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5 题号:1763763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思复,字绍出,京兆长安人。少孤,年十岁,母为语父亡状,感咽几绝。家富有,金玉、车马、玩好未尝省。笃学,举秀才高第,袭祖封。永淳中,家益窭,岁饥,京兆杜瑾者,以百绫饷思复,思复方并日食,而绫完封不发。

调粱府仓曹参军,会大旱,辄开仓赈民,州劾责,对曰:“人穷则滥,不如因而活之,无趣为盗贼。”州不能谕。转汴州司户,仁恕,不行鞭罚。以亲丧去宫,鬻薪自给,姚崇为夏宫侍郎,识之,擢司礼博士。五迁礼部郎中。迁滁州刺史,州有铜官,人铲凿尤苦,思复为贾他鄙,费省获多。

入拜给事中。帝作景龙观,思复谏曰:“祸难初弭,土木遽兴,非忧物恤人所急。”不见省。严善思坐谯王重福事,捕送诏狱,有司劾善思“匿反罔上,宜伏诛”,思复曰:“往韦氏擅内,谋危社稷,善思谐相府,白陛下必即位。今诏追善思,书发即至,使有逆节者,肯遽奔命哉?请集百官议。”议多同,善思得免死,流静州。迁中书舍人,数指言得失,颇见纳用。

开元初,为谏议大夫。山东大蝗,宰相姚崇遣使分道捕瘗。思复上言:“夹河州县,飞蝗所至,苗辄尽,今游食至洛。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望陛下悔过责躬损不急之务任至公之人持此诚实以答谴咎其驱蝗使一切宜罢。”玄宗然之,出其疏付崇,崇建遣思复使山东按所损,还,以实言。崇又遣监察御史刘沼覆视,沼希宰相意,悉易故牒以闻,故河南数州赋不得蠲。崇恶之,出为德州刺史。为襄州刺史,治行名天下。卒,年七十四,谥曰文。天子亲题其碑曰“有唐忠孝韩长山之墓”。

(选自《新唐书·韩思复传》,有删改)


【注】瘗:掩埋。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望陛下悔过/责躬损不急之务/任至公之人/持此诚实以答谴咎/其驱蝗使一切宜罢
B.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望陛下悔过责躬/损不急之务/任至公之人/持此诚实以答谴咎/其驱蝗使一切宜罢
C.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望陛下悔过/责躬损不急之务/任至公之/人持此诚实以答谴咎/其驱蝗使一切宜罢
D.使者往来/不敢显言/且天灾流行/庸可尽瘗/望陛下悔过责躬/损不急之务/任至公之/人持此诚实以答谴咎/其驱蝗使一切宜罢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文中指唐代科举设置的秀才科,与“举臣秀才”(《陈情表》)中“秀才”一词的含义不同。
B.诏狱,文中指关押钦犯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C.社稷,土神和谷神,文中指祭祀。土神和谷神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原始崇拜物。
D.山东,战国、秦、汉时称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为山东;太行山以东地区也可称为山东。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思复不爱钱财,为官清廉。他家里日益贫困,但是别人送他的一百绫却始终未开封;他的母亲去世,他离职守丧,生活困难,砍柴卖了自给。
B.韩思复施政务实,体恤百姓。他在梁府任职,碰上大旱,开仓救济百姓;他为政宽恕,不用鞭刑;他在滁州任职时,采取措施,减轻百姓负担。
C.韩思复敢于进谏,为人正直。皇帝要建景龙观,韩思复曾大力劝谏;严善思被捕下狱,韩思复极力为其辩解申冤;他指出为政得失,大多被采纳。
D.韩思复为政公平,不会逢迎,对韩思复曾有知遇之恩的姚崇救灾做法有错误,韩思复上奏皇帝加以制止,刘沼也没有迎合姚崇的意思,都被贬到德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穷则滥,不如因而活之,无趣为盗贼。
(2)祸难初弭,土木遽兴,非忧物恤人所急。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孤,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先是,帝尝叹曰:“今大乱之后,其难治乎?”征曰:“大乱之易治,譬饥人之易食也。”帝曰:“古不云善人为邦百年,然后胜残去杀邪”答曰:“此不为圣哲论也。圣哲之治,其应如响,期年而可,盖不其难。”封德彝曰:“不然。三代之后,浇诡日滋。秦任法律,汉杂霸道,皆欲治不能,非能治不欲。征书生,好虚论徒乱国家,不可听。”征曰:“五帝、三王不易民以教,行帝道而帝,行王道而王,顾所行何如尔。黄帝逐尤,七十战而胜其乱,因致无为。九黎害德,颛顼征之,已克而治。桀为乱,放之;纣无道,武王伐之。汤、武身及太平。若人渐浇诡,不复返朴,今当为鬼为魅,尚安得而化哉!”德彝不能对然心以为不可帝纳之不疑至是天下大治蛮夷君长袭衣冠带刀宿卫东薄海南逾岭户阖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帝谓群臣曰:“此征劝我行仁义,既效矣。惜不令封德彝见之!”后谓长孙无忌曰:“魏征、王珪事隐太子、巢刺王时,诚可恶,我能弃怨用才,羞古人。然征每谏我不从,我发言辄不即应,何哉?”征曰:“臣以事有不可,故谏,若不从辄应,恐遂行之。”帝曰:“第即应,须别陈论,顾不得?”征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若面从可,方别陈论,此乃后言,非稷离所以事尧、舜也。”帝大笑曰:“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征再拜曰:“陛下导臣使言,所以敢然;若不受,臣敢数批逆鳞哉!”七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

