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8 题号:1731337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巡字巡,邓州南阳人。巡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困厄归者,倾资振护无吝。巡长七尺,须髯每怒尽张,大小四百战,斩将三百、卒十余万。每战,不亲临行阵,有退者,巡已立其所,谓曰:我不去此,为我决战。士感其诚,皆一当百。令狐潮以贼众四万城,人大恐。巡设百楼,栅城上,束刍灌膏以焚焉,贼不敢向,巡伺击之。积六旬,大小数百战,士带甲食,裹疮斗,潮遂败走,追之,几获。至睢阳,与太守许远合。远自以材不及巡,请禀军事而居其下,巡受不辞,远专治军粮战具。巡欲击陈留,子琦闻,复围城。巡语其下曰:吾蒙上恩,贼若复,正有死耳!巡、远亲鼓之,贼溃,追数十里。有大酋被甲,引拓羯千骑麾帜①乘城招巡。巡阴缒勇士数十人隍中②,酋恃众不为备,城上噪,伏发禽之。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削高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及得其状使南霁云射,一发中左目,贼还。贼将李怀忠过城下,巡问:君事胡几何?曰:巡曰:君祖、父乎?曰:然。巡曰:君世受,食天子粟,奈何从贼?自古悖逆终夷灭,一日事平,君父母妻子并诛,何忍为此?怀忠掩涕去,俄率其党数十人降。巡前后说降贼将甚多,皆得其死力。十月癸丑,贼攻城,士病不能战。巡西向拜曰:孤城备竭,弗能全,臣生不报陛下,死为鬼以疠贼。城遂陷,与远俱执。子琦谓巡曰:闻公督战,大呼辄眦裂血面,嚼齿皆碎,何至是?答曰:吾欲气吞逆贼,顾力屈耳。子琦怒,以刀抉其口,齿存者三四。巡骂曰:我为君父死,尔附贼,乃犬彘也,安得久!子琦服其节,将释之。或曰:彼守义者,乌肯为我用?且得众心,不可留。乃以刃胁降,巡不屈,亦不肯降,乃遇害。巡年四十九。

(选自《新唐书·张巡传》,有改动)


[注]①麾帜:将帅的旗帜。②缒: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隍:没有水的城壕。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削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
B.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削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
C.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削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
D.巡欲射子琦/莫能辨/因削蒿为矢/中者喜/谓巡矢尽/走白子琦/乃得其状/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或以困厄归者”的“以”和《短歌行》中“慨当以慷”的“以”意思相同。
②“令狐潮以贼众四万薄城”的“薄”是迫近、逼近的意思。
③“贼若复来”的“来”和《琵琶行》中“去来江口守空船”的“来”意思相同。
④“追北数十里”的“北”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赢得仓皇北顾”的“北”意思不同。
⑤“二期”的“期”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期年之后”的“期”意思相同。
⑥“君祖、父官乎”中的“官”与“君世受官”中的“官”意思相同。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①③⑥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巡外放做地方官时政绩突出,很讲节义,带兵打仗时,虽不亲临一线作战,但依然亲自督战,鼓舞士气,很好地激发了士兵的战斗力。
B.张巡面对令狐潮带重兵侵犯时,想方设法坚守城池,历经大小百次战斗,最终击败贼兵,并且乘胜追击,几经挫折终于将令狐潮抓住。
C.张巡接受主持睢阳军事的重担,暗中埋伏勇士,抓获企图招降的贼兵头目,采用奇谋,射中尹子琦的左眼,围城的贼兵最终退去。
D.张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为国效忠、为家尽孝等角度说服贼将李怀忠带兵前来投降;这样的事例很多,并且降将们都拼死效力
4.把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古悖逆终夷灭,一日事平,君父母妻子并诛,何忍为此?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白居易《长恨歌(并序)》)
5.简要说明敌人最终没有释放张巡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突通,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陇西牧簿,得隐马二万匹,帝怒,收太仆卿慕容悉达、监牧官史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挺众死。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遂皆以减论。炀帝即位,遣持诏召汉王谅。先是,文帝与谅约,若玺书召,验视敕字加点,又与玉麟合,则就道。及是,书无验,谅觉变,诘通,通占对无屈,竟得归长安。安定人刘迦论反,众十余万据雕阴。通发关中兵击之,次安定,初不与战,军中意其怯。通阳言旋师,而潜入上郡。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通候其无备,夜简精甲袭破之。后隋政益乱,盗贼多,士无斗志,诸将多覆。通每向必持重,虽不大克,亦不败负。高祖起,代王遣通守河东,战久不下,高祖留兵围之,遂济河,破其将桑显和于饮马泉。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既行而显和来降文静遣窦琮、段志玄精骑追及于稠桑,通结阵拒之。琮纵其子寿往谕使降,通大呼曰:昔与汝父子,今则仇也!命左右射之,显和呼其众曰:京师陷,诸君皆家关西,何为复东?众皆舍兵。遂被禽,送长安。帝劳曰:何相见晚邪?泣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帝曰:忠臣也。释之。授兵部尚书、蒋国公,为秦王行军元帅长史。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帝闻,曰:清以奉国,名定不虚。特赉金银六百两、彩千段。数岁,召为刑部尚书。自以不习文,固辞,改工部。卒,年七十二,赠尚书左仆射,谥曰忠。

