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欧阳修(1007-107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7 题号:1764130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居易敏悟绝人,工文章。未,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见其文,自失曰:“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进士,校书郎。

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河东王锷将加平章事,居易以为,“宰相天下具瞻,非有重望显功不可任。按锷诛求百计,所得财号为‘羡余’以献。今若假以名器,四方闻之,皆谓陛下得所献,与宰相。诸节度私计曰:‘谁不如锷?’争裒(póu,聚;取出)割生人以求所欲”。

后对殿中,论执强鲠,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曰:“陛下启言者路,故群臣敢论得失;若黜之,是箝其口,非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明年,盗杀武元衡,京都震扰。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宰相嫌其出位,不悦。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居易赋《新井篇》,言浮华,无实行,不可用。”出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上言不宜治郡,追贬江州司马。既失志,能顺适所遇,托浮屠生死说,若忘形骸者。

赞曰:居易在元和、长庆时,与元稹俱有名,最长于诗,它文未能称是也,多至数千篇,唐以来所未有。其自叙言:“关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又讥“世人所爱惟杂律诗,彼所重,我所轻。至讽谕意激而言质,闲适思澹而辞迂,以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今视其文,信然。而杜牧谓:“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所为。流传人间,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xiè,污秽)语入人肌骨不可去。”观居易始以直道奋,在天子前争安危,冀以立功,虽中被斥,晚益不衰。呜呼,居易其贤哉!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B.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C.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D.帝变色/罢/谓李绛曰/是子我自拔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指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文中未冠,即指白居易不到二十岁。古代女子满十五岁则行笈礼表示成年。
B.擢、补、授、迁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谪和出等。本文中“补校书郎”是指补充为校书郎,“出为州刺史”是指京官外任州刺史。
C.明年,古文指第二年,而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D.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唐书》认为白居易聪明过人,工于文章,在元和、长庆时的文坛很有名。他最擅长作诗,其他体裁的文章,比他的诗歌要写得差些。
B.白居易敢于直谏,不惧权威。在与宪宗朝堂讨论时,坦率耿介,直言皇帝发的告示有错,皇帝以此贬斥他出京为江州刺史。
C.白居易是成就斐然的诗人,白居易的诗多达数千篇,他按内容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而白居易看不上眼的恰是世人钟爱的杂律诗。
D.杜牧批评白居易的诗歌细巧艳丽,不是庄重高雅的人士应该作的,而且流传人间,影响很坏。白居易认为自己的讽喻诗,含意激切但言辞是质朴,闲适诗思虑恬静澹泊而文辞迁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沴。
(2)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刷朝廷耻,以必得为期。
5.《新唐书•白居易传》认为白居易是个贤人的理由是什么?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褚遂良,字登善。贞观中,累迁起居郎。博涉文史,工隶楷。太宗尝叹曰: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征白荐遂良。帝方博购王羲之故帖,天下争献,然莫能质真伪。遂良独论所出,无舛冒者。

十五年,帝将有事太山,至洛阳,星孛于太微,犯郎位。遂良谏曰:陛下拨乱反正,功超古初,方告成岱宗,而彗辄见,此天意有所未合。昔汉武帝行岱礼,优柔者数年,臣愚愿加详虑。帝寤,诏罢封禅

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帝曰: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恶必记,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帝曰:朕有不善,卿必记邪?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

帝寝疾,召遂良、长孙无忌曰:汉武帝寄霍光,刘备托诸葛亮,朕今委卿矣。太子仁孝,其尽诚辅之。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而毋忧。因命遂良草诏。

高宗将立武昭仪,召长孙无忌、李眅、于志宁及遂良入。既入,帝曰:罪莫大于绝嗣,皇后无子,今欲立昭仪,谓何?遂良曰:皇后本名家,奉事先帝。先帝疾,执手语臣曰:‘我儿与妇今付卿!’皇后无它过,不可废。帝不悦,乃左迁遂良潭州都督。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

韩瑗上疏,为褚遂良讼冤曰:遂良体国忘家,捐身徇物,铁石其心,社稷之旧臣,陛下之贤佐。无闻罪状斥去朝廷内外甿黎咸嗟举措臣闻晋武弘裕不贻刘毅之诛汉祖深仁无恚周昌之直而遂良被迁已经寒暑违忤陛下其罚塞焉伏愿缅鉴无辜,稍宽非罪,以顺人情。上谓瑗曰:遂良之情,朕亦知之。然其悖戾好犯上,故以此责之,卿何言之深也!对曰:遂良社稷忠臣,为谗谀所毁。昔微子去而殷国以亡,张华存而纲纪不乱。陛下无故弃逐旧臣,恐非国家之福!上不纳。瑗以言不用,乞归田里,上不许。