(节选自《新唐书·魏征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德彝不能对然/心以为不可/帝纳之不疑/至是/天下大治蛮夷/君长袭衣冠/带刀宿卫/东薄海/南逾岭/户阖不闭/
B.德彝不能对然/心以为不可/帝纳之不疑/至是/天下大治/蛮夷君长袭衣冠/带刀宿卫/东薄海/南逾岭/户阖不闭/
C.德彝不能对/然心以为不可/帝纳之不疑/至是/天下大治蛮夷/君长袭衣冠/带刀宿卫/东薄海/南逾岭/户阖不闭/
D.德彝不能对/然心以为不可/帝纳之不疑/至是/天下大治/蛮夷君长袭衣冠/带刀宿卫/东薄海/南逾岭/户阖不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帝,我国上古时期的五位最具影响力的部落或部落联盟首领,即黄帝、颛顼、蚩尤、尧、舜。
B.隐太子,指李建成,唐朝开国太子,高祖李渊嫡长子,在“玄武门事变”中被杀,追谥“隐”。
C.批逆鳞,逆鳞指龙喉下倒生的鳞片,批逆鳞指触犯了龙的逆鳞,比喻臣下直言劝谏,触犯君主。
D.尚书省,隋唐时负责执行国家重要政令。隋唐对三省加以厘定,形成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三省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不事经营,精通书术。他年少时就成了孤儿,因家中落魄,只好去做道士;但有大志,学问通贯古今。
B.魏征谏行仁政,颇有成效。太宗叹息大乱之后,天下难治,魏征引史据典,劝太宗行仁政,后治国有成。
C.魏征一心为国,主张坚定。封德彝认为魏征是一介书生,喜爱空谈,扰乱国家。魏征据理力争,彝不能对。
D.魏征忠诚坦荡,敢于进谏。他曾侍奉过隐太子、巢刺王,太宗也曾觉得他可恶,但他心底无私,善谏敢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圣哲之治,其应如响,期年而可,盖不其难。
(2)帝谓群臣曰:“此征劝我行仁义,既效矣。惜不令封德彝见之。”
5.唐太宗说魏征“我但见其妩媚耳”。在唐太宗的眼中,魏征有哪些“妩媚”之处?
2021-05-11更新 | 32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方庆,雍州成阳人也。周少司空石泉公褒之曾孙也。其先自琅琊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元昌览书而遽止。

