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6 题号:1655596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登观信亭

司马光

西风连夜雨,草树已萧条。

宿霭稍零落,寒山更寂寥。

林红犹带日,岸白欲生潮。

新雁来何处?离离天际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上观信亭所见之景:微寒的秋风,一夜的秋雨,草木尽显凋零。
B.颔联写天气由雨转晴,秋景由朦胧而清晰,远山显得更加冷落寂寥。
C.尾联从“新雁”着笔,诗人将视线拉向遥远的天际,含蓄地表达思乡的情怀。
D.本诗语言平实,字里行间却充溢着一种昂扬的情绪,意在言外。
2.请简要赏析诗歌颈联的精妙之处。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和君贶题潞公东庄

司马光

嵩峰远叠千重雪,伊浦低临一片天。

百顷平皋连别馆,两行疏柳拂清泉。

国须柱石扶丕构,人待楼航济巨川。

萧相方如左右手,且于穷僻置闲田。


【注】①诗人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退居洛阳。后曾任宰相的文彦博(潞国公)也因反对新法入洛定居。君贶(kuàng),即宣徽使王拱辰。东庄,文彦博在洛阳的宅第。②丕构:大厦。③萧相:汉代名相萧何,曾辅佐汉高祖,终遭猜忌,有人劝他“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波澜起伏,感情抑扬有致,在严密的章法中写出诗人的不尽之意。
B.第二句写伊浦水天相连、浑然一色,与王勃“秋水共长天色”意境相近。
C.第五句运用借代手法,暗指国家这座大厦需要依靠辅弼大臣来支撑。
D.第七句第八句用典,萧何尚且需要玷污自己的名声以打消皇帝的疑心。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使用萧何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
2022-06-01更新 | 67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邵尧夫年老逢春

司马光

年老逢春春莫咍,朱颜不肯似春回。

酒因多病无心醉,花不解愁随意开。

荒径倦游从碧草,空庭懒扫自苍苔。

相逢谈笑犹能在,坐待牵车陌上来。


【注】①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力请守郡。次年四月,改判西京御史台,来到洛阳,始与邵雍相识并很快成了莫逆之交;邵尧夫,邵雍(1011―1077年),字尧夫,北宋理学家, 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定居洛阳, 以教授生徒为业。②咍(hāi):嗤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运用拟人手法,看似轻松幽默,实则饱含“岁不我与”的辛酸与无奈。
B.颔联写诗人满腹忧愁,无心赏花。全联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浓郁的惜春之意。
C.尾联格调稍显明朗,“坐待”二字尤能写出诗人盼望朋友前来与自己畅谈的急切心情。
D.全诗语言质朴,亲切自然,句无虚设,看似平常的话语蕴含着诗人内心复杂的感情。
2.前人论此诗,认为诗人“身在野而心在朝”。请结合颈联谈谈你的理解。
2022-02-11更新 | 17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

司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惊秋。

月下濯寒水,风前梳白头。

如何夜半客,束带谒公侯


【注】①此诗作于司马光隐居洛阳之时。②蜩螗:蝉的别名。熠燿:借指萤火虫。③据《彭宠传》记载,王莽为宰衡(官名)时,甄丰旦夕入谋议,时人语曰“夜半客,甄长伯”。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借夏蝉、萤火虫点出大暑时令,“荒庭”“老柳”等意象给人以落寞之感。
B.颔联在“苦暑”与“惊秋”的对比中,写出大暑之际人与自然万物的不同感受。
C.尾联化用典故,“如何”二字道出诗人想要建功立业,却苦于无人举荐的无奈。
D.全诗意象典型,意境雄浑壮阔;平中见奇,情感深沉蕴藉,丰富读者审美体验。
2.有人说:“真正的‘绝妙’好诗,是让人感受到客观中的主观,不说忧伤,却字字忧伤。”请赏析颈联的“绝妙”之处。
2022-02-13更新 | 14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