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南宋 > 辛弃疾(1140-1207)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 题号:1723538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注]未成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注】偃湖:新筑之湖,时未竣工。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开篇即气势不凡。连续使用了“叠嶂”“万马”“众山”多个意象,动景与静景相结合,先声夺人。
B.“老合投闲”三句,语言诙谐,略带自嘲:如今人去,当过闲散生活,老天却让我来检校“长松大军”。
C.“新堤路”一句以问作结,表达词人期待偃湖早日落成的心理,希望在此山间,更添烟水蒙蒙的新景致。
D.在上阕写山之“形”的基础上,下阕写山之“神”,以古代人事传山水之神的这种写意笔法,别具一格。
2.词人认为灵山“雄深雅健”,词中重点表现了灵山风景“雄”与“雅”的特点,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对下列词句中加粗词语或诗句所含手法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玉簪螺髻”,比喻山峰,既符合远眺的特点,也写出了远山的秀丽。
B.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断鸿”,失散的大雁,词人的自喻,写出了词人身世飘零和孤寂的心境。
C.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季鹰”,晋代张翰,词人借张翰莼鲈之思的典故表达辞官归隐的愿望。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倩何人”与“无人会,登临意”相照应;“红巾翠袖”,借代,代指女子。
2020-05-09更新 | 3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

辛弃疾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一句写村中的父老们争相谈论着今年的雨水是多么均匀,丰收在望。
B.第二句紧承首句“争言”,写不似去年愁眉不展,意为去年年成不好。
C.“不似去年颦”,“不似”暗示出人们心中仍有些许隐忧,心有余悸。
D.第三句写父老非常好客,盛情款待,作者因为父老家甑中有尘而谢却。
E.下片情韵悠长,绘景细腻有致;“有时”说明这种年景总是按时到来。
2.词的下片对“啼鸟”“小桃”“梨花”等的描写,广受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2018-04-25更新 | 8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回,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注释:①鲸饮吞海:如巨鲸吞海似的狂饮,化用杜甫《饮中八仙歌》里“饮如长鲸吸百川”的诗句。②扶头:形容醉后状态,谓头须人扶,化用北宋词人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中“易醉扶头酒”的词句。
1.下列对本词的解说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题目中的“和”指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
B.上阕中词人用“冰雪” 、“百川”比喻自己的胸怀,用“剑气”寄寓着壮志。
C.下阕“浮”、“回”、“幽”等词描绘了月光浮动、天空高远、景色清幽的画面。
D.结尾写挽留友人醉在今宵,借酒排遣对朝廷收复中原的决策遥遥无期的愤懑。
2.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请结合本词和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简要赏析两词家的不同词风。
2018-07-16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