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晋 > 陈寿(233-297) > 《三国志》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1 题号:1707482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操,字孟德。太祖少机警,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建安元年秋七月,天子还洛阳,太祖遂至洛阳,卫京都。洛阳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九月,车驾出轘辕而东。自天子西迁,朝廷日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三年春正月,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公军不得进,连营稍前。到安众,绣与表兵合守险,公军前后受敌。公乃夜凿险为地道,悉过辎重,设奇兵。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乃纵奇兵步骑夹攻,大破之。七年春正月,公军谯,遣使以太牢祀桥玄。八年秋七月,令曰:“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十七年春正月,天子命公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如萧何故事。二十一年夏五月,天子进公爵为魏王。二十五年春正月,王崩于洛阳,年六十六。遗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

评曰: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武帝纪》)


【注】①“申”指战国申不害,“商”指战国商鞅,“韩”指西汉韩信,“白”指战国白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
B.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
C.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
D.公还许/初置军师/祭酒三月/公围张绣于穰/夏五月/刘表遣兵救绣/以绝军后/公将引还/绣兵来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指对君主、尊长名字避开不直称;君主或尊长逝世后名字前加“讳”,以示敬意。
B.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C.辎重,辎,有帷盖的载重大车;辎重常指行军时携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
D.故事,指先例、陈法,一般指过时不合于当下实际及社会发展的旧日的典章制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公求贤若渴,希与贤人君子共治天下;《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句,就是这一心情的形象表现。
B.曹公既重视儒学传统,帮助献帝恢复宗庙社稷制度,忧心仁义礼让之风沦丧;又崇尚法家思想,用以行政治军。
C.曹公学习借鉴韩信、白起等军事家的谋略智慧;在与张绣交战中,曹公屡出奇策,于死地中回生,扭转战局。
D.曹公年轻时,不被世人关注,惟有桥玄识得他有雄才大略;功成后的曹公心存感激,用隆重的太牢之礼祭祀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明,贼谓公为遁也,悉军来追。
(2)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夏侯尚字伯仁,渊从子也。文帝与之亲友。太祖定冀州,尚为军司马,将骑从征代,后为五官将文学。魏国初建,迁黄门侍郎。代都胡叛,遗鄢陵侯彰征讨之,以尚参彩军事,定代地,还。太祖崩于洛阳,尚持节,奉梓宫还邺。并录前功,封平陵事侯,拜散骑常侍,迁中领军。

文帝践阼,更封平陵乡侯,迁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尚奏:“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被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遂勒诸军击破上庸,平三郡九县,迁征南大将军。孙权虽称藩,高益修攻讨之条权后果有贰心。黄初三年,车驾幸苑,使高率诸军与曹真兴国江陵。权将诸葛瑾与尚军对江,瑾渡入江中渚,而分水军于江中。尚夜多持油船,将步骑万余人,于下流潜渡,攻懂诸军,夹江烧其舟船,水陆并攻,破之。城未拔,会大疫,诏敕尚引请军还。益封六百户。并前千九百户,假钺,进为牧。荆州残荒,外接蛮夷,而与吴阻汉水为境,旧民多居江南。尚自上庸通道,西行七百余里,山民蛮夷多服从者,五六年间。降附数千家。

五年,徙封昌陵乡侯。尚有爱妾嬖幸,宠夺适室;适室,曹氏女也,故文帝遗人绞杀之。尚悲感,发病恍惚可爱要本,既葬埋妾,不胜思见,复出视之。文帝闻而恚之曰:“社袭之轻薄高,良有以也。”然以旧臣,恩宠不衰。六年,尚疾笃,还京都,帝数临幸,执手涕泣。尚薨,说曰悼侯。子玄嗣。又分尚户三百,赐尚弟子奉爵关内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杜袭:夏侯尚曾和曹丕亲呢,感情非常亲密,杜袭认为夏侯尚不是对人有益的朋友,不值得特殊对待。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B.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C.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D.刘备别/军在上庸/山道险难/彼不我虞/若以奇兵/潜行出其不意/则独克之势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践阼,亦称“践胙”“践祚”;阼,大堂前东面的台阶;践阼就是帝王登基。
B.假节,皇帝将节借给临时执行任务的臣子使用,任务完成后,不再收回。
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
D.临幸是指帝王亲自到某处或帝王和妃嫔同宿。帝王车驾所至曰“幸”,故称临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侯尚英勇善战,战功显赫。他曾随太祖平定冀州,跟随鄢陵侯平定胡人叛乱,后击破上庸,平定三郡九县,打败诸葛瑾。
B.夏侯尚深沉敏捷,谋略过人。他未雨绸缪防范孙权反叛;妙用计策,攻下江陵;攻打荆州时,巧出奇兵,几千山民蛮夷降附。
C.夏侯尚纵情任性,宠妾越嫡。他宠爱妾室超过正妻,有违礼法;文帝派人杀了这个妾后,他还去墓地看她,惹得文帝很不满。
D.夏侯尚虽是异姓,深得帝宠。他在文帝即位前就和文帝亲近,文帝即位后,长期担任要职;他病重,文帝去看他时痛哭流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孙权虽称藩,尚益修攻讨之备,权后果有贰心。
(2)文帝闻而恚之曰:“杜袭之轻薄尚,良有以也。”
2019-12-23更新 | 20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建安十二年,将北征三郡乌丸,诸将皆曰:袁尚,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万一为变,事不可悔。惟郭嘉策表必不能任备,劝公行。夏五月,至无终。秋七月,大水,傍海道不通,田畴请为乡导,公从之。引军出卢龙塞,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佘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等将数万骑逆军。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公登高,望虏陈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尚、熙奔辽东。初,辽东太守公孙康恃远不服。及公破乌丸,或说公遂征之,尚兄弟可禽也。公曰: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九月,公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传其首。诸将或问:公还而康斩送尚、熙,何也?公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之则自相图共势然也十一月至易水,上郡乌九行单于那楼将其名王来贺。

