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5 题号:1680792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居山东                 山东:崤山以东,即指函谷关以东地区
B.妇女无所                    幸:幸免
C.项羽季父                    季父:此处指的是叔父
D.鲰生说我曰                    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B.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C.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D.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刘邦率军先进入咸阳,他的下属左司马曹无伤向项羽告密,称刘邦占领了函谷关想要称王关中,成功激怒项羽。
B.范增是项羽主要的谋士,他在项羽决定攻打刘邦军队时,分析了刘邦入关的真正意图,劝说项羽勿失时机立即攻打刘邦。
C.张良为刘邦献计,刘邦巧妙地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成功通过项伯劝阻项羽,使其暂时停止了攻打刘邦的计划。
D.项伯私下找张良,与张良和刘邦交谈后回到军营,对项羽分析到,刘邦先攻破关中,项羽是之后进来,刘邦立了大功,应该趁机好好对待刘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飧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莫敢入。十余日,哙乃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祖笑而起。

(选自《史记》)

1.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日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     微:如果没有。B.沛公事几     殆:危险。
C.高祖尝病甚,见人     恶:厌恶。D.哙乃闼直入     排:排列。
2.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
2023-01-04更新 | 2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学兵法以事鲁君。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曰:“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B.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C.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D.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纣为商朝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酷刑,是有名的暴君。
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C.封建社会中,男子若与公主结婚叫“尚主”,因尊其地位,不敢言娶。这是在中国古代贵族等级观念影响下的特殊说法。
D.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主持国事,发号施令,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屈原在楚怀王时担任过此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功都和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甘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险。魏武侯乘船沿西河顺流而下时,指出江河之固是魏国之宝;吴起表示,治国依据山河险固不如推行德政,修德就能使国家免于灭亡。
C.吴起声名渐起,遭到公叔嫉妒。吴起虽然对田文担任魏相表示不悦,但不久就平复了心情;而在公叔继田文为相后,他担心被害,于是逃往楚国。
D.吴起为楚建功,反而受到迫害。他到楚国后虽然变法有功,而原本的楚国贵戚却想加害于他,施暴者乱箭射杀吴起;太子继位之后,这才诛杀作乱之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吴起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
(2)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5.鲁人认为吴起为人“猜忍”的三个理由分别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2021-07-07更新 | 6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

鲁昭公之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

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穆,编次其事。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C.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D.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古代官职名,西周时开始设置,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后也成为中国姓氏之一。
B.有司,古代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后泛指官吏。如诸葛亮《出师表》一文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C.唐虞,是古代唐尧与虞舜的并称。相传唐虞执政时天下太平,古人以为太平盛世,于是很多史籍常用唐虞代指太平盛世。
D.六艺,古代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又指《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经书。文中指前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他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奔走游说,即使遭到打击、排斥,甚至受到围困,仍执着追求。
B.孔子有着很强的治国能力。鲁定公十四年,他由大司寇代理相国的职务,参与国政三个月,民风大变,社会清明,各地宾客有归家之感。
C.孔子知识渊博,勤奋刻苦。他整理和编纂了《诗》《礼》《乐》《春秋》等古代儒家文化典籍,对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
D.孔子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编写《春秋》时,该写的内容一定要写上去,应当删去的内容一定要删掉,但子夏等人不赞同他的这种写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2)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
2022-09-25更新 | 1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