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晋 > 陈寿(233-297)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6 题号:1673693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臧洪字子源,广陵射阳人也。洪体貌魁梧,有异於人,举孝廉为郎。灵帝末,弃官还家,太守张超请洪为功曹。董卓杀帝,图危社稷。洪说超曰:明府历世受恩,兄弟并据大郡,今王室将危,贼臣未枭,此诚天下义烈报恩效命之秋也。诛除国贼,为天下倡先,义之大者也。超然其言,与洪西至陈留,见兄邈计事。邈亦素有心,会于酸枣,邈谓超曰:闻弟为郡守,政教威恩,不由己出,动任臧洪,洪者何人?超曰:洪才略智数优超,海内奇士也。邈即引见洪,与语大异之。致之于刘兗州公山、孔豫州公绪,皆与洪亲善。乃设坛场方共盟誓诸州郡更相让莫敢当共推洪洪乃升坛操槃歃血而盟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扬。袁绍见洪,又奇重之,与结分合好。会青州刺史焦和卒,绍使洪领青州以抚其众。洪在州二年,群盗奔走。绍叹其能,徙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太祖围张超于雍丘,超言:唯恃臧洪,当来救吾。众人以为袁、曹方睦,而洪为绍所用,必不败好招祸,远来赴此。超曰:子源,天下义士,终不背本者,但恐见禁制,不相及逮耳。洪闻之,果徒跣号泣,并勒所领兵,又从绍请兵马,求欲救超,而绍终不听许。超遂族灭。洪由是怨绍,绝不与通。绍兴兵围之,历年不下。城中粮谷以尽,外无强救,洪自度必不免,呼吏士谓曰:今诸君无事空与此祸,可先城未败,将妻子出。将吏士民皆垂泣不忍。初尚掘鼠煮筋角,后无可复食者。主簿启内厨米三斗,请中分稍以为糜粥,洪叹曰:独食此何为!使作薄粥,众分歇之。将士咸流涕,无能仰视者。男女七八千人相枕而死,莫有离叛。城陷,绍生执洪。绍素亲洪,盛施帏幔,大会诸将见洪,谓曰:何相负若此!今日服未?洪据地瞋目曰:惜洪力劣,不能推刃为天下报仇,何谓服乎?绍见洪辞切,知终不为己用,乃杀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七·臧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设坛场方/共盟誓/诸州郡更相让/莫敢当/咸共推洪/洪乃升坛操槃歃血而盟/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扬
B.乃设坛场方/共盟誓/诸州郡更相让/莫敢当/咸共推洪/洪乃升坛操槃歃血而盟/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扬
C.乃设坛场/方共盟誓/诸州郡更相让/莫敢当/咸共推洪/洪乃升坛操槃歃血而盟/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扬
D.乃设坛场/方共盟誓/诸州郡更相让/莫敢当/咸共推洪/洪乃升坛操槃歃血而盟/辞气慷慨/涕泣横下/闻其言者虽卒伍/厮养莫不激扬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功曹,官职名,亦称功曹史,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
B.社稷,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的谷神和土神,代指国家。社,谷神;稷,土神。
C.明府,文中敬称张超。汉魏以来对郡守牧尹尊称“明府”,又称为“明府君”。
D.太祖,庙号。被称为太祖的,多是开国皇帝或被追封的庙号,庙号并不唯一。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臧洪品貌俱佳,倡行大义。他身材魁梧,容貌异于常人,被举荐孝廉而走上仕途;董卓谋反,他劝说张超、张邈兄弟诛杀奸贼,以拯救王室。
B.臧洪智谋出众,颇受推重。他被张超任命为功曹,全权负责郡内政务;酸枣盟会,他被众多颇有声望的州郡牧守推举,慷慨激昂地登坛盟誓。
C.臧洪治政有方,辖境安定。青州刺史焦和去世后,袁绍委以臧洪治理重任;臧洪在青州任职两年,众盗贼奔逃,袁绍又调他去治理东武阳。
D.臧洪为人率真,重情重义。太祖在雍丘围困张超,袁绍拒不发兵救援,他与袁绍断交;城将不保,他劝将士带家人出逃,与下属分食薄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人以为袁、曹方睦,而洪为绍所用,必不败好招祸,远来赴此。
(2)绍素亲洪,盛施帏幔,大会诸将见洪,谓曰:“何相负若此!今日服未?”
5.张超被袁绍围困后,臧洪的哪些表现体现出他是“天下义士”?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盖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也。故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也,枝叶分离,自祖迁于零陵,遂家焉,盖少孤,婴丁凶难,辛苦备尝,然有壮志。虽处贫贱,不自同于凡庸,常以负薪余间,学书疏,讲兵事。初为郡吏,察孝廉,公府。孙坚举义兵,盖从之,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拜盖别部司马。坚薨,盖随策及权,擐甲周旋,蹈刃屠城。诸山越不宾,有寇难之县,辄用盖为守长。石城县吏,特难检御,盖乃署两掾,分主诸曹。教曰:“令长不德,徒以武功为官,不以文吏为称。今贼寇未平,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谬误。两掾所署,事入诺出,若有奸欺,终不加以鞭杖,宜各尽心,无为众先。”初皆怖威,夙夜恭职;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盖亦嫌外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盖曰:“前已相敕,终不以鞭杖相加,非相欺也”遂杀之。县中震栗。后转春谷长,寻阳令。凡守九县,所在平定。迁丹杨都尉,抑强扶弱,山越怀附。盖姿貌严毅,善于养众,每所征讨,士卒皆争为先。建安中,随周瑜拒曹公于赤壁,建策火攻,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也,置厕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拜武锋中郎将。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自春讫夏,寇乱尽平,诸幽巴、醴、由、诞邑侯君长,皆改操易节,奉礼请见,郡境遂清。后长沙益阳县为山贼所攻,盖又平讨。加偏将军,病卒于官。盖当官决断,事无留滞,国人思之,又图画盖形,四时祠祭。及权践阼,追论其功,赐子柄爵关内侯。

