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语段 > 标点符号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7 题号:1694678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研究大树对研究区域的生物群落演化以及生态适应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还可以帮我们解决一个科学谜题——如何把水分和矿物质营养从树根里面,送到高高在上的枝头呢?

比如说,科考队发现的不丹松,高度为76.8米,换算成居民楼,大概相当于25层楼的高度,如果没有水泵提供压力,我们根本无法在如此高度享受自来水服务。那么没有水泵的大树①      

最初,人们认为,②     。所谓毛细作用,就是水会顺着很细很细的管道向上“爬”,这些管道越细,爬升的高度就越高。但经过计算发现,以大树输送管道(维管束)的尺寸所产生的毛细作用,根本无法把水分送到几十米高的地方。

实际上,大树还真的有个“水泵”——枝干顶端的叶子。叶子不停地向空气中释放水汽,树干维管束的水分就会来补充,通过这样的传递,③      。因为跟蒸腾作用有关,这种特别的提升力就被称为蒸腾拉力。不过,这个供水系统究竟是如何常年运转的,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巨大的拉力,到目前还是个谜。这次发现的刷新纪录的树,对于我们研究植物的生理,特别是水分和营养的运输的生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画线句中“水泵”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在千山万水的随心所欲里,“交情”似乎张口就来,“友谊”好像信手拈来。
B.再孤独的内心,也不欢迎指手画脚的“友情司令”;再热络的态度,也不必充当无微不至的“友情保姆”。
C.其中“龙娃子”让广大网友直呼心疼——累了困了,往头上浇一瓶水;中暑呕吐,又跨上摩托一溜烟骑走。
D.“上得了国际舞台,入得了百姓生活。”冬奥场馆的赛后运营业态更为丰富,为可持续发展探索出更多新路径。
2.请在文中画线序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儒家学说是社会组织的哲学,所以也是日常生活的哲学。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但是道家强调人的内部的自然自发的东西。《庄子》中说,儒家游方之内,道家游方之外。方,指社会。公元三、四世纪,道家学说再度盛行,人们常说孔子重“名教”,老、庄重“自然”。因为儒家“游方之内”,显得比道家入世一些;              ,显得比儒家出世一些。这两种趋势彼此对立,但是也互相补充。两者演习着一种力的平衡。

在政治学说上,道家同意儒家的说法:理想的国家是有圣人为元首的国家。只有圣人能够治国,应该治国。            ,照儒家说,圣人一旦为王,他应当为人民做许多事情;而照道家说,圣王的职责是不做事,应当完全无为。道家的理由是,天下大乱,不是因为有许多事情还没有做,                  《老子》中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1.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的语句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2.下列各句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加横线句子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腾冲石林附近的路南瀑布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为“大跌水”和“大叠水”。
B.苏轼用“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把江面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
C.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一路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2023-08-02更新 | 61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夏季是草木生长旺盛的季节,天气愈热,万物愈加生机勃发。在山里,这种蓬勃的生命力达到了高潮,仿佛有看不见的通道,将所有热烈的色彩汇聚起来,如涓涓细流般不声不响,却鲜翠得几乎要溢出来。在一片翠绿之间,星罗棋布地点缀着一块块金黄的色彩,颜色稍微跳脱,但并不显得突兀。这便是山里的麦田。山里不比平原,没有一望无际的土地,也没有如黑土地般膏腴的土壤,不过,勤劳的山里人总能用他们的智慧去创造出耕地。一次次挥锄,一次次弯腰,一趟趟担肥,他们清除荒草,拣尽石块,让原本硬结的土地变得松软、肥沃。于是,山间就有了耕田。一块块一洼洼一行行,大的能顶得上两个篮球场,最小的不过三五尺见方。不同的地方地势不同,山里人因地制宜,开垦出形状各异的农田,有长方形的,有圆形的,更多的是叫不出名字的不规则图形,几乎没有方方正正的标准的农田。但是话又说回来,什么才是“标准”?只要种子能够生根发芽,结出果实,不就是农田的标准吗?进入五月,麦穗开始泛黄,麦芒恣意生长,被包裹着的麦粒开始饱满,麦秆弯曲。初夏的风,一起,它们便欢腾起来,笑得前仰后合,一株麦穗倒向另一株麦穗,挤挤挨挨,互相推搡着涌向一边,再兴奋地奔涌回来,乐此不疲地进行着一场场接力。

1.文中有多个重叠形式“一块块,一洼洼,一行行”,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2.请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中的两个问号的作用。
3.语言文字运用Ⅰ和Ⅱ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有“一起”一词,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
(1)如果把视角拉得更远,你会看到,人类的历史恰恰是一部因为“冲突而汇聚到一起”的故事。
(2)初夏的风,一起,它们便欢腾起来,笑得前仰后合。
2023-11-29更新 | 172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信,也不料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对偶、反问B.反问、对偶、反复
C.比喻、反复、反问D.反问、反复、拟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请改正并说明原因。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成正确的句子。
2020-11-02更新 | 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