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黄庭坚(1045-1105)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56 题号:1696131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黄庭坚(1045~1105):宋代诗人。王安石变法之后形成的新党、旧党的斗争延续多年,黄庭坚受牵连两次被贬。写此诗时黄庭坚在北方德州做官。黄几复:黄庭坚的朋友。曾在南方四会县做官,为官清廉却未得重用。②《史记》中说大文豪司马相如很穷,“家居徒四壁立”。③出自《左传》,意思是折断三回胳膊,积累了治病经验就可当好医生了。这里是说黄几复政治经验丰富,可做大事。④瘴:瘴气,热带或亚热带森林中的湿热空气。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作者与友人一北一南,相隔辽远,海天茫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B.第二句采用借代的手法,写我托大雁给友人捎一封书信,却因路途遥远而被雁儿拒绝。
C.第七句写作者的想象,十年前在京城里把酒畅谈理想的朋友,如今已白发萧萧,却仍然像从前那样好学不倦。
D.最后一句写友人所居之地环境的恶劣,经常听到的是那从隔着瘴气弥漫的溪水边、野藤上传来的悲苦猿啼,这里颇有为博学多才的友人不得重用鸣不平的意味。
2.这首诗蕴含丰富,汇聚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黔南贾使君

黄庭坚

绿发将军领百蛮, 横戈得句一开颜。少年圯下传书客,老去崆峒问道山。

春入莺花空自笑, 秋成梨枣为谁攀。何时定作风光主,待得征西鼓吹还。

[注]①贾使君奉命征西之际,诗人以此诗相赠。贾使君,时任黔南知州。②崆峒,道教名山。贾使君在崆峒山下有园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贾使君统领百蛮之地,横持长戈、即兴赋诗,可谓文武双全、意气风发。
B.第三句运用张良圯下得授兵书的典故,意在赞许贾使君熟读兵书,富有军事才干。
C.第四句肯定了贾使君精通道家之理,表达了贾使君对返璞归真、潜心修道的欣赏。
D.尾联通过设问,在何时做故园风景主人的问答中,表达对贾使君征西成功的期许。
2.这首诗的颈联向来为后人称道,试赏析其精妙之处。
2018-12-11更新 | 33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新喻道中寄元明用觞字韵

黄庭坚

中年畏病不举酒,孤负东来数百觞?

唤客煎茶山店远,看人获稻午风凉。

但知家里俱无恙,不用书来细作行。

一百八盘携手上,至今犹梦绕羊肠


【注】①元明:黄大临,黄庭坚的兄长,字元明;贬谪数年之后,诗人复职东归,去萍乡探望担任萍乡令的黄元明,其后与其家人相会。②孤负:辜负;《文选·李陵书》曰:“孤负陵心区区之意”。③一百八盘:黄庭坚曾被贬黔州,其兄送其前往,途经一百八盘和四十八渡等险境;“至今犹梦绕羊肠”化用白居易“梦寻来路绕羊肠”之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题目可以推断,此诗应是诗人与兄长黄元明别后在新喻道中所作。
B.诗人因病戒酒,所以这次东归与其兄欢聚时,没能够畅饮,很是遗憾。
C.诗人获悉家人无恙,心情十分喜悦,也无需借读书来排解自己的忧虑。
D.诗人善于运化前代优秀诗文佳句,使得朴质纯挚的诗歌更添醇厚意味。
2.本诗颔联的美景与尾联的险境是如何相协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023-02-12更新 | 4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关内容。

咏雪奉呈广平公①

宋 黄庭坚

连空春雪明如洗,忽忆江清水见沙。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

风回共作婆娑舞,天巧能开顷刻花。

正使尽情寒至骨,不妨桃李用年华。

【注】①黄庭坚创作本诗时,正在京城任职,虽然生活贫寒俭朴,但仕途顺利。广平公,是诗人的朋友宋盈祖。

(1)下列对诗歌各联的翻译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雪连天,整个世界都洁净如洗,忽然间,我想起了清澈见底的江沙。首联写出春雪而至的壮观场面,一个“忽”字   带出作者的惊喜。
B.夜间听到雪声   时而稀疏,时而密集,早晨看见雪下,有时整齐地落,有时斜斜地飘。颔联形象地描摹了夜间与拂晓时大雪的变化。
C.阵风回转,和雪花一同翩翩起舞,一瞬间就能开放出美丽的花朵,连上天都感到奇妙。颈联化静为动描绘大雪纷飞的美丽场景。
D.虽然雪花尽情地落,寒意痛彻筋骨,但不妨碍桃李日后盛放,享受那美好的年华。尾联毫无寒索落寞之情,反而弹唱出高昂明快的声调。
(2)苏轼称赞此诗颔联写得好,请你结合颔联替苏轼陈说理由。
(3)尾联卒章显志,请结合全诗,说一说作者的“志”表现在哪些方面?
2024-01-18更新 | 1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