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墨子(约前468-前376) > 《墨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6 题号:17339638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置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墨子·尚贤上》,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B.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C.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D.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亲者,指与君主关系亲密的人;近者,指在左右侍奉君主的人;远者,指关系疏远,不在君主身边的人。
B.远鄙,指远方边邑;郊,指都城外百里以内的地方;国,指诸侯国;四鄙之萌人,指生活在边境的百姓。
C.爵位,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各诸侯国内亦置卿、大夫、士等。
D.九州,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大区,历来说法不一,有《禹贡》九州、《尔雅》九州、《周礼》九州等,后用作中国的代称。
3.下列有关选文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墨子认为,对国家的贤良之士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这样以后,才能吸引更多的贤良之士参与国家的管理。
B.墨子所说的“贤良之士”即“国之善射御之士”,墨子希望通过“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等手段来发掘人才。
C.墨子指出了富贵者、亲者、近者、远者等人不得不为义的情形,突出了君主“尚贤事能”的重要影响及意义。
D.墨子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了一连串的类比,如文章第二段以修墙筑门作比,生动地阐明了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
(2)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5.第三段中,墨子举“尧”“禹”“汤”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

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当皆法其父母,奚若?天下之为父母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父母,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当皆法其学,奚若?天下之为学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学,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当皆法其君,奚若?天下之为君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君,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故父母、学、君三者,莫可以为治法。

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故曰:莫若法天。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既以天为法,动作有为,必度于天。天之所欲则为之,天所不欲则止。然而天何欲何恶者也?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奚以知天之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以其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选自《墨子·法仪》)

1.选出加横线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当皆其父母
B.宁许以秦曲
C.以国家之急而私仇也
D.仲尼之闻而伯夷之义
2.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B.以为莫己若者
C.是何故也
D.莫若法天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
奚以知天之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
2018-06-28更新 | 5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

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子墨子言曰: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古者禹治天下,西为西河、渔窦,以泄渠、孙、皇之水。此言禹之事,吾今行兼矣。昔者文王之治西土,若日若月,乍光于四方,于西土,不为大国侮小国,不为众庶侮鳏寡,不为暴势夺穑人黍稷狗彘。天屑临文王慈,是以老而无子者,有所得终其寿,连独无兄弟者,有所杂于生人之间,少失其父母者,有所放依而长。此文王之事,则吾今行兼矣。

是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节选自《墨子·兼爱中》)

文本二:

子路为蒲宰,为水备,与其民修沟渎。以民之劳烦苦也,人与之一箪食,一壶浆。

孔子闻之,使子贡止之。子路忿不悦,往见孔子,曰:也以暴雨将至,恐有水灾,故与民修沟洫以备之。而民多匮饿者,是以箪食壶浆而与之。夫子使赐止之,是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夫子以仁教而禁其行,由不受也。

孔子曰:汝以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廩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汝速已则可,不则汝之见罪必矣。

(节选自《孔子家语·致思第八》)


【注】 ①于:为“迂”之假借字。②牂羊:母羊。③韦:熟牛皮。
1.下列对文本一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B.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C.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D.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
2.下列对两则文本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鳏寡,老而无妻者谓之鳏,老而无夫者谓之寡,泛指老弱孤苦的人。
B.晋文公,“文”为其谥号。谥号有美谥、平谥、恶谥三种,与“文”同属于美谥的还有“庄”“武”“怀”等。
C.穑人,即农夫,也叫穑夫。穑,本义为收割谷物,亦泛指耕作,由此而洐生出穑地、穑事等与耕作相关的词。
D.由,即仲由,字子路。“由”为名,名一般用于自称,而“子路”为字,字一般用于他人称自己。
3.下列对两则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探讨的重心在于如何落实“兼爱”,墨子强调了君王在“兼爱”实施上的榜样作用。
B.在墨子看来,君王想让自己的国家富庶起来,治理有序,就应引导人们“兼相爱,交相利”,这是圣王的法则。
C.在墨子看来,臣子对君王的效仿能够帮助君王纠正自身的错误,而臣子的不作为也会令君王为所欲为。
D.子路在做蒲宰的时候,不仅率领民众提前修建沟渠,还主动给修建沟渠的百姓每人一筐饭食、一壶汤水。
4.把两则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
(2)汝速已则可,不则汝之见罪必矣。
2022-10-20更新 | 5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鲁之南鄙人有吴虑者,冬陶夏耕,自比于舜。子墨子闻而见之。吴虑谓子墨子:义耳义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子之所谓义者,亦有力以劳人,有财以分人乎?吴虑曰:有。子墨子曰:翟尝计之矣。翟耕而食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农之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而以为得一升粟,其不能饱天下之饥者,既可睹矣。翟虑织而衣天下之人矣,盛,然后当一妇人之织,分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藉而以为得尺布,其不能暖天下之寒者,既可睹矣。翟虑坚执锐,救诸侯之患,盛,然后当一夫之战,一夫之战,其不三军,既可眩矣。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故翟以为我不耕而食饥,不织而衣寒,功贤于耕而食之,织而衣之者也。故翟以为虽不无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

吴虑谓子墨子曰:义耳义耳,焉用言之哉?子墨子曰:藉设而天下不知耕,教人耕,与不教人耕而独耕者,其功孰多?吴虑曰:教人耕者,其功多。子墨子曰:藉设而攻不义之国,而使众进战,与不鼓而使众进战而独进战者,其功孰多?吴虑曰:鼓而进众者,其功多。子墨子曰: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何故弗言也?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

(节选自《墨子·鲁问》)


【注】①藉:假如,如果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
B.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
C.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
D.翟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察其辞/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虑被坚执锐”与“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被”字含义相同。
B.“翟虑耕而食天下之人矣”与“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两句中的“虑”字含义相同。
C.“其不御三军”与“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两句中的“御”字含义不同。
D.“鼓而使众进战”与“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两句中的“鼓”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虑的观点是道义只需要亲身践行,不需要用言辞宣扬。
B.选文在写法上具有整散结合、排比层进、反复申说的特点。
C.墨子强调自己一人耕种织布不能让天下温饱,因此要让全天下的人一起耕种织布。
D.墨子认为言说先王之道、圣人之言最终可达到“国必治”“行必修”的效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3分,共6分)
(1)盛,然后当一农之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
(2)若得鼓而进于义,则吾义岂不益进哉!
2022-10-27更新 | 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