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2 题号:1732014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楚怀王见项梁军破,恐,徙盱台都彭城,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将砀郡兵。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

赵数请救,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令沛公西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

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强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强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乃道砀至成阳,与杠里秦军夹壁,破秦二军。楚军出兵击王离,大破之。

沛公引兵西,遇彭越昌邑,因与俱攻秦军,战不利。还至栗,遇刚武侯,夺其军,可四千余人,并之。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之军并攻昌邑,昌邑未拔。西过高阳。郦食其为监门,曰:“诸将过此者多,吾视沛公大人长者。”乃求见说沛公。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郦生不拜,长揖,曰:“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食其说沛公袭陈留,得秦积粟。乃以郦食其为广野君,郦商为将,将陈留兵,与偕攻开封,开封未拔。西与秦将杨熊战白马,又战曲遇东,大破之。杨熊走之荥阳,二世使使者斩以徇。南攻颍阳,屠之。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愿与沛公西入关/
B.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愿与沛公西入关/
C.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愿与沛公西入关/
D.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愿与沛公西入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又可指诸侯,后又泛指达官贵人。
B.令尹,春秋战国时代楚国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长官。
C.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山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D.长揖,为古代交际的礼仪风俗,拱手高举继而落下的一种敬礼。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怀王看到项梁军已被打败,害怕了,就把都城从盱台迁到彭城,把吕臣、项羽的军队合在一起由他亲自率领。
B.面对强秦,楚怀王对项羽与沛公可谓知人善用:项羽为次将,向北进兵救赵;沛公向西攻取土地,进军关中。
C.沛公出师不利,和彭越一起攻打秦军,未能建功;又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的军队合力攻打昌邑,没有攻下。
D.郦食其只是一个负责看管城门的小吏,但沛公采纳了他的建议,并封郦食其为广野君,任命他的弟弟郦商为将军。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
②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5.项羽面对楚汉之争败局已定的局面,却说“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试结合本文,并联系《鸿门宴》,从项羽自身的角度概括其失败的原因。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将军公孙贺。义渠人,其先胡种。贺父浑邪,景帝时为平曲侯,坐法失侯。贺,武帝为太子舍人。武帝立八岁,以太仆为轻车将军,军马邑。后四岁,以轻车将军出云中。后五岁,以骑将军从大将军有功,封为南窌侯。后一岁,以左将军再从大将军出定襄,无功。后四岁,以酎金失侯。后八岁,以浮沮将军出五原二千余里,无功。后八岁,以太仆为丞相,封葛绎侯。贺七为将军,出击匈奴无大功,而再侯,为丞相。坐子敬声与阳石公主有私,为巫蛊,族灭,无后。

节选自《史记列传第五十一》

材料二

贺少为骑士,从军数有功。贺夫人君孺,卫皇后姊也,贺由是有宠。

初,贺引为丞相,不受印缓,顿首涕泣,曰:“臣本边鄙,以鞍马骑射为官,材诚不任宰相。”上与左右见贺悲哀,感动下泣,曰:“扶起丞相。”贺不肯起,上乃起去,贺不得已拜。出,左右问其故,贺曰:“主上贤明,臣不足以称,恐负重责,从是殆矣。”

贺子敬声,代贺为太仆,父子并居公卿位。敬声以皇后姊子,骄奢不奉法,征和中擅用北军钱千九百万,发觉,下狱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后果得安世。安世者,京师大侠也,闻贺欲以赎子,笑曰:“丞相祸及宗矣。南山之竹不足受我辞,斜谷之木不足为我械。”安世遂从狱中上书,告敬声与阳石公主有私,及使人巫祭祠诅上,且上甘泉当驰道埋偶人,祝诅有恶言。下有司案验贺,穷治所犯,遂父子死狱中,家族。

