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4 题号:1757000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固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晋鄙兵符与公子。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B.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C.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D.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B.我国古代纪年方法主要有四种,即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魏安釐王二十年采用的是第二种纪年方法。
C.平原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
D.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凭证,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一半交给将帅,另一半由皇帝保存,调发军队须持符验合,作为凭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陵君无法说服魏王出兵。便决计率门客战死沙场这种行为于事无补,但“计不独生而令赵亡”的想法,表现了他能“急人之困”的品格。
B.信陵君“窃符教赵”之举,不仅表现了侯生丰富的经验和谋略,尤其表现了信陵君的知人之明和礼贤下士之功。
C.信陵君挺身救赵的原因,固然有其扶危救困的性格作用,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平原君的激将法。
D.如姬愿意为信陵君冒死而窃虎符,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信陵君能够“急人之困”的品格所带来的回报。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5.如姬为什么要帮助无忌?她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灌婴舍人,得幸,因进至二千石,后以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或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其奴皆亡,独从一骑归。夫身被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孝景时,至代相。孝景,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屯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建元元年,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卫尉窦甫饮,轻重不得,夫醉,搏甫。甫,窦太后昆弟也。上恐太后诛夫,徙为燕相。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夫不喜文学好任侠重然诺所与交通者无非豪杰大猾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陂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于颍川。颍川儿乃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所与交通者/无非豪桀大猾
B.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所与交通者/无非豪桀大猾
C.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所/与交通者无非豪桀大猾
D.夫不喜文学/好任侠/已然诺所/与交通者/无非豪桀大猾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侯爵,为我国封建时代五等爵位之一,在公爵之下,在伯爵、子爵、男爵之上,享有封地,可世袭。颍阴侯以颍阴为封地。
B.舍人:战国至汉初,王公贵族的侍从、宾客、左右亲近之人的通称。《史记》中记载的蔺相如、战国四公子等都做过舍人。
C.二千石:汉代官员俸禄一半发谷,一半发钱,地方郡一级的政权长官年禄是二千石,后世常常以“二千石”来代指地方郡守级的官员。
D.崩:古代称帝王或皇后死为“崩”,称高等级妃嫔、诸侯或有封爵的大官的死为“薨”,称大夫的死为“卒”。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灌夫父子受到两代颍阴侯恩宠。灌夫的父亲因为得到颍阴侯家的恩幸而改姓灌,灌夫因为颍阴侯的推荐而为官。
B.灌夫作战勇猛,视死如归。与吴军的战斗非常惨烈,身受十余处重伤,当伤好一些后,他又再次请求出战。
C.灌夫为人粗鲁、任性、不拘小节。和窦太后的弟弟窦甫一起饮酒,喝醉后出手打死了窦甫,窦太后没有杀他,而是把他调任做了燕相。
D.灌夫刚强直爽蔑视权贵。他不喜欢阿谀奉承,甚至会凌辱地位高于自己的权贵;对贫贱的士人恭敬有加,还在公开场合推荐夸奖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士人们因此而赞美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
(2)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其奴皆亡,独从一骑归。
2020-07-27更新 | 4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高祖十一年春,已破陈豨军,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都。太后薄氏子。即位十七年,高后八年七月,高后崩。九月,诸吕吕产等欲为乱,以威刘氏,大臣共诛之,谋召立代王。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衣①,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弗下吏。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后七年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朕闻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者,奚可甚哀。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今崩,又使重服久临,以离寒暑之数,哀人之父子,伤长幼之志,损其饮食,绝鬼神之祭祀,以重吾不德也。谓天下何!朕获保宗庙,以眇眇之身,托于天下君王之上,二十有余年矣。赖天地之灵,社稷之福,方内安宁,靡有兵革。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维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悲之有!”其令天下吏民,令到出临三日,皆释服。毋禁取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者。孝景皇帝②元年十月,制诏御史:“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减嗜欲,不受献,不私利也。罪人不帑,不诛无罪。除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朕既不敏,不能识。此皆上古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焉。”

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③然后仁。善人治国百年,亦可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④乡改⑤正服⑥思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

(选自《史记·孝文帝本纪》,有删改)

述赞:孝文在代,兆遇大横,宋昌建册,绛侯奉迎,南面而让,天下归诚,务农先籍,布德偃兵,除帑削谤,政简刑清,绨衣率俗,露台罢营,法宽张武,狱恤缇萦,霸陵如故,千年颂声。

(唐司马贞撰《史记索隐》


[注]①绨衣: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②孝景皇帝:即汉景帝,谥号孝景。孝文皇帝,即汉文帝,谥号孝文。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合称文景之治。③世:三十年。④廩廩:犹庶几, 渐进。⑤乡改:更改历法。⑥正服:更改服色。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
B.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
C.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
D.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恶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且朕既不德/无以佐百姓
2.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帝以安民为本。他曾打算建造一座露台,召来工匠一计算,造价要上百斤黄金,就自动停止了,以便利百姓。
B.文帝躬行节俭。他平时穿的是质地粗厚的丝织衣服,甚至不准宠爱的慎夫人穿长得拖地的衣服,以此表示节俭。
C.文帝有着比较进步的生死观,他认为死是世间的常理;对待丧葬也极力主张节俭,反对厚葬等奢侈攀比的习俗。
D.文帝去世以后,孝景帝、司马迁和司马贞都给予了他很高的历史评价,认为没有哪个皇帝能够同汉文帝相比较。
3.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
A.下吏:低级官吏,属吏;交付司法官吏审问。本文指交付司法官吏审问。
B.释服:脱去朝服:《仪礼﹒乡饮酒礼》“主人释服”,除去丧服谓除丧。这里指脱去朝服。
C.通关梁:文帝十二年废除禁止人们自由出入关隘的法令,开放关卡桥梁,使处处畅通无阻。
D.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在泰山上筑土为坛祭天叫“封”,在泰山南面的梁父山辟场祭地叫“禅”。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
(2)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育群生。
2021-04-20更新 | 14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傍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矐其目。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侥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矐其目:弄瞎他的眼睛。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太子,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法定继承人的称谓,被定为王位、皇位继位者的都是长子。
B.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后,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汉以后也称分封的王和列侯为诸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令王翦率军讨伐燕国,十月攻克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追查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更名改姓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弄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
(2)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2019-12-20更新 | 15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