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5 题号:175606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王寿梦有子四人,长曰诸樊,次曰余祭,次曰余眜,次曰季札。季札贤,而寿梦欲立之,季札让不可,于是乃立长子诸樊,行事当国。王诸樊元年,诸樊已除丧,让位季札。季札谢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 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材,愿附于子臧之义。”吴人固立季札,季札弃其室而耕,乃舍之。十三年,王诸樊卒。有命授弟余祭,欲传以次,必致国于季札而止,以称先王寿梦之意,且嘉季札之义,兄弟皆欲致国,令以渐至焉。四年,吴使季札于鲁。去鲁,遂使齐。说晏平仲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无政,乃免于难。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未得所归,难未息也。”故晏子因陈桓子以纳政与邑,是以免于栾高之乱。去齐,使于郑。见子产,如旧交。谓子产曰:“郑之执政侈,难将至矣,政必及子。子为政,慎以礼。不然,郑国将败。”去郑,适卫。自卫如晋,说赵文子、韩宣子、魏献子曰:“晋国其萃于三家乎!”将去,谓叔向曰:“吾子勉之!君侈而多良,大夫皆富,政将在三家。吾子直,必思自免于难。”季札之初使,北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十七年,王余祭卒,弟余眜立。四年,王余眜卒,欲授弟季札。季札让,逃去。乃立王余眜之子僚为王。公子光者,王诸樊之子也。十三年春,光使专诸弑王僚,遂代立为王,是为吴王阖庐。季子至,曰:“苟先君无废祀,民人无废主,社稷有奉,乃吾君也。吾敢谁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非我生乱,立者从之,先人之道也。”哭僚墓,复位而待。

(节选自《史记·吴太伯世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
B.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
C.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
D.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谁敢干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摄行事当国”的“摄”指代理,古文中“假”“署”“知”“权”都有相似含义。
B.聘,是古时候诸侯国之间交往的礼仪,文中指季札奉命担任使臣出访各友好国家。
C.“北过徐君”的“过”指拜访,与《促织》中“裘马过世家焉”的“过”意思不同。
D.上国,文中指中原各国。春秋时吴、楚等诸侯国称齐、晋等中原诸侯国为“上国”。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季札贤良仁义。从寿梦到余眜四位国君都曾授命死后传位给季札,但季札一一拒绝,甘愿选择侍奉君主。
B.季札有政治远见。季札出使齐国时预测齐国之政将有所归,晏子听从季札建议,最终得以免遭栾高之乱。
C.季札重视情谊。季札当初因故没有把宝剑献给徐君,后来虽然徐君已死,但他仍以剑系于徐君冢树而去。
D.季札顾全大局。阖庐派人刺杀王僚,夺取了王位,季札从先王、百姓、国家的角度考虑,接受了事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2)吾敢谁怨乎?哀死事生,以待天命。
5.季札出使时给晏子、子产、叔向的建议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元朔六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击匈奴。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行可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广军士皆恐,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敢独与数十骑驰,直贯胡骑,出其左右而还,告广曰:“胡虏易与耳。”军士乃安。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汉兵死者过半,汉矢且尽。广乃令士持满毋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军中自是服其勇也。

广既从大将军青①击匈奴,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故徙前将军广。广引兵与右将军食其②合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广已见大将军,还入军。大将军因问广、食其失道状,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未对,大将军使长史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幕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③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注释:①大将军青:指卫青。②食其:指赵食(yì)其(jī)。③悛悛(xún):敦厚笃实的样子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                    裨:副的
B.以为李广老,数奇                              数奇:命数不好
C.胡虏益                                           解:和解
D.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复杂不顺的过程
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虽子孙他人学者        广乃使子敢往驰之
B.避数岁                      广将兵
C.士此爱乐为用            广身自大黄射其裨将
D.胡虏易                  广结发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李广)因为善于骑射,斩杀敌人首级很多,所以被任为汉朝廷的中郎
B.广为圜陈外向,胡急击之,矢下如雨
李广布成圆形兵阵,面向外,匈奴猛攻,箭如雨下
C.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
军队的向导阵亡了,又有人背叛投降,结果落在大将军之后
D.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况且我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吏的侮辱
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李广善于骑射,匈奴对他很敬畏,因为李广的存在,匈奴多年不敢进犯。
B.李广的军队曾被匈奴四万骑兵围攻,但最终以少胜多,使匈奴损失惨重。
C.卫青故意调开李广,是因为得到皇帝告诫,担心会因李广而不能俘获单于。
D.李广最终自刎而死,无论军人还是百姓,都因为景仰爱戴他而伤心痛哭。
5.文末画曲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
A.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B.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C.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D.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也。
6.翻译文中最后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1)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燕歌行》)这些诗句说明李广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表达了后人对李广景慕之情。结合本文,概括说明李将军令人敬佩爱戴的原因。
2020-05-07更新 | 5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各句中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目眦尽裂                                      目眦:眼睛。
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 古时乘车,站在车左担任警卫的人。
C.项王按剑而曰:“客何为者?”   跽:跪直身子。
D.哙遂入,披帷西向                      西向:西边。
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     
(1)则斗卮酒       玉斗一双,欲亚父
(2)窃大王不取也       韩王送沛公
A.两个“与”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
B.两个“与”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
C.两个“与”学相面,两个“为”字相同。
D.两个“与”字不同,两个“为”字不同。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话。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020-10-30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之,吾当王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强。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军内:进入
B.争持牛羊酒食献军士 飨:犒劳
C.先入关者王:使……为王
D.会项伯欲张良活:使……活
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吾所以还军霸上若属皆为所虏
B.父老约法三章耳失其所,不知
C.珍宝尽有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沛公樊哙、张良故,得解归犹不能不之兴怀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B.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C.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D.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到霸上接受秦王投降后,没有听从将领的意见将秦王杀死,而是让秦王带着他的官吏进入咸阳。
B.沛公还军霸上后,与百姓约法三章并承诺不与侵害,没有收受秦人送来的牛羊酒食,深得民心。
C.沛公听从他人意见,派军队驻守函谷关,不让诸侯军队进关,打算称王关中,此举激怒了项羽。
D.沛公得知项羽要发兵攻打他,亲自到鸿门向他道歉,脱身返回后立刻杀掉告密者曹无伤。
2018-03-19更新 | 4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