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辛弃疾(1140-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73 题号:1717178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

辛弃疾

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注】①这首词是他晚年闲居瓢泉时所作。②锦襜(chān)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③娖(chuò),整理的意思。银胡䩮(lù),银色或镶银的箭袋。④金仆姑,箭名。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上片写的是作者青年时期那段传奇般的出色经历,富有感染力。
B.第三、四句写南奔时突破金兵防线的战斗场面,“夜娖银胡䩮”正面写义军进兵神速。
C.下片开头二句今昔对照,从忆旧引出叙今,突出了经历的岁月之长及遭受的挫折之多。
D.这首词概括了一个抗金名将的悲惨遭遇。上片气势恢宏,下片悲凉如冰,心伤透骨。
2.清代陈廷焯评价这首词“哀而壮”,有“烈士暮年”之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
B.词人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
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看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
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
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作者在这首词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2018-01-25更新 | 7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

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注】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读书

辛弃疾

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

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

【注】元元,同“黎元”“黎庶”。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和辛诗题目相同,都是把文人读书这件平常之事作为主要写作内容。
B.陆诗和辛诗分别以言志和抒情开篇,均以主观感受引出下文的读书情景。
C.两首诗从平凡细微处见得诗情,生动形象,辛诗于生动中又多一份幽默。
D.“犹课”和“细较量”两处均刻画出诗人虽已年迈仍然坚持苦读的情状。
2.这两首诗中,诗人笔下的读书情景不同、目的各异。请简要概述。
2022-08-25更新 | 14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各题。

感皇恩

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

辛弃疾

案上数编书,非庄即老。会说忘言始知道;万言千句,青天好。

一壑一丘,轻衫短帽。白发多时故人少。子云何在,应有玄经遗草。江河流日夜,何时了。


[注]①朱晦庵,即大儒朱熹;即世:指去世。②子云:西汉学者扬雄的字。③玄经,扬雄的哲学著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桌案上摆放着几卷书,不是庄子的就是老子的,暗示作者熟读老庄且有所领悟。
B.“忘言”出自《庄子》,“得意而忘言”即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
C.“今朝梅雨霁,青天好”,写雨后初晴,自然地过渡到下阕对浪迹山林的描写。
D.“一壑一丘”运用借喻的修辞,代指自己退隐山林之后的生活环境。
(2)朱熹去世,作者的感情十分复杂,请结合这首词分析作者抒发了对朱熹的哪些感情。
2023-02-09更新 | 9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