)康州刺史(       )
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密败       其贤不孔子
B.愿自全       祸焉
C.军还,免官       项王则受壁,置之
D.师怛笃城       北固山下
3.对第②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B.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C.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D.世充器度浅狭而多妄语/好为咒/誓乃巫师老妪耳/岂是拨乱主乎
4.把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时密于军中简勇士尤异者八千人,隶四骠骑,分为左右以自卫,号为内军。
5.概括程知节的性格特点,并结合具体事例分析。
2023-07-08更新 | 6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二年十月,宋金刚之陷浍州也,兵锋甚锐。高祖以王行本尚据蒲州,吕崇茂反于夏县,晋、浍二州相继陷没,关中震骇,手敕曰: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河东之地,谨守关西而已。太宗上表曰: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殷实,京邑所资。若举而弃之,臣窃愤恨。愿精兵三万,必能平殄武周,克复汾、晋。高祖于是悉发关中兵以益之,又幸长春宫亲送太宗。

十一月,太宗引兵自龙门乘冰坚渡河,屯柏壁,宋金刚相持。时河东州县,俘掠之馀,未有仓廪,人情恇扰,聚入城堡,征敛无所得,军中乏食。太宗发教谕民,民闻太宗帅而来,莫不归附,自近及远,至者日多,然后渐收其粮食,军食以充。乃休兵秣马,唯令偏裨乘间抄掠,大军坚壁不战,由是贼势日衰。

太宗尝自帅轻骑敌,骑皆四散,太宗独与一甲士登丘而寝。俄而贼兵四合,初不之觉,会有蛇逐鼠,触甲士之面,甲士惊寤,遂白太宗,俱上马,驰百馀步,为贼及,太宗以大羽箭射殪其骁将,贼骑乃退。

寻而永安王孝基败于夏县,于筠、独孤怀恩、唐俭并为贼将寻相、尉迟敬德所执,将还浍州。太宗遣殷开山、秦叔宝之于美良川,大破之,相等仅以身免,悉虏其众,复归柏壁。于是诸将咸请战,太宗曰:金刚悬军千里,深入吾地,精兵骁将,皆在于此。武周据太原,专倚金刚以为捍。士卒虽众,内实空虚,意在速战。我坚营蓄锐以挫其锋,粮尽计穷,自当遁走。

三年二月,金刚竟以众馁而遁,太宗追之至介州。金刚列阵,南北七里,以拒官军。太宗遣总管李世勣、程咬金、秦叔宝当其北,翟长孙、秦武通当其南。诸军战小,为贼所乘。太宗率精骑击之,冲其阵后,贼众大败,追奔数十里。敬德、相率众八千来降,还令敬德督之,与军营相参。屈突通惧其为变,骤以为请。太宗曰:昔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并能毕命,今委任敬德,又何疑也。

刘武周闻金刚败,大惧,弃并州走突厥。金刚收其馀众,欲复战,众莫肯从,亦与百馀骑走突厥。于是并、汾悉复旧地。

(取材于《旧唐书》《资治通鉴》)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精兵三万             假:借用
B.太宗尝自帅轻骑       觇:侦察
C.之于美良川             邀:邀请
D.诸军战小             却:后退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手敕曰             怀王悉发国中兵
B.宋金刚相持             为一
C.民闻太宗帅而来             天下笑者
D.为贼             不知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能平殄武周
必定能够平定消灭刘武周
B.人情恇扰
人情惧怕侵扰
C.初不之觉
起初二人没有察觉这种情况
D.金刚竟以众馁而遁
金刚竟然认为兵士饥饿逃走了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出了太宗在国家危难之时勇于挺身而出。
B.太宗发教谕民主要是为了告知百姓唐军已经到来。
C.在美良川大胜之后唐军依然采取坚壁不出的策略。
D.屈突通虽多次提请但没改变敬德统率旧部的现实。
5.结尾段中说“于是并、汾悉复旧地”,从全文内容来看,太宗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战果?请分条简述。
2023-01-25更新 | 9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曾祖叔恒,年十九登进士第,位终安阳令。祖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父嗣。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仇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B.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C.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D.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多与“名”的涵义相近或相辅,与“名”相表里,所以也称“表字”。
B.古代男子15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15岁左右的年纪。
C.古代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自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多以年号纪年,如文中的“开成二年”“会昌二年”“大中初”均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法。
D.“迁”是古代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的词语之一,指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左迁”指降级。
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B.进士第,指在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唐设进士科,凡应试者皆称进士。
C.员外郎,中国古代官职之一,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期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之次官。
D.郡县,是古代两级行政单位,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分成若干郡,郡以下置县。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得到令弧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B.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敏,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义山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纬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能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谏文和奠文。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
(2)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
2019-11-29更新 | 7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