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2 题号:1749460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夷简,字坦夫,先世莱州人。进士及第,补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寺丞。祥符中,迁太常博士。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夷简请缓其役,从之。又言:“盛冬挽运艰苦,须河流渐通,以卒番送。”真宗曰:“观卿奏,有为国爱民之心矣。”擢刑部员外郎。寇准判永兴,黥有罪者徙湖南,道由京师,上准变事。夷简曰:“准治下急,是欲中伤准尔,宜勿问,益徙之远方。”从之。使契丹,还,知制诰。两川饥,为安抚使,迁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治严办有声,帝识姓名于屏风,将大用之。仁宗即位,进右谏议大夫。雷允恭擅徙永定陵地,夷简验治,允恭诛,以给事中参知政事,因请以祥符天书内之方中。真宗袝庙,太后欲具平生服玩如宫中,以银罩覆神主。夷简言:“此未足以报先帝。惟太后远奸邪,奖忠直,辅成圣德,所以报先帝者,宜莫若此也。”故事,郊祠毕,辅臣迁官,夷简与同列皆辞之,后为例。迁尚书礼部侍郎,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帝始与夷简谋,以张耆、夏竦皆太后所任用者也,悉罢之,退告郭皇后。后曰:“夷简独不附太后邪?但多机巧、善应变耳。”由是夷简亦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岁中而夷简复相。未几,感风眩,降手诏曰:“古谓髭可疗疾,今翦以赐卿。”三年春,帝御延和殿召见,敕乘马至殿门,固请老,以太尉致仕,朝朔望。既薨,帝见群臣,涕下,曰:“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赠太师、中书令,谥文靖。

(节选自《宋史·吕夷简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
B.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
C.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
D.时京师大建宫观/伐材木于南/方有司责期会工徒/有死者诬以亡命/收系妻子/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特指考中进士、举人。明清只用于殿试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
B.大理寺,中国古代重要的官署名,北齐定制,历代沿置,专门掌管司法刑狱,长官为大理寺卿。
C.袝庙,指祔祭后死者于先祖之庙。“祔”的意思是送死者的牌位入祖庙,与其先祖共享祭祀。
D.朔望的“望”一般指农历每月的十五日,与《赤壁赋》中“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的“望”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夷简一心为国,勇于建言。面对寇准将要“变事”的言论,他认为这是有人故意诋毁寇准,不应加以理会,应将诋毁者流放到更远的地方。
B.吕夷简政绩突出,得到赏识。两川灾荒期间,他出任安抚使,并获得提拔,因治事认真有声望,皇帝在屏风上记下了他的姓名,表示要重用他。
C.吕夷简为人机巧,受到牵连。宋仁宗罢免了太后任用的张耆和夏竦,两人就向郭皇后供出他也曾依附太后,最终他被贬官为武胜军节度使。
D.吕夷简深受皇恩,颇受礼遇。他身患风眩之症,皇帝剪掉自己的胡须赏赐给他,让他用来治病。三年春,皇帝又恩准他可以骑马到殿门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郊祠毕,辅臣迁官,夷简与同列皆辞之,后为例。
(2)及宣制,夷简方押班,闻唱名,大骇,不知其故。
5.刘太后和吕夷简认为的告慰宋真宗的方法分别是什么?
【知识点】 《宋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熹,字元晦,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孝宗即位,诏求直言,熹上封事言:“帝王之学,必先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而可以应天下之务。”隆兴元年,复召。入对,其一言:“今日所当为者,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以制胜。”洪适为相,主和,论不合,归。淳熙元年,始拜命。五年,史浩再相,除知南康军,降旨便道之官,熹再辞,不许。明年夏,大旱,诏监司、郡守条其民间利病,遂上疏言:“今宰相、台省、谏诤之臣皆失其职,而陛下所与亲密谋议者,不过一二近习之臣。名为陛下独断,而实此一二人者阴执其柄。”上读之,大怒曰:“是以我为亡也。”熹以疾请祠,不报。熹以前后奏请多所见抑,幸而从者,率稽缓后时,蝗旱相仍,不胜忧愤。复奏言:“为今之计,独有君臣相戒,痛自省改。其次惟有尽出内库之钱,诏户部免征旧负,遴选贤能,责以荒政,庶几犹足下结人心,消其乘时作乱之意。”光宗即位,改知漳州。奏除属县无名之赋七百万,减经总制钱四百万。以习俗未知礼,采古丧葬嫁娶之仪,揭以示之,命父老解说,以教子弟。土俗崇信释氏,男女聚僧庐为傅经会,女不嫁者为庵舍以居,熹悉禁之。宁宗即位,有旨修葺旧东宫,为屋三数百间,欲徙居之。熹奏疏言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亟欲大治宫室六军万民之心将有扼腕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疏入不报,然上亦未有怒熹意也。始,宁宗之立,韩侂胄自谓有定策功,居中用事。熹忧其害政,数以为言,在讲筵复申言之。赵汝愚既相,收召四方知名之士,中外引领望治,熹独惕然以侂胄用事为虑。汝愚方谓其易制,不以为意。及汝愚亦以诬逐,而朝廷大权悉归韩侂胄矣。庆元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节选自《宋史·朱熹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熹奏疏言/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亟欲大治/宫室六军/万民之心/将有扼腕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
B.嘉奏疏言/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亟欲大治宫室/六军万民之心/将有扼腕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
C.嘉奏疏言/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亟欲大治宫室/六军万民之心/将有扼腕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
D.熹奏疏言/四方之人/但见陛下亟欲大治宫室/六军/万民之心将有扼腕不平者矣/前鉴未远/甚可惧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事,是指密封的奏章,古时臣下上书奏事时,为防止有泄露,用皂囊封缄,故称。
B.台省,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汉代尚书办公地点叫中台,在禁省中,故称。
C.内库,是皇宫的府库,与国库有所不同,国库出纳的是国家财政资金,内库收纳的是皇家私人财产。
D.讲筵,是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讲官只能传授知识而不能论及朝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熹屡次进谏,竭尽一片忠心。他规劝孝宗格物致知,主张当前应出战复仇,又认为皇帝与少数宠臣过于亲近,建议面对旱灾君臣自省。
B.朱熹体恤百姓,教化百姓风俗。朱熹治理漳州时,减免多种赋税费用;安排父老解说礼仪来教导当地百姓;抑制当地崇尚佛教的风俗。
C.朱熹重视历史,反对大兴土木。宁宗即位后要修葺东宫房屋三百多间,朱熹指出应吸取历史教训,防止军民愤怒,皇帝因被激怒而没有答复。
D.朱熹见识深远,洞察韩侂胄居心。韩侂胄居功用事,朱熹深以为忧,先后向皇帝和赵汝愚进言提醒,赵如愚不以为意,终遭诬谄驱逐被夺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熹以前后奏请多所见抑,幸而从者,率稽缓后时,蝗旱相仍,不胜忧愤。
(2)遴选贤能,责以荒政,庶几犹足下结人心,消其乘时作乱之意。
2020-11-06更新 | 7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台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幸,致位政地,诲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所当得也。”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

