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辙(1039-1112)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2 题号:16871990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插秧歌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杨万里                                                                         苏辙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笠是兜鳌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注】①文氏外孙:指文骥,苏辙的外孙。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正确的项是
A.杨诗“田夫”两句,写出了一家四口插秧时悠闲从容,秩序井然。
B.杨诗“秧根”两句,写田里秧苗还未完全插好,要提防鹅鸭捣乱。
C.苏诗“三夜”两句,写连日阴雨后天晴,乡邻手举竹竿跳起舞来。
D.苏诗“闭廪”两句,写诗人抖擞起精神,赋诗迎接外孙收麦归来。
2.这两首诗都写了劳动场景,但运用的手法不同。请结合诗句赏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子瞻重游南山

苏辙

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崖绿似苔。

谷鸟鸣呼嘲独往,野人笑语记曾来。

定邀道士弹鸣鹿,谁与溪堂共酒杯。

应有新诗还寄我,与君和取当游陪。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在春回大地之时重游南山,可见其对南山的喜爱,也从侧面写出南山风景独特。
B.本诗第三句中的“嘲”字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谷鸟对诗人独自前来的嘲弄之情。
C.苏辙向苏轼索取游南山时所写的新诗歌,希望用自己的和诗来陪伴大哥游玩。
D.此诗语言流畅清新,没有华丽的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
2.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情影动容,视通万里。”这一观点在本诗颈联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2023-10-24更新 | 55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耕者

苏 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雨深一尺春耕利,日出三竿晓饷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鸢飞下巧追随。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②政令:指当时王安石变法所颁布的各种法令。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写了一个耕田老人辛勤劳作的形象,以及与孩子嬉戏玩耍,放飞风筝的情景。
B.首联是说,从开冻变松的土壤中感觉到万物生长之气,老农夜间起来喂养饥饿的耕牛。
C.颈联妇子前来探看,直接表现农家耕作的繁忙。
D.五、六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鸟儿上下翻飞相随的情景,渲染了温馨和欢快的氛围,并为后面的议论做了铺垫。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
2022-05-13更新 | 36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下列小题。

九月二十日微雪,怀子由弟二首(其一)

苏轼

岐阳九月天微雪,已作萧条岁暮心。短日送寒砧杵急,冷官无事屋庐深。

愁肠别后能消酒,白发秋来已上簪。近要貂裘堪出塞,忽思乘传问西琛。


【注释】岐阳:即凤翔,西北军事重镇,是抗击西夏的前沿阵地。乘传:乘坐传车,指奉命出使。琛:珍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选取岐阳这个特殊地点,描写九月微雪富含深意,这与作者秉持的抗战的主张相契合。
B.在这岁暮萧条的时节,短短的白昼吹送来阵阵逼人寒气,急促的捣衣声更让作者闻声伤情。
C.诗的颈联一个“别”字,巧妙照应了题目中的“怀”字,并指出了与弟弟子由分别的事实。
D.“白发”句用词巧妙,“上”字形象生动地将作者鬓增白发的情况呈现出来,极富动态感。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0-08-02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