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12 题号:1662002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魏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瞿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克曰:“魏成。”翟璜忿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李克曰:“子言克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结党营私)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克,克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注】魏文侯,名斯,东周战国时期魏国的建立者。

(节选自《资治通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
B.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
C.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
D.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李克出见翟璜/翟璜曰/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封其子击”与“又欲肆其西封”(《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封”字含义不同。
B.“先生临事勿让”与“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两句中的“让“字含义相同。
C.“穷视其所不为”与“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两句中的“穷”字含义不同。
D.“君皆师之”与“孔子师郯子、师襄、老聃(《师说》)两句中的“师”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针对魏文侯封地于子的做法,任座敢于仗义执言,体现了他刚直不阿的性格。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魏文侯是个贤明的诸侯王。
B.在识人问题上,李克向文侯提供了五项标准,文侯对此不以为然,并让李克回家休息。
C.翟璜向李克探听国相的人选,当得知国相人选不是自己时,勃然大怒,认为自己的功劳最大,能力比魏成强。
D.魏成既懂得“财为民所用”的道理,也有识人之明,为国举荐贤才,这是他能成为宰相人选的重要原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
(2)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以老秦师。谢琰劝石从序言。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人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尽收其器械军实。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秦兵逼淝水而陈,晋兵不得渡。谢玄遣使谓阳平公融曰:“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坚中流矢,单骑走至淮北,饥甚,民有进壶、豚髀者,坚食之,赐帛十匹,绵十斤。辞曰:“陛下厌苦安乐,自取危困。臣为陛下子,陛下为臣父,安有子饲其父而求报乎!”弗顾而去。坚谓张夫人曰:“吾今复何面目治天下乎!”潸然流涕。

(节选自《淝水之战》)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亦敌,何谓弱也     勍:强有力
B.我以铁骑而杀之        蹙:突然
C.以饥冻,死者什七八 重:加上
D.民有进壶、豚髀者     飧:熟食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开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B.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C.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D.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3.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骑,是古代军事战争中骑兵的一种,属重型兵种,人马均装备有盔甲和盾牌,武器以长矛为主,又称重骑兵,是古代战争中威力巨大的力量之一。
B.公,爵名,古代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称。五等之首曰公:其余大国称候;小国称伯、子、男。后泛称朝中职高掌权者。
C.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历代沿袭不变。
D.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陛”是宫殿的台阶,“陛下”是在阶下执事之人的自称,以此对君王表示敬意,到后来演化为君王专有的自称。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是(       
A.淝水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其有报多成语今天仍在使用,如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
B.谢玄遣使者对阳平公融所说的一段话,目的在于以智激敌,诱其自乱。引发敌方速胜心理,秦军诸将都表示反对,但苻坚认为可以将计就计。
C.苻坚率领大军深入,在淝水列阵,想利用晋兵渡河之机。一举消灭晋军,无奈事与愿违,反面导致自己的车队溃败。
D.秦兵一后撒,阵势大乱,溃不成军,败兵沿途不敢停留,听到风声和鹤叫。都以为是晋军追来,昼夜不敢停歇,风餐露宿,冻饿交加,死亡的人有十七八个。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
(2)臣为陛下子,陛下为臣父,安有子饲其父而求报乎!”
2018-03-10更新 | 8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注】常愤广明以来中国日蹙,慨然有削平天下之志。会秦州民夷有诣大梁献策请恢复旧疆者,帝善之,纳其言。帝以大梁城中迫隘,夏,四月,乙卯,诏展外城,先立标帜,俟今冬农隙兴板筑,东作动则罢之,更俟次年,以渐成之。

上谓宰相曰:“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令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论策各一篇朕将览焉。”比部郎中王朴献策,以为:“中国之失吴、蜀、幽、并,皆由失道。今必先观所以失之之原,然后知所以取之之术。夫进贤退不肖,所以收其才也;恩荫诚信,所以结其心也;赏功罚罪,所以尽其力也;去奢节用,所以丰其财也;时使薄敛,所以阜其民也。俟群才既集,政事既治,财用既充,士民既附,然后举而用之,功无不成矣!”上欣然纳之。时群臣多守常偷安,所对少有可取者,惟朴神峻气劲,有谋能断。凡所规画,皆称上意,上由是重其器识

初,帝在澶州,美掌州之金谷隶三司者,帝或私有所求,美曲为供副。太祖闻之怒,恐伤帝意,但徙美为濮州马步都虞候。美治财精敏,当时鲜及,故帝以利权授之。帝征伐四方,用度不乏,美之力也,然思其在澶州所为,终不以公忠待之。