十三年春正月,公还邺。十五年春,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不求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

评曰: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①官渡之战后,袁绍病亡,其子袁尚、袁熙投奔居今冀东、辽宁一带的乌丸族,以图再起。曹操为断绝袁氏复起的后患而征伐乌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
B.公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
C.公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
D.公曰/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年号名。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B.单于:源自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的首领的专称,为“广大”之意。
C.太守: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等事务。
D.闾巷:指街巷、里门,亦泛指乡里、民间。古代以二十五家为“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众将认为进攻乌丸,刘表会袭击许都,只有郭嘉断定刘表一定不会相信刘备,鼓励曹操出兵。
B.曹操大军在田畴的带路下,出卢龙塞,挖山填谷五百多里后,经过白檀等地,向东直奔柳城。
C.在白狼山,曹军突然与敌兵遭遇,依仗人数优势,抓住敌军阵列混乱的弱点,曹军最终获胜。
D.曹操否认贤才是侥幸遇上的,认为当政者应主动搜求,望众人向他举荐出身低微的有才之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公破乌丸,或说公遂征之,尚兄弟可禽也。
(2)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
5.史臣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请简述其理由。
2021-11-27更新 | 7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少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劭为郡功曹,排摈靖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颍川刘翊为汝南太守,乃举靖计吏,察孝廉,除尚书郎,典选举。灵帝崩,董卓秉政,以汉阳周毖为吏部尚书,与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拜尚书韩州馥为冀州牧,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而迁靖巴郡太守,不就,补御史中丞。馥等到官,各举兵还向京都,欲以诛卓。卓怒毖曰:“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叱毖令出,于外斩之。靖惧诛,奔伷。伷卒,依扬州刺史陈祎。祎死,会稽太守王朗素与靖有旧,故往保焉。靖收恤亲里,经纪振赡,出于仁厚。孙策东渡江,皆走交州以避其难,靖身坐崖边,先载附从,疏亲悉发,乃从后去,当时见者莫不叹息。既至交趾,交趾太守士燮厚加敬待。陈国袁徽以寄寓交州,徽与尚书令荀或书曰:“许文休英才伟士,智略足以计事。自流宕已来,与群士相随,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与九族中外同其饥寒流。其纪纲同类,仁恕恻隐,皆有效事,不能复一二陈之斗。”后刘璋遂使使招靖,靖来入蜀。璋以靖为巴郡、广汉太守。南阳宋仲子于荆州与蜀郡太守王商书曰:“文休倜傥瑰玮,有当世之具,足下当以为指南。”建安十六年,转在蜀郡。十九年,先主克蜀,以靖为左将军长史,先主为汉中王,靖为太傅。及即尊号,策靖曰:“朕获奉洪业,君临万国,夙宵惶惶,惧不能绥。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其敬敷五教,在宽。君其勖哉!秉德无怠,称朕意焉。”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章武二年卒。

(选自《三国志》,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
B.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
C.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
D.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弟,旧时以同祖父不同父亲而年幼于己者的同辈男性为从弟。
B.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孝,指孝悌之人;廉,指清廉的官员。
C.足下,古代常用于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D.五品,即“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规范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靖年少成名,却遭排斥。他善于评判人物,受人称赞,但与从弟不和,受到排挤,生活艰辛。
B.许靖仁义宽厚,慷慨善施。他以仁厚之心对待他人,收养抚恤亲族乡邻,经常照料并接济他们。
C.许靖临危不乱,先人后己。避难交州时,他让随从及亲属先走,自己最后离开,在场的人莫不赞叹。
D.许靖奇伟不凡,才干盖世。刘备攻克蜀地后,接受南阳人宋仲子的举荐,任命许靖为左将军长史。
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与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
(2)君其勖哉!秉德无怠,称朕意焉。
2020-03-19更新 | 4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