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遂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

神宗立,拜御史中丞。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遂上疏曰:“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如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帝方注倚安石,还其章。诲求去,乃出诲知邓州。诲之将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诲曰:“安石虽有时名,然好执偏见,轻信奸回,喜人佞已。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疏;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且上新嗣位,所与朝夕图议者,二三执政而已,苟非其人,将败国事。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诲既斥,安石益横。

诲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鲠直。居病困,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既革【注】,司马光往省之,至则目已瞑。闻光哭,蹶然而起,张目强视曰:“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光曰“更有以见属乎?”曰:“无有。”遂卒,年五十八,海内闻者痛惜之。诏赠通议大夫。

(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有删改)

【注】草:通“亟”,病重。”

1.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台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B.台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C.台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D.台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登第”是指科举时代应考人被录取。古代科举考试,要通过层层选拔,通过第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所使用文书的统称。
C.“嗣位”指继承君位,“嗣”就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
D.《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般与《元史》《明史》《清史稿》合称“后四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英宗生病时,任守忠多次离间皇帝与太后的关系,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太后归还政权,皇帝将任守忠及其同党放逐南方。
B.吕诲任殿中侍御史时,当时朝廷中许多大臣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认为台谏官以外的人这样做就是越权,请求皇帝下诏惩办革除。
C.吕诲认为王安石外表淳朴,内心狡诈,只会标新立异,瞒上欺下,将来会贻误天下;皇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驳回了吕诲的奏章。
D.吕诲三次被贬出朝廷都是因弹劾大臣,吕诲病重后,司马光前去探望他,吕诲本已瞑目,听到哭声强睁眼睛嘱托司马光要为国事而努力,这正体现了吕诲的耿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事之大着,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
(2)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
2019-06-07更新 | 4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钜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余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画缴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衙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B.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C.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D.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康是南京在六朝时期的名称。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不同。
B.奏疏,臣子进呈皇帝的奏折,其可报告工作、歌功颂德、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等。
C.江右,古代指长江下游以西的地区。古时在地理上以西为右,与现在“左西右东”不一样。
D.长短句,文中指词。词是一种韵文文体,别称曲子词、诗余。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关注民生。他在担任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抚使期间,给皇帝上疏,希望皇帝告诫州县以仁爱百姓为本,惩处违法贪赃者。
B.辛弃疾忠心国事。他奉命筹建飞虎军时,藏起御前金字牌,最终建成飞虎营栅,再陈奏事情本末,画图进献,解除了皇上疑虑。
C.辛弃疾注重大局。任江西安抚使时,成功赈灾;信州谢源明不顾幕僚的反对向辛弃疾求助,辛弃疾将十分之三的米船给了信州。
D.辛弃疾很有文才。他曾经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创作了《九曲棹歌》;擅长写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2022-03-01更新 | 1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