帝以县官久不铸钱,而民间多销钱为器皿及佛像,钱益少,九月,丙寅朔,敕始立监采铜铸钱,自非县官法物、军器及寺观钟磐钹铎之类听留外,自余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过期隐匿不输,五斤以上其罪死,不及者论刑有差。上谓侍臣曰:“卿辈勿以毁佛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志于善,斯奉佛矣。彼铜像岂所谓佛邪!且吾闻佛志在利人,虽头目犹舍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济民,亦非所惜也。”

臣光曰:若周世宗,可谓仁矣!不爱其身而爱民;若周世宗,可谓明矣!不以无益废有益。

(节选自《资治通鉴·后周纪》)


【注】帝,后周世宗柴荣。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论策各一篇/朕将览焉/
B.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论策各一篇/朕将览焉/
C.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论策各一篇/朕将览焉/
D.朕每思致治之方/未得其要/寝食不忘/又自唐/晋以来/吴/蜀/幽/并皆阻声教/未能混壹/宜命近臣著论策各一篇/朕将览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指我国中原地区或在中原地区华夏族建立的政权。
B.东作,古代指秋收生产,泛指农事。有时也用以指秋季作物。
C.三司,古代地位或职能相近的三个官署的合称。文中指盐铁、户部、度支。
D.“苟志于善”和“苟以天下之大”(《六国论》)中的“苟”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周世宗有一统天下的雄心,所以在有人献上恢复旧有疆域的建议时,他欣然采纳。
B.王朴分析国家分裂是由于没有正确的治理方法,他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收揽人才。
C.世宗对张美量才为用,但因张美在澶州的作为,终究不将他当作公正忠诚的人对待。
D.为推进官府铸钱改革,后周世宗下令收缴民间的铜器、佛像,并制定了严厉的刑罚制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所规画,皆称上意,上由是重其器识。
(2)自余民间铜器、佛像,五十日内悉令输官,给其直。
5.司马光由后周世宗的哪些事例对他做出了“仁”“明”的评价?
2022-07-26更新 | 10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唐高宗仪凤元年)大理奏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左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斫昭陵柏,罪当除名;上特命杀之。大理丞太原狄仁杰奏:“二人罪不当死。”上曰:“善才等斫陵柏,我不杀则为不孝。”仁杰固执不已,上作色,令出,仁杰曰:“犯颜直谏,自古以为难。臣以为遇桀、纣则难,遇尧、舜则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杀之,是法不信于人也,人何所措其手足!且张释之有言:‘设有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处之?’今以一株柏杀二将军,后代谓陛下为何如矣!臣不敢奉诏者,恐陷陛下于不道,且羞见释之于地下故也。”上怒稍解。

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调露元年,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仁杰奏其奸,请付法司,上特原之,仁杰曰:“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本立竟得罪,由是朝廷肃然。以文昌左丞狄仁杰为豫州刺史。时治越王贞党与,当坐者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千口,司刑趣使行刑。仁杰密奏:“彼皆诖误,臣欲显奏,似为逆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仁恤之旨。”太后特原之,皆流丰州。

太后信重内史梁文惠公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尝从太后游幸,遇风吹,仁杰巾坠,而马惊不能止,太后命太子追执其鞚而系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仍免其宿直,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辛丑,,太后泣曰:“朝堂空矣!”自是朝廷有大事,众或不能决,太后辄叹曰:“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

仁杰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监察御史桓彦范、太州刺史敬晖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
B.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
C.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
D.初/仁杰为并州法曹同僚/郑崇质当使绝域/崇质母老且病/仁杰曰/彼母如此岂可/使之有万里之忧/诣长史蔺仁基/请代之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B.调露,即唐高宗年号。年号一般由君主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C.乞骸骨,封建社会大臣年纪大了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和乞骸骨意思相近的词语还有致仕、视事、休致等。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其所育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唐代三品以上的官死也叫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狄仁杰断案公正严谨,权善才、范怀义误伐昭陵柏树,高宗要杀了他们,狄仁杰上奏说他们罪不该死,皇帝非常气愤,不听狄仁杰的辩解、理论。
B.狄仁杰认为,如果犯人依照法令不应当被处死,而皇帝却执意要处死他,那么就会让法律失去取信于人的根本,也会导致人们以后无所依从了。
C.狄仁杰秉性耿直,敢于据理力争,甚至有时当面顶撞武则天,武则天也常常能接受他的意见,甚至迁就他。
D.狄仁杰做官的时候,十分重视提拔人才,他所举荐的姚元崇、桓彦范、敬晖等人,都成了有唐一代著名臣子。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治越王贞党羽,当坐者六七百家,籍没者五十家,司刑寺趣使行刑。
(2)自是朝廷有大事,众或不能决,太后辄叹曰:“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
5.文中充分体现了武则天对狄仁杰的器重,请简要概括出其中的三件事情。
2022-07-28更新 | 12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