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刘向(约前77-前6) > 《说苑》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3 题号:1708973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桓公谓管仲曰:“吾国甚小,而财用甚少,而群臣衣服舆驾甚汰,吾欲禁之,可乎?”

管仲曰:“臣闻之,君尝之,臣食之;君好之,臣服之。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衣练紫之衣狐白之裘。此群臣之所以奢汰也。诗云:‘不躬不亲,庶民不信。’君欲禁之,胡不自亲乎?” 桓公曰:“善。”于是更制练帛之衣,大白之冠,朝一年而齐国俭也。晋平公为驰逐之车,龙旌象色,挂之以犀象,错之以羽芝,车成题金千镒,立之于殿下,令群臣得观焉。田差三过而不一,平公作色大怒,问田差“尔三过而不一顾,何为也?”田差对曰:“臣闻说天子者以天下,说诸侯者以国,说大夫者以官,说士者以事,说农夫者以食,说妇姑者以织。桀以奢亡,纣以淫败,是以不敢顾也。”平公曰:“善。”乃命左右曰:“去车!”。魏文侯御廪灾,文侯忧之,群臣宽之,而公子成父匿之。文侯复殿, 公子成父而入贺,曰:“甚大善矣!夫御廪之灾也。”文侯作色不悦,曰:“夫御廪者寡人宝之所藏也今火灾寡人素服辟正殿群臣皆素服而吊至于子大夫而不吊今已复辟矣犹入贺何为?”公子成父曰:“臣闻之,天子藏于四海之内,诸侯藏于境内,大夫藏于其家,士庶人藏于箧椟。非其所藏者必有天灾,必有人患。今幸无人患,乃有天灾,不亦善乎!”文侯喟然叹曰:“善!”始皇既兼天下,大侈靡,即位三十五年犹不息,于是有方士韩客侯生,齐客卢生,相与谋曰:“当今时不可以居,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吾党久居,且为所害。”乃相与亡去。始皇闻之大怒,乃使御史悉系诸生诸生传相告,犯法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始皇望见侯生,侯生曰:“今陛下奢侈失本,黔首匮竭,又急诽谤,严威克下,臣等故去。丹朱傲虐好慢淫,不修理化,遂以不升。今陛下之淫,万丹朱而十昆吾桀纣,臣恐陛下之十亡也,而曾不一存。”始皇默然久之。始皇曰:“吾可以变乎?”侯生曰:“形已成矣,陛下坐而待亡耳!”始皇喟然而叹,遂释不诛。后三年始皇崩;二世即位,三年而秦亡。

(刘向《说苑·反质》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御廪者/寡人宝之所藏也/今火灾/寡人素服辟正殿群臣/皆素服/而吊至于子/大夫 而不吊/今已复辟矣/犹入贺何为
B.夫御廪者/寡人宝之所藏也/今火灾/寡人素服辟正殿/群臣皆素服而吊/至于子大夫而 不吊/今已复辟矣/犹入贺何为
C.夫御廪者/寡人宝之所藏也/今火灾/寡人素服辟正殿群臣/皆素服而吊至于子/大夫而不吊/今已复辟矣/犹入贺何为
D.夫御廪者/寡人宝之所藏也/今火灾/寡人素服/辟正殿/群臣皆素服/而吊至于子/大 夫而不吊/今已复辟矣/犹入贺何为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差三过而不一顾”与“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两句中的“顾”字含义不同。
B.“说妇姑者以织”与“妇姑荷箪食”(《观刈麦》)两句中的“妇姑”词含义相同。
C.“公子成父趋而入贺”与“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两句中的“趋”字含义相同。
D.“相与谋曰”与“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两句中的“相与”词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对本国臣子生活奢侈,十分不满。想禁止这种风气。管仲仔细替齐桓公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源,并建议从君王开始做起,桓公率先做出改变,齐国就节俭成风了。
B.晋平公制作了价值千金的猎车,命令群臣都要观赏。田差从来都不看一眼,晋平公很生气,田差用历史兴亡的诸多例子,委婉劝谏晋平公不做桀纣之君。最终晋平公听取了他的意见。
C.魏文侯的府库发生火灾,群臣对待此事的态度各不相同。公子成父认为府库遭灾,这是人祸,魏文侯不以为然,公子成父通过一番分析,使文侯信服。
D.秦始皇统一天下,大兴土木,滥用民力。侯生卢生欲逃亡离去。秦始皇大怒,焚书坑儒。侯生劝谏秦始皇,现在这样骄奢淫逸,比夏桀、商纣有过之而无不及。始皇心有所动,最终没有杀他。后来秦朝果然迅速灭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君之食也,必桂之浆,衣练紫之衣,狐白之裘。此群臣之所以奢汰也。
(2)始皇闻之大怒,乃使御史悉系诸生,诸生传相告,犯法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
【知识点】 《说苑》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齐桓公见小臣,三往不得见。左右曰:“夫小臣,国之贱臣也,君三往而不得见,其可已矣!”桓公曰:“恶!是何言也!吾闻之:布衣之士不欲富贵,不轻身于万乘之君;万乘之君不好仁义,不轻身于布衣之士,纵夫子不欲富贵,可也;吾不好仁义,不可也。”五往而得也。天下诸侯闻之,谓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