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史记》《汉书》。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则天临朝,广州都督。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神功元年七月,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破契丹凯还,欲以是月阙献俘。内史王及善以为将军入城,例有军乐,既今上孝明高皇帝忌月,请备而不奏。方庆奏曰:“臣按礼经,但有忌日,而无忌月。晋穆帝纳后,用九月九日,是康帝忌月,于时持疑不定。下太常,礼官荀讷议称:‘礼只有忌日,无忌月。若有忌月,即有忌时、忌岁,益无理据。’当时从讷所议。军乐是军容,与常不等,臣谓振作于事无嫌。”则天从之。则天尝幸万安山玉泉寺,以山迳危悬,欲御腰舆而上。方庆谏曰:“昔汉元帝尝祭庙,出便门,御楼船,光禄勋张猛奏曰:‘乘船危,就桥安。’元帝乃从桥,即前代旧事。今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比于楼船,安危不等。陛下蒸人父母,奈何践此畏涂?伏望停舆驻跸。”则天纳其言而止。

长安二年五月卒,赠衮州都督,谥曰贞。中宗即位,以官僚之旧,追赠吏部尚书。方庆博学好著述,所撰杂书凡二百余卷。尤精《三礼》,好事者多询访之。每所酬答,咸有典据,故时人编次,名曰《礼杂答问》。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有删节)


【注】①昆仑:古指马来人。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B.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C.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D.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 受:学习B.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   拜:拜访。
C.欲以是月诣阙献俘     诣:前往。D.卒后寻亦散亡     卒:去世。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石泉公”中的“公”是对长辈和年老者的称呼,如“公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公”。
B.“神功”是武周武则天的年号,皇帝的年号纪年法是古代纪年法的一种形式,如宋仁宗庆历四年;和干支纪年法一样盛行。
C.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长官,掌管全国四品以下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等事务,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
D.《三礼》指《周礼》《仪礼》和《礼记》,对中国后世政治制度、社会思想、文化传统、伦理观念等历代礼制的影响很大。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方庆出身显贵,年少有为。他曾祖父是周代少司空王褒;父亲王弘直,为人正直;他十六岁时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
B.王方庆以身率众,理政有方。则天临朝,他担任广州都督,忌贪求他人财物,又对属官严加管制,时人对他赞赏有加。
C.王方庆不畏权贵,正直敢言。武则天曾到万安山,山路危险,准备让人用轿子把他抬上去,王方庆反对,认为皇上不能畏惧险难。
D.王方庆学问渊博,且能致用。他议政或谏言,总引经据典,如对于“诣阙献俘”时能不能奏乐,他据引典籍反对“备而不奏”。
5.把文中划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褒北徙入关,始家成阳焉。
(2)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2018-07-10更新 | 4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沈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脩,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B.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C.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D.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对“名”的解释或补充。是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人物死后,后人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
B.纵横术,战国至秦汉之际的善于外交辩解的纵横家,所使用的谋术统称为纵横术。
C.天宝,唐玄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开始使用年号。
D.翰林,唐代为朝廷撰拟文书的官。唐玄宗设翰林学士,翰林学士成为皇帝机要秘书,曾为内相。
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天资聪颖,通晓诗书,年轻时喜欢纵横之术以及击剑之技,崇尚侠义精神,轻财重施,好饮酒。
B.李白才华卓著,得到了贺知章的赞叹,并被举荐于唐玄宗,深受玄宗赏识,但仍不改狂放不羁的性情。
C.玄宗喜爱李白的才华,多次宴请他。李白放荡不羁,侍奉玄宗,多次喝醉酒,甚至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子。
D.安史之乱后,李白屡遭困顿,兵败后险被诛杀,又曾锒铛入狱,后来代宗要召他做左拾遗时,他已经去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
(2)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
5.李白虽然受到玄宗赏识,但一直不被重用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本简要概括。
2022-12-13更新 | 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