节选自《汉书公孙贺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
B.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
C.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
D.是时/诏捕阳陵朱安世不能得/上求之急/贺自请逐捕安世/以赎敬声罪/上许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舍人”中国古代官名,初设置于秦汉,执掌东宫宿卫,后来也兼管秘书、侍从之职。也指古代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
B.“坐”本义是指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后引申为就坐、留守、座位,因……而定罪、因为等。此处应理解为“因……而定罪”。
C.“拜”本义表示敬意的礼节,引申指用一定的礼节授与某种名义或职位。此文中指授予一定的官职。
D.“左右”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的“左右”意一致,做“近臣、随从”解释。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孙贺的祖先是匈奴人,他同他的父亲都曾封侯,也曾因犯法失候。
B.公孙贺年轻时是骑士,参军数立战功。公孙贺的母亲卫君孺,是卫皇后的姐姐。
C.公孙贺不愿接受丞相印绶,认为自己凭才能不能担任宰相一职,汉帝和大臣非常感动。
D.公孙贺的儿子公孙敬声代替公孙贺做了太仆,父子同居公卿之位。其子却因宠骄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贺七为将军,出击匈奴无大功,而再侯,为丞相。
(2)征和中擅用北军钱,发觉,下狱。
5.公孙贺被族灭的原因是什么?
2021-05-19更新 | 8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馀人。景驹自立为楚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及沛公之薛,见项梁。项梁立楚怀王。良乃说项梁曰:君已立楚后,而韩诸公子横阳君成贤,可立为王,益树党。项梁使良求韩成,立以为韩王。以良为韩申徒,与韩王将千馀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余城,击破杨熊军。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叛,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摘自《史记·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注释】缟素:白色,指丧服;也比喻俭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B.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C.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D.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意为出游,与“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之“游”意同。
B.假,指代理或充任某职,类似的词语还有“权”“摄”“署”“行”等。
C.申徒,即司徒,官名。因为语音讹传的缘故,字形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D.武关,关塞名,与北萧关、东函谷关、西散关并称为秦地“四大关塞”。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良富有胆识,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袭击秦始皇,但误中副车,于是遭到搜捕。
B.张良本打算去投奔景驹,但道遇沛公,知其夺取下邳以西的地域,便归顺了他。
C.项梁拥立韩成为韩王后,张良跟随韩王,他们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无往不胜。
D.在进军过程中,沛公多次听从张良的计策,使得他们这路队伍很快攻打到咸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2)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5.刘邦与张良两人配合取得成功,其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22-06-16更新 | 8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雎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相,魏之诸公子,曰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折齿。雎佯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雎从箦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守者乃请出弃箦中死人。魏齐醉,曰:“可矣。”范雎得出。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当此时,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诈为卒,侍王稽。王稽问:“魏有贤人可与俱西游者乎?”郑安平曰:“臣里中有张禄先生,欲见君,言天下事。其人有仇,不敢昼见。”王稽曰:“夜与俱来。”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语未究,王稽知范雎贤,谓曰:“先生待我于三亭之南。”与私约而去。王稽辞魏去,过载范雎入秦。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魏闻秦且东伐韩、魏,魏使须贾于秦。范雎闻之,为微行,敝衣间步之邸,见须贾。须贾见之而惊曰:“范叔固无恙乎!”范雎曰:“然。”须贾笑曰:“范叔有说于秦邪?”曰:“不也。雎前日得过于魏相,故亡逃至此,安敢说乎!”须贾曰:“今叔何事?”范雎曰:“臣为人庸赁。”须贾意哀之,留与坐饮食,曰:“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其一绨袍以赐之。范雎归取大车驷马,为须贾御之,入秦相府。府中望见,有识者皆避匿。须贾怪之。至相舍门,谓须贾曰:“待我,我为君先入通于相君。”须贾待门下,持车良久,问门下曰:“范叔不出,何也?”门下曰:“无范叔。”须贾曰:“乡者与我载而入者?”门下曰:“乃吾相张君也。”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范睢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

(摘编自《史记·范雎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B.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C.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D.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留数月/未得报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说,是指某人陈述自己的建议、主张,并希望被采纳、实施,并且借此谋得利益。
B.中大夫,古代官名,周王室及诸侯各国卿以下有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
C.谒者,即官名,春秋战国时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可见王稽和秦昭王的关系。
D.微行,多指古代君主或帝王隐匿身份,易服出行或私访,从而看到更多的社会真相。此处指范雎隐匿身份出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出身贫寒,官至相国。年轻时,想凭借才学,建功立业,无奈家庭贫寒,长时间找不到晋升的机会,但最终他官至秦国宰相。
B.范雎隐忍受辱,胸有大志。他因为一时不慎而被猜疑,遭受板子、荆条抽打,又被扔进茅厕,受尽屈辱,但是他心中存希望信未来。
C.范雎隐藏自己,给人机会。须贾不问青红皂白,认定范雎是告密者,致使范雎差点丢了性命,但是他再次面对须贾时却给其以机会。
D.范雎逆转人生,恩人相助。在范雎的生命长河里,那位没有留下姓名的“守者”、同乡郑安平、秦国谒者王稽都是改变其命运的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范雎既相秦,秦号曰张禄,而魏不知,以为范雎已死久矣。
(2)须贾大惊,自知见卖,乃肉袒膝行,因门下人谢罪。
2020-06-17更新 | 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