(节选自韩婴《韩诗外传·卷六》)

材料二

国家悟乱而良臣见。鲁国大乱,季友之贤见。僖公即位而任季友,鲁国安宁,外内无忧,行政二十一年。季友之卒后,郝击其南,齐伐其北,鲁不胜其患,乞师于楚以取全耳。僖公之性,非前二十一年常贤,而后乃渐变为不肖也,此季友存之所益,之所损也。夫得贤失贤,其损益之验如此,而人主忽于所用,甚可疾痛也。夫智不足以见贤,无可奈何矣;若智能见之,而犹豫不用,而大者死亡,小者乱倾,此甚可悲哀也。宋殇公、鲁庄公知能见贤而皆不能用,故宋殇公以杀死,鲁庄公以贼嗣。使宋殇蚤任孔父鲁庄素用季友,乃将靖邻国,而况自存乎!

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于霸乎?”管伸对曰:“此极非其贵者耳,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何如而害霸?”管仲对曰:“不知贤,害霸;知而不用,害霸;任而不信,害霸。”桓公:“善。”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国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贤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

(节选自刘向《说苑·尊贤》)

【注】①孔父:人名,宋国贤才。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孔子曰A管仲之贤B不得C此D三权者E亦不能使F其君G南面H而霸矣。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子,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夫子何哂由也”的“夫子”意思相同。
B.见,与司马迁《屈原列传》中“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的“见”意思相同。
C.亡,与贾谊《过秦论》中“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的“亡”意思不同。
D.以为,与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的“以为”意思不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桓公没有听从身边大臣的劝阻,前往五次终于见到了想见的小臣。齐植公的这种行为受到天下诸侯的赞赏,他们纷纷前来朝拜齐桓公。
B.鲁僖公任用季友时,鲁国内外无患;季友去世后,鲁国国内动荡,外患严重,不得不向楚国求援。由此可知,贤才对于国家是极其重要的。
C.酒在酒器中放坏,肉在砧板上放烂,这样奢侈的生活会不会对称霸造成危害?齐植公对此有所担心;管仲认为,这不会对称霸造成危害。
D.宋殇公、鲁庄公在使用贤才的问题上给人们留下了惨痛的教训;而齐桓公满足了管仲的三个要求,任用管仲,使得齐国大治,并由此称霸天下。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何言也!吾闻之:布衣之士不欲富贵,不轻身于万乘之君。
(2)使宋殇蚤任孔父,鲁庄素用季友,乃将靖邻国,而况自存乎!
5.国君应该如何对待贤才?请根据两则材料进行概括。
2024-04-06更新 | 13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进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矣。

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门大夫入言曰:晋人咎犯也,欲以乐见。平公曰:内之。止坐殿上,则出钟磬竽瑟。坐有顷,平公曰:客子为乐?咎犯对曰:臣不能为乐,臣善隐。平公召隐士十二人。咎犯曰:隐臣窃愿昧死平公曰:诺。咎犯申其左臂而诎五指,平公问于隐官曰:占之为何?隐官皆曰:不知。平公曰:归之。咎犯则申其一指曰:是一也,便游赭画,不峻城阙。二也,柱梁衣绣,士民无褐。三也,侏儒有余酒,而死士渴。四也,民有饥色,而马有粟秩。五也,近臣不敢谏,远臣不得达。平公曰:善。乃屏钟鼓,竽瑟,遂与咎犯参治国。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选自《说苑·正谏》)