(选自《三国志•吴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
B.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
C.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
D.时郡兵才五百人/自以不敌/因开城门/贼半入/乃击之/斩首数百/余皆奔走尽/归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志》由西晋陈寿所著,是二十四史“前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史书。
B.辟是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张衡传》“连辟公府不就”中“辟”即为此意。
C.建安是年号纪年法,纪年法还有年次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公元纪年法等。
D.践阼亦作“践祚”“践胙”“践位”,即古代帝王新即位,升宗庙东阶以主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盖身处贫贱,仍然胸怀大志。他少年丧父,但不自甘平庸,经常利用打柴闲暇,学写奏疏,谈论战事。
B.黄盖治政严格,安排部署有方。山越之地常有叛乱,派黄盖为郡县守卫长官。石城县官吏难以管理,黄盖安排两掾官员,分别主管诸曹。
C.黄盖作战英勇,临危自救生还。他曾蹈刃屠城;赤壁之战时他中箭落水,大呼一声被吴军韩当所救,最终得以生还。
D.黄盖为官决断,深得百姓爱戴。黄盖处理事务从不延留滞后,吴国人很是思念他。孙权登基后追加他的功劳,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南阳太守黄子廉之后也,枝叶分离,自祖迁于零陵,遂家焉。
(2)有军旅之务,一以文书委付两掾,当检摄诸曹,纠擿谬误。
2020-08-02更新 | 3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

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赵云、邓芝为疑军,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之。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魏明帝西镇长安,命张郃拒亮,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邰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张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戮谡以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历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帅,臣职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如前。

   冬,亮复出散关,围陈仓,曹真拒之,亮粮尽而还。魏将军王双率骑追亮,亮与战,破之,斩双。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诏策亮曰:“街亭之役,咎由马谡,而君引,深自贬抑,重违君意,听顺所守。……方今天下骚扰,元恶未枭,君受大任,干国之重,而久自绝损,非所以光扬洪烈矣。今复君丞相,君勿辞。”

   九年,亮复出祁山,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邰。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取材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建兴:蜀汉后主刘禅的年号,建兴元年为223年。②亮: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刘备死后,继续辅佐后主刘禅治理蜀国,并大力伐魏,以图统一。③木牛:与下文的“流马”都是古代运输工具,为诸葛亮所创。
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有街亭违命之                     阙:损害
B.还于汉中,戮谡以                谢:道歉
C.行丞相事,所总如前                    统:主管
D.咎由马谡,而君引,深自贬抑          愆:过失,过错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亮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     /        与司马宣王对渭南
B.木牛运,粮尽退军               /        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C.今复君丞相,君勿辞            /        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D.所以光扬洪烈矣                  /        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3.下列各句中,不属于文言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B.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
C.大为张郃所破D.军资所出,国以富饶
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诸葛亮结交东吴,平定南中诸郡,从外交经济等方面为伐魏做了充分的准备。
B.街亭失利后,诸葛亮自责用人不当,以致马谡违背命令、赵云邓芝防守失误。
C.斩马谡之后,诸葛亮多次伐魏,斩将攻城屡建功勋,但每次都因缺粮而退兵。
D.诸葛亮不但才智过人,而且严于律己,表现出了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杰出风度。
2017-06-03更新 | 5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爵台新成,太祖悉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

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二十四年,曹仁关羽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节选自《三国志》)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文属:连缀,撰写
B.汝人邪?倩:通“请”
C.太祖悉诸子登台将:率领
D.曹仁关羽所围为:为了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
B.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
C.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
D.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
3.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思王植,是建安时期的重要诗人。他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因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被后人合称为“三曹”,与也是父子兄弟以文学见称的“三苏”(苏洵、苏轼、苏辙)齐名。
B.《诗》,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汉代被尊为经典,始称《诗经》。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的源头。
C.太祖,指先祖,后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是指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本文的太祖是指曹操而不是魏国的开国皇帝曹丕。
D.司马门,指古代重要的城门、军门。此处指皇宫的外门。自秦代起,司马门就是皇帝专用的天子之门,只有天子或天子的使者(代表天子)才能自司马门出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植十多岁就博览群书,下笔成文,以至使曹操以为是请人代写的,后来,在新落成的铜雀台上的比试中,曹植因其出众的才华让曹操非常看重。
B.曹植原来性情平和,生活简朴,不事张扬,加之才华横溢,思维敏捷,曹操对他很宠爱,曾多次想立他为太子,但他后来放任无忌,最终失宠于曹操。
C.曹仁被关羽围困,曹操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兼征虏将军,想派他带兵去解救曹仁。曹植因醉不能受命,曹操反悔就罢免了他。
D.曹植做事任性,饮酒无度,加上又不像曹丕那样善于伪装自己讨人欢心,渐渐失去了曹操的宠信。后来司马门和醉酒事件是他当不成太子的失望心情的流露。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2)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
2018-06-19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