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晋 > 陈寿(233-297) > 《三国志》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 题号:1708858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

(1)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2)去官之后,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3)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4)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5)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6)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7)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B.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C.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D.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古代王侯自谦之称。曹操当时是丞相,被封武平侯,故此自称。
B.孝廉:汉代选举官吏的科目。“孝”指孝悌之人,“廉”指清廉之士。
C.侯:是古代高于“公”“伯”的爵位。爵位制度是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D.僭号:一是指冒用帝王的称号,二是指超越本分的封号。在这里是第一个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想建功立业,却招致怨恨。曹操起初想做个好太守,他在济南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却遭到豪强权贵的怨恨。
B.曹操辞官还乡后,欲与世断绝。他辞官还乡后,建了一栋学舍,准备在此读书打猎,曾一度产生断绝与宾客交往的念头。
C.曹操先后打败敌人,位极人臣。他打败了袁术、袁绍和刘表后,又收编了黄巾军,当上了宰相,他认为自己的地位已显贵至极。
D.曹操审慎考虑进退,以减少谤议。他拒绝交出兵权,但主动提出退还三县的封地,希望能够减少别人对他的议论和指责。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融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也。融幼有异才。时河南尹李膺有重名,敕门下简通宾客,非当世英贤及通家子孙弗见也。融年十余岁,欲观其为人,遂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李君通家子孙也。”膺见融,问曰:“高明父祖,尝与仆周旋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众坐奇之,佥曰:“异童子也。”山阳张俭,以中正为中常侍侯览所忿疾,览为刊章下州郡捕俭。俭与融兄褒有旧,亡投褒。遇褒出,时融年十六,俭以其少不告也。融知俭长者,有窘迫色,谓曰:“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因留舍藏之。后事泄,俭得脱走,登时收融及褒送狱。融曰:“保纳藏舍者融也,融当坐之。”褒曰:“彼来求我,罪我之由,非弟之过,我当坐之。”兄弟争死,融由是名震远近,为后进冠盖。司徒大将军辟举高第,累迁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年三十八。承黄巾残破之后,修复城邑,设庠序,举贤才,显儒士。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令配食县社。

融在北海,自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俊皆不能及。亦自许大志,且欲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自于海岱结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然其所任用,好奇取异,皆轻剽之才。至于稽古之士,谬为恭敬,礼之虽备,不与论国事也。高密郑玄,称之郑公,执子孙礼。及高谈教令,盈溢官曹,辞气温雅,可玩而诵。论事考实,难可悉行。

融在郡八年,仅以身免。帝初都许,是时天下草创,融不识时务,又天性气爽,颇推平生之意,狎侮太祖。太祖外虽宽容,而内不能平。御史大夫郗虑知旨,以法免融官。十三年,融对孙权使,有讪谤之言,坐弃市

(选自《三国志》卷十三注,有删节)

【注】①黄巾:指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头包黄巾而得名。②海岱:海指北海,岱指泰山。③太祖:指曹操。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令配食县社
B.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令配食县社
C.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令配食县社
D.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令配食县社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老君,即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向他问礼。
B.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代指官吏,也指超群出众。文中指孔融被任官。
C.庠序,商周时地方学校名,后泛指学校,如《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谨庠序之教”。
D.弃市,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在人群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用来警示民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融幼时机智敏捷。他在拜访李膺时说孔李两家世代交谊深厚,得到众人的称赞。
B.孔融主动藏匿哥哥的老朋友张俭,事情败露被捉后,与哥哥争死,由此名声大振。
C.孔融在任职期间面对因战乱造成的残破局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恢复社会秩序。
D.孔融礼贤下士,非常器重高密的郑玄,与他一起谈论国事,商讨政令,并加以施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融知俭长者,有窘迫色,谓曰:“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因留舍藏之。
(2)融在北海,自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俊皆不能及。
5.孔融身为“建安七子”之首却落得“弃市”的下场,你认为他的被杀有哪些自身原因?请简要概括。
2023-02-18更新 | 62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於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太尉桥玄,世名知人,睹太祖而异之,曰: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由是声名益重。

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长吏受取贪饕,依倚贵势,历前相不见举;闻太祖至,咸皆举免,小大震怖,奸宄遁逃,窜入他郡。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初,城阳景王刘章以有功于汉,故其国为立祠,青州诸郡转相仿效,济南尤盛,至六百余祠。贾人或假二千石舆服导从作倡乐,奢侈日甚,民坐贫穷,历世长吏无敢禁绝者。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久之,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兴平元年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兴平二年,吕布、陈宫率万人袭。太祖兵皆出取麦,在者不能千人,屯营不固。太祖乃令妇人守陴,悉兵拒之。屯西有大堤,其南树木幽深。布疑有伏,乃相谓曰:曹操多谲,勿入伏中。引军屯南十余里。明日复来,太祖隐兵堤里,出半兵堤外。布益进,乃令轻兵挑战,既合,伏兵乃悉乘堤,步骑并进,大破之,获其鼓车,追至其营而还。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 以为鲁相。

