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25 题号:1674708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春申君既相楚,是时齐有孟尝君,赵有平原君,魏有信陵君,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

春申君为楚相四年,秦破赵之长平军四十馀万。五年,围邯郸。邯郸告急於楚,楚使春申君将兵往救之,秦兵亦去,春申君归。春申君相楚八年,为楚北伐灭鲁,以荀卿为兰陵令。当是时,楚复强。

赵平原君使人於春申君,春申君舍之於上舍。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馀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

春申君相十四年,秦庄襄王立,以吕不韦为,封为文信侯。取东周。

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丛长春申君用事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客有观津人朱英,谓春申君曰:人皆以楚为强而君用之弱,其於英不然。先君时善秦二十年而不攻楚,何也?秦逾黾隘之塞而攻楚,不便;假道於两周,背韩、魏而攻楚,不可。今则不然,魏旦暮亡,不能爱许、鄢陵,其许魏割以与秦。秦兵去陈百六十里,臣之所观者,见秦、楚之日斗也。楚於是去陈徙寿春;而秦徙卫野王,作置东郡。春申君由此就封於吴,行相事。

(节选自《史记·春申君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
B.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
C.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
D.春申君相二十二年/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乃相与合/从西伐秦/而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宾客,贵族的门客、策士,也可作客人的总称。文中指的是后一个意思。
B.相,辅佐君王的大臣。也称为“相国”“相邦”,是秦及汉朝廷臣的最高职务。
C.假道的“假”指借,与《送东阳马生序》中“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的“假”相同。
D.爱许的“爱”即吝惜、舍不得,与《齐桓晋文之事》中“百姓皆以王为爱也”的“爱”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申君担任楚国宰相时,他礼贤下士,招徕宾客,辅助君王掌握国政,为楚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B.在接待赵国平原君的使臣时,春申君的上等宾客都穿着宝珠做的鞋子,这使赵国使臣自惭形秽。
C.有人认为楚国本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是春申君治理楚国,将楚国变弱了,朱英不认同这种观点。
D.春申君的门客认为现在魏国割了城池给秦,秦进攻楚就近了,于是春申决定据守在封地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春申君相楚八年,为楚北伐灭鲁,以荀卿为兰陵令。
(2)秦兵去陈百六十里,臣之所观者,见秦、楚之日斗也。
5.春申君在楚国为相,经历了哪些大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皆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节选自《屈原列传》)

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屈原至[A]于江滨[B]被发[C]行吟[D]泽畔[E]颜色[F]憔悴[G]形容[H]枯槁。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治乱,娴辞令”与“君子敏事而慎言”(《〈论语〉十二章》)两句中“于”用法相同。
B.“平其功”与“自者无功”(《老子四章》)两句中“伐”字的意义相同。
C.“王怒疏屈平”与“人不仁,如礼何”(《〈论语〉十二章》)两句中的“而”字的用法不同。
D.“屈平草稿未定”与“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两句中“属”字意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为人孤傲清高,自命不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句最能体现他的这种性格。
B.屈原痛心楚怀王不能明辨是非,自己得不到重用,于是心生怨恨,写下了《离骚》。
C.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识时务,应该善于随着外物世事的变迁而改变自己的品行节操。
D.渔父认为,真正的圣人应出淤泥而不染,无论在怎样的世事变迁中都要坚守自己的品行节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2024-04-14更新 | 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帷西向立       披:打开
B.刑人如恐不       胜:尽
C.备他盗出入与非常       非常:很
D.此亡秦之       续:后继者
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樊哙勇猛的一项是(     
A.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B.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C.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D.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表明张良眼光锐利,已经洞悉项庄舞剑的真正目的。
B.面对闯进营帐、目眦尽裂的樊哙,项羽不仅不怒,反而两次直呼“壮士”,表明项羽狡诈多端。
C.刘邦以“如厕”为名离席,并听从樊哙的建议不告而别,体现了刘邦随机应变和善于纳谏的特点。
D.樊哙粗犷而又机智,宴会上的一番慷慨陈词,似乎义正词严,实际上是隐瞒真相,巧言善辩。
2021-05-21更新 | 12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冯谖闻孟尝君好客,蹑草履而见之。孟尝君置传舍十日,问传舍长曰:客何所为?答曰:冯先生甚贫,犹有一剑耳。弹其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迁之幸舍,食有鱼矣。五日,又问传舍长。答曰:客复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舆’。孟尝君迁之代舍,出入乘车矣。五日,孟尝君复问传舍长。舍长答曰:先生又尝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不悦。

居期年,冯谖无所言。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孟尝君忧之,乃进冯谖而请之曰:宾客不知文不肖,幸临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于薛。薛岁不入,民颇不与其息。今客食恐不给,愿先生责之。冯谖曰:诺。辞行,至薛,具牛酒,召取孟尝君钱者皆会,皆持取钱之券书合之,能与息者,与为期;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曰:孟尝君所以货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所以求息者,为无以奉客也。今富给者以要期,贫穷者燔券书以捐之。诸君强饮食。有君如此,岂可负哉?坐者皆起,再拜

孟尝君闻冯谖烧券书,怒而使使召谖。至,孟尝君曰:文食客三千人,故贷钱于薛,请先生收责之。闻先生得钱,即以多具牛酒而烧券书,何?冯谖曰:然。不多具牛酒即不能毕会,无以知其有余不足。有余者,为要期。不足者,虽守而责之十年,息愈多,急,即以逃亡自捐之。若急,终无以偿。焚无用虚债之券,令薛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君有何疑焉?孟尝君乃拊手而谢之。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第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B.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C.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D.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舍,一般指古代所设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文中指战国时安置食客的房舍。
B.舆,本义为车厢,后泛指车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出入乘车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
C.券书,即契约文书。为了防止伪造,古代的契约大多一剖为二,当事双方各持一半。
D.再拜,古代礼仪,再次下拜,表示恭敬之意。也在书信中用为对尊长或朋友的敬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谖积极主动,改变命运。他听说孟尝君礼贤下士,就主动投奔;得不到理想的待遇,就不断积极争取。
B.冯谖知恩图报,不避使命。在得到孟尝君的礼遇之后,他对于孟尝君交给自己的收债重任,爽快接受。
C.冯谖体恤百姓,深谋远虑。他到达薛地之后,设宴招待借钱的百姓以了解民情,并烧毁了不能偿付的债券。
D.孟尝君宽宏大度,择善而从。他面对冯暖的不断索取,尽量积极满足;对于冯谖焚毁债券,从一开始就大加赞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宾客不知文不肖,幸临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于薛。
译文:
(2)孟尝君所以贷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所以求息者,为无以奉客也。
译文:
2022-05-18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