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语段 > 简明、连贯 > 情境补写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180 题号:1660673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我们写作时却常常感到生活平平淡淡,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究其原因,①      。事实上,②      ,即便是那些著名作家,也不都一定有不同于常人的特殊生活,③      ,能够从生活中感受到那些令人心动的东西。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敏感。

叱咤风云的伟人,惊天动地的大事,固然能打动人心,日常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不也能触动我们的心灵吗?

面对一个生动的场景,一个善意的微笑,听到一句真情的话语……只要我们的心灵不麻木,就会激起涟漪。

1.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涟漪”本指细小的波纹,在这里指在心灵产生的某种效应。请简述“麻木”在文中的含义。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社会的文明,中国的先民很早就开始了对自然的探索。,观测月亮便有月历。从观察日出日落以划分时辰,到记录月亮的圆缺以知晓月的周期,(       )。其中二十四节气不仅对农业生产起着指导作用,。比如,在芒种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再种有芒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再比如,清明就是人们亲近自然、赏花游玩、享受春天、感悟生活的好时候。这些都是二十四节气能够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原因。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岁时节令文化的形成,是由于先人们观察天地的情绪
B.先人们观察天地的情绪,便形成了岁时节令文化
C.能够形成岁时节令文化,离不开先人们观察天地的情绪
D.先人们观察天地的情绪,岁时节令文化便形成了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2-06-03更新 | 190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如今,人们常将“黎民百姓”放在一起说,可是在古代,①___________。据《山海经》记载,4000多年前,黄炎部落联盟打败九黎族。因为黄炎部落联盟的氏族被称作“百姓”、被俘虏的九黎族人被称为“黎民”,所以这个时期,②__________,黎民代表地位低的人。到了西周奴隶制时期,百姓成为贵族的通称,这时的黎民与百姓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大阶级。但到了春秋末期,③_____________,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最后也降到黎民的行列中来。因此,后来就将黎民与百姓统一称谓了。

2021-05-29更新 | 50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大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几乎都会被诸葛亮与司马懿这两位“大神”圈粉。有人因六出祈山、七擒猛获,____;有人因巾帼素衣、蛰伏数年,佩服司马懿的“忍”。回眸那段真实的历史,____。西晋名士崔琰以“聪亮明允,刚断英特”,为司马懿点赞,而战略家刘晔则用“明於治而为相,实为国之栋梁也!”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佩。其实,我们大可不必纠结于二人谁更值得call”,因为作为蜀、魏两国的灵魂人物,____,那个战火纷飞,风云诡谲的三国舞台都会因之而黯然失色。

2018-04-29更新 | 17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