(节选自《三国志·曹操传》,有改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
B.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
C.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
D.太祖到/皆毁坏祠屋/止绝官吏/民不得祠祀/及至秉政/遂除奸邪鬼神之事/世之淫祀由此遂绝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古代用以对先祖称谓,多用来指开国帝王的庙号。文中的太祖指的是曹操。
B.迁,常用作官职调动,多表示升官,也可以表示贬谪、降职。如:迁放、迁逐等。本句中指“升迁”。
C.征,有“出征、征伐”之意,也可以用来表示皇上对臣子的任用,表“征召”之意。本句中指 “征伐”。
D.兖州,九州之一。从夏朝开始,为了便于管理,中原腹地分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豫州”。后以“九州”代指中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年少时放荡不羁,不务正业。但梁国桥玄却认为只有曹操能安社稷,并把妻儿托付给曹操,侧面肯定了曹操的能力。
B.曹操到任济南后大刀阔斧,惩治贪官污吏,禁止不合礼制的祭祀,拆毁全部祠屋,充分地显示了其治世之才能。
C.曹操借父亲在琅邪避难为陶谦所杀之事,征讨陶谦,一路攻城掠地,大破曹豹与刘备的拦截,可以说所向披靡。
D.吕布、陈宫突袭,曹操城内兵力空虚,只能组织妇女一起在城外设伏,但结果大败了敌军,显示了曹操的军事才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喎口。
(2)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
5.有人说“曹操是一个奸诈、凶残之人,又是一个爱才之人”。请结合上文简要分析。
2021-12-04更新 | 26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甘宁字兴霸,巴郡临江人也。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将僮客八百人就刘表。表儒人,不习军事。时诸英豪各各起兵,宁观表事势,终必无成,恐一朝土崩,并受其祸,欲东入吴。黄祖在夏口,军不得过,乃留依祖,三年,祖不礼之。权讨祖,祖军败奔走,追兵急,宁以善射,将兵在后,射杀校尉淩操。祖既得免,军罢还营,待宁如初。祖都督苏飞数荐宁,祖不用。宁欲去,恐不获免,独忧闷不知所出。飞知其意,乃要宁,为之置酒,谓曰:“吾荐子者数矣,主不能用。日月逾迈,人生几何,宜自远图,庶遇知己。”宁良久乃曰:“虽有其志,未知所由。”飞曰:“吾欲白子为邾长。”宁曰:“幸甚。”飞祖,听宁之县。招怀亡客并义从者,得数百人,于是归吴。

宁陈计曰:“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权深纳之。初,权破祖,先作两函,欲以盛祖及苏飞首。飞令人告急于宁,宁曰:“飞若不言,吾岂忘之?”权为诸将置酒,宁下席叩头,血涕交流,为权言:“飞畴昔旧恩,宁不值飞,固已损整于沟冬,不得效命于麾下。今飞罪当戮,特从将军乞其首领。”权感其言,乃赦之。

曹公出濡须,号步骑四十万,临江饮马。权率众七万应之,使宁领三千人为前部督。权密敕宁,使夜入魏军。宁乃选手下健儿百余人,径诣曹公营下,使拔鹿角,逾垒入营,斩得数十级。北军惊骇鼓噪,举火如星,宁已还入营。因夜见权,权喜曰:“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停住月余,北军便退。

淩统怨宁杀其父操宁常备统不与相见权亦命统不得仇之尝于吕蒙舍会酒酣统乃以刀舞 宁起曰:“宁能双戟舞。”蒙曰:“宁虽能,未若蒙之巧也。”因操刀持楯,以身分之。后权知统意,因令宁将兵,遂徙屯于半州。

(节选自《三国志·表松之注》)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淩统怨宁/杀其父操/宁常备统/不与相见/权亦命统不得仇之/尝于吕蒙舍/会酒醋统乃以刀舞/
B.淩统怨宁/杀其父操/宁常备统不与/相见权亦命统不得仇之/尝于昌蒙舍会/酒酣/统乃以刀舞/
C.淩统怨宁杀其父操/宁常备统/不与相见/权亦命统不得仇之/尝于吕蒙舍会/酒酣/统乃以刀舞
D.淩统怨宁杀其父操/宁常备统/不与相见/权亦命/统不得仇之/尝于吕蒙舍/会酒酣/统乃以刀舞/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都督:最初是在军队出征时暂时负责监督诸军,后发展为中央或地方军政长官。
B.白:引申义有清楚、表白、陈述、禀告等,文中指苏飞向黄祖表白自己的看法。
C.巴蜀:现在指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区,因古代时候当地居住巴人和蜀人而得名。
D.孟德:是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曹操的字。《观沧海》是他的代表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宁重信义好交游。他年少时力气很大,将身份低微率贱的年轻人聚集在一起,做他们的首领。
B.甘宁有勇有谋。他射杀凌操使黄祖脱困,在东吴时夜入曹营斩杀曹军,并向孙权献计夺取巴蜀。
C.甘宁怀才不遇。他虽然善射,杀敌勇敢,但不被黄祖重用,后又因与淩统有仇,被孙权贬谪到半州。
D.甘宁知恩图报。在孙权准备杀掉苏飞时,他念及当初苏飞对他的恩德,向孙权求情,放免苏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月逾迈,人生几何,宜自远图,庶遇知己。
(2)飞畴昔旧恩,宁不值飞,固已损散于沟壑,不得效命于麾下。
5.甘宁为什么要离开刘表?请结合文章内容概述其原因。
2021-12-24更新 | 9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