【注】①隐官:指专说隐语廋辞以供皇帝取乐的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B.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C.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D.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与“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两句中的“内”字含义不相同。
B.“隐臣窃愿昧死御”与“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两句中的“御”字含义相同。
C.“除竽瑟”与“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除”字含义相同。
D.“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与“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两句中的“务”字含义不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景公在外游玩多日,颜烛趋冒着被处死的危险劝谏齐景公尽快返回朝廷,最终齐景公听从了颜烛趋的建议。
B.晋平公不行君道,晋人咎犯说自己想凭借乐技拜见晋平公。咎犯坐到殿上,随即拿出钟磬竽瑟,但最终也没有演奏。
C.咎犯在朝堂上把弯曲的五指依次伸出,这样做是为了引起晋平公的注意,伺机谏言,容易使晋平公接受。
D.与邹忌类比说理的劝谏方式不同,少孺子借物喻人,利用蝉、螳螂和黄雀潜在的危险,规劝吴王罢兵。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
(2)咎犯申其左臂而诎五指,平公问于隐官曰:“占之为何?”
2023-08-07更新 | 1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将军田聩出将,张生郊送曰:“昔者尧让许由以天下,洗耳而不受,将军知之乎?”曰:“唯然,知之。”“伯夷、叔齐辞诸侯之位而不为,将军知之乎?”曰:“唯然,知之。”“於陵仲子辞三公之位而佣,为人灌园,将军知之乎?”曰:“唯然,知之。”“智果去君弟,变姓名,免为庶人,将军知之乎?”曰:“唯然,知之。”“孙叔敖三去相而不悔,将军知之乎?”曰:“唯然,知之。”“此五大夫者名辞之而实羞之今将军方吞一国之权提鼓拥旗被坚执锐旋回十万之师擅斧钺之诛慎毋以士之所羞者骄士田聩曰:“今日诸君皆为聩祖道,具酒脯,而先生独教之以圣人之大道,谨闻命矣。

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及见翟璜,踞堂而与之言,翟璜不。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今汝欲官则相至,欲禄则上卿;既受吾赏,又责吾礼,毋乃难乎?”

孔子郯,遭程子于途,倾盖而语终日。有间,顾谓子路曰:“取束帛一以赠先生。”子路不对。有间,又顾谓曰:“取束帛一以赠先生。”子路屑然对曰:“由闻之也,士不中间而见,女无媒而嫁,君子不行也。”孔子曰:“由,《诗》不云乎:‘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我愿兮。’今程子天下之贤士也,于是不赠,终身不见也。大德毋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国市租一年,而国不治。桓公曰:“何故?”对曰:“疏不能制亲。”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贤,而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霸矣。”

(节选自《说苑·尊贤》)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五大夫者/名辞之而实羞之/今将军方吞一国/之权提鼓拥旗/被坚执锐/旋回十万之师/擅斧钺之诛/慎毋以士之所羞者骄士/
B.此五大夫者/名辞之而实羞之/今将军方吞一国之权/提鼓拥旗/被坚执锐/旋回/十万之师/擅斧钺之/诛慎毋以士之所羞者骄士/
C.此五大夫者/名辞之而实羞之/今将军方吞一国/之权提鼓拥旗/被坚执锐/旋回/十万之师/擅斧钺之诛/慎毋以士之所羞者骄士/
D.此五大夫者/名辞之而实羞之/今将军方吞一国之权/提鼓拥旗/被坚执锐/旋回十万之师/擅斧钺之诛/慎毋以士之所羞者骄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立倦而不敢息”与“晚有儿息”(《陈情表》)两句中的“息”字含义不同。
B.“翟璜不说”与“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
C.“孔子之郯”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两句中的“之”字含义相同。
D.“适我愿兮”与“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适”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将军田聩统兵外出,张生在送他时问了他许由、伯夷、叔齐、仲子、智果、孙叔敖的事情,在得到田聩的肯定回答后提出了建议。
B.魏文侯对待段干木和翟璜的态度并不相同,对待翟璜极为傲慢,魏文侯认为自己给了翟璜官职、俸禄,翟璜就没有必要责备他的礼仪。
C.孔子在路上遇到程子,让子路拿一束帛赠送给程子,但子路并不愿意,孔子引用《诗经》里的文字来说明程子是天下的贤士,可不顾大德。
D.齐桓公让管仲治理国家,管仲认为卑贱的人不能指挥高贵的人,穷人不能驱使富人,疏远的不能约束亲近的,这是影响治理国家的三个因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昔者尧让许由以天下,洗耳而不受,将军知之乎?
(2)今日诸君皆为聩祖道,具酒脯,而先生独教之以圣人之大道,谨闻命矣。
2023-04-12更新 | 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