(节选自《新唐书·屈突通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既行/而显和来降
B.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既行/而显和来降
C.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既行/而显和来降
D.帝遣其家僮往召通/趋斩之/俄闻京师平/家尽没/乃留显和保潼关率兵将/如洛/既行/而显和来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炀帝,指隋朝第二位皇帝杨广。他在位期间修建大运河,但滥用民力,致使民变频起,天下大乱。
B.符,指朝廷用于传达命令、征调兵将等事务的信符,用金、铜、玉等材料制成,使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符以验真假。
C.济河,又称济水,古代“四渎”之一,发源于今河南省济源市。文中“遂济河”意为渡过济河。
D.工部,是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工部尚书也被称为冬官、大司空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突通宅心仁厚,反对滥杀。隋文帝在恼怒之际,要判一千五百人死罪,屈突通冒死劝谏,挽救多人生命。
B.屈突通冷静从容,遇变不惊。隋炀帝想借杨谅之手除掉屈突通,以诏令暗示,屈突通沉着应对,全身而退。
C.屈突通精心谋划,大破贼兵。他先安营扎寨,按兵不动,再突然失踪,最后攻其不备,大败刘迦论的叛军。
D.屈突通为人谨慎,淡泊名利。他面对薛仁杲的大量珍宝,一无所取;他自认为难以胜任刑部尚书,坚决推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寤,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尔善言。”
(2)贼未之觉,引而南,去通七十里舍,分兵徇地。
2022-06-13更新 | 5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二、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miǎn)、勮(jù)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畸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六。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有删改)

父福畸坐勃左迁交趾令。勃往省,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B.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C.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D.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B.参军即参军事,本参谋军务之称,唐参军一般为七品或八品,也有低至从九品下的。
C.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汉代时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汉代的这种习惯用语沿袭至唐。
D.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时吏部为六部之首,吏部侍郎为吏部最高长官。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C.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当王勃前往探父、路过南昌时,他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
(2)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2017-11-20更新 | 5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牧,牧之,善属文。第进士,复举贤良方正。沈传师表为江西团练府巡官,又为牛僧孺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吏,移疾分司东都,以弟耾病弃官。复为宣州团练判官,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是时,刘从谏守泽潞,何进滔据魏博,颇骄蹇不循法度。牧追咎长庆以来朝廷措置术,复失山东。钜封剧镇,所以系天下轻重,不得承袭轻授,皆国家大事,嫌不当位而言,实有罪,故作《罪言》。

累迁左补阙、史馆修撰,改膳部员外郎。宰相李德裕素奇其才。会昌中,黠戛斯破回鹘,回鹘种落溃入漠南,牧说德裕不如遂取之,以为: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德裕善之。

会刘稹拒命,诏诸镇兵讨之,牧复移书于德裕,以河阳西北去天井关强百里,用万人为垒,窒其口,深壁勿与战。成德军世与昭义为敌,王元达思一雪以自奋,然不能长驱径捣上党,其必取者在西面。今若以忠式、武宁两军益青州精甲五千、宣润弩手二千,道绛而入,不数月必覆贼巢。昭义之食,尽仰山东,常日节度使率留食邢州,山西兵单少,可乘虚袭取。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俄而泽潞平,略如牧策。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常兼史职。改吏部,复乞为湖州刺史。逾年,以考功郎中知制诰,迁中书舍人。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事,指陈病利尤切至。少与李甘、李中敏、宋邧善,其通古今,善处成败,甘等不及也。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从兄悰更历将相,而牧困踬不自振,颇怏怏不平。卒,年五十。初,牧梦人告曰:尔应名毕。复梦书皎皎白驹字,或曰过隙也。俄而炊甑裂,牧曰:不祥也。乃自为墓志,悉取所为文章焚之。牧于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杜甫云。

(节选自《新唐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
B.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
C.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
D.两汉伐虏常以秋冬/当匈奴劲弓折胶重/马免乳/与之相校/故败多胜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一般是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时所取,《礼记》上说:“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名和字往往有着意义上的关联,比如杜牧的名和字。
B.进士,隋唐始设进士科。清朝时,会试录取者为贡士,再经殿试后,及第者皆称进士,且分为三甲,其中一甲赐进士出身。
C.移疾,即移病,指古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
D.吏部,是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吏”指文职官员。东汉始置吏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列为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牧对藩镇问题有着独到的见解,认为朝廷长庆年间以来对藩镇处置不当,他反对藩王世袭,认为朝廷不能轻率任命,这都是国家大计。
B.杜牧具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会昌年间,回鹘族部落溃退进大漠南部,杜牧劝说李德裕马上攻取,并分析了两汉和匈奴作战败多胜少的原因。
C.杜牧为人刚直,不拘小节。敢于纵论天下大事,善于剖析利弊。他还博古通今,长于决断成败,李甘等人比不上他。
D.杜牧临死之前,由于在梦境中蒸饭的饭甑裂开,感觉大限将至,自撰墓志铭,墓志铭写就,搜罗自己所撰文章,对火焚之。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若以仲夏发幽、并突骑及酒泉兵,出其意外,一举无类矣。
(2)牧亦以疏直,时无右援者。从兄悰更历将相,而牧困踬不自振,颇怏怏不平。
5.杜牧对军事有独到的思考,通过他对李德裕的两次军事建议,概括杜牧的军事见解。
2022-07-15更新 | 1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