(节选自《资治通鉴》·卷二百·唐纪十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无闻罪状斥去/朝廷内外甿黎/咸嗟举措/臣闻晋武/弘裕不贻/刘毅之诛/汉祖深仁/无恚周昌之直/而遂良被迁/已经寒暑/违忤陛下/其罚塞焉/
B.无闻罪状/斥去朝廷/内外甿黎/咸嗟举措/臣闻晋武弘裕/不贻刘毅之诛/汉祖深仁无恚/周昌之直/而遂良被迁/已经寒暑/违忤陛下/其罚塞焉/
C.无闻罪状/斥去朝廷/内外甿黎/咸嗟举措/臣闻晋武/弘裕不贻刘毅之诛/汉祖深仁无恚/周昌之直/而遂良被迁/已经寒暑/违忤陛下/其罚塞焉/
D.无闻罪状/斥去朝廷/内外甿黎/咸嗟举措/臣闻晋武弘裕/不贻刘毅之诛/汉祖深仁/无恚周昌之直/而遂良被迁/已经寒暑/违忤陛下/其罚塞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居郎,古代官名,其职责为记录皇帝的言行,无论大事小情,善行劣迹统统记录,以备后人修史之用。
B.封禅,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天降祥瑞或国家出现重大灾变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典。封,祭天;禅,祭地。
C.伏愿,表愿望的敬辞,多作奏疏用语。与奏疏中常用的下对上陈述自己想法的敬辞“伏惟”有类似之处。
D.社稷,本指土神和谷神。土载育万物,谷养育民众,古代帝王都祭祀社稷,以后社稷就成了国家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褚遂良擅长隶楷,得以被荐。魏征因太宗有感于无人与自己谈论书法而推荐了遂良,遂良也不负期望,在真假王羲之故帖上,为太宗排忧解难。
B.褚遂良谨守职责,正直敢言。面对太宗所问“起居”之事,他直言相告;面对太宗准备到泰山封禅,他以汉武帝封禅犹豫数年为由才得以劝止。
C.褚遂良坚持原则,终遭贬谪。在皇后的废立上,遂良据理力争,以皇后来自名家,又没有其它过错等为由,认为不可废,终致自己被贬到潭州。
D.褚遂良一心为国,受人尊敬。遂良被贬之后,韩瑗为他申冤,认为遂良废寝忘家地治理国家,是皇上的左膀右臂、股肱之臣。这足见其被人敬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
(2)汉武帝寄霍光,刘备托诸葛亮,朕今委卿矣。太子仁孝,其尽诚辅之。
2022-05-19更新 | 5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是时,诸伶人出入宫掖,侮弄缙绅,群臣愤嫉,莫敢出气,或反相附托,以希恩幸,四方藩镇,货赂交行,而景进最居中用事。庄宗遣进等出访民间,事无大小皆以闻。每进奏事殿中,左右皆屏退,军机国政皆与参决,三司使孔谦兄事之,呼为“八哥”。庄宗幸邺,乃遣进等采邺美女千人,以充后宫。而进等缘以为奸,军士妻女因而逃逸者数千人。庄宗还洛,进载邺女千人以从,道路相属,男女无别。

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名也。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盖亲军也。从谦以姓郭,拜崇韬为叔父,而皇弟存乂又以从谦为养子。崇韬死,存乂见囚,从谦置酒军中,愤然流涕,称此二人之冤。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庄宗戏从谦曰:“汝党存乂崇韬负我,又教王温反,复欲何为乎?”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李嗣源兵反,向京师,庄宗东幸汴州,而嗣源先入。庄宗至万胜,不得进而还,军士离散,尚有二万余人。居数日,庄宗复东幸汜水,谋扼关以为拒。四月丁亥,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五坊人善友聚乐器而焚之。嗣源入洛,得其骨,葬新安之雍陵。以从谦为景州刺史,已而杀之。

《传》曰:“君以此始,必以此终。”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新五代史·伶官传第二十五》

1.下列对句子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
B.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
C.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
D.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缙绅,原意是插笏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缙,也写作“措”,插。绅,束在衣服外面的大带子。
B.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代末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藩镇。
C.朔,古人把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朔”,农历每月第一天称为“晦”,农历每月十五称为“望”,农历每月十六成为“既望”。
D.崩,古代把帝王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帝王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宗既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还能谱曲,他常常与伶人一道在庭院里演杂戏,伶人因此而当权,最终导致后唐的灭亡。
B.唐庄宗宠幸伶官,这些伶官也飞扬跋扈随意侮辱官员,官员们在伶官面前敛声屏气,小心翼翼甚至阿附这些伶官,意图飞黄腾达。
C.郭门高因军功当上了从马直指挥使,后来做优伶,受庄宗恩宠,特别善于投机钻营,认郭崇韬为叔父,认忍庄宗的弟弟李存乂为养父。
D.郭门高在郭崇韬死后和李存乂被捕后,鼓动部下王温在禁宫中宿卫时图谋作乱,事情败露之后他非常害怕,于是就图谋叛乱。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进奏事殿中,左右皆屏退,军机国政皆与参决,三司使孔谦兄事之。
(2)庄宗好伶,而弑于门高,焚以乐器。可不信哉!可不戒哉!
2020-02-12更新 | 5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韦挺,京兆万年人。太子遇之厚,宫臣无与比。或言太子与宫臣谋逆,又庆州刺史杨文干坐大逆诛,辞连东宫,由是挺与王珪等皆越巂。贞观初,荐为尚书右丞。挺曰:“臣驽下,不足以辱高位,且非勋非旧,愿后臣以劝立功者。”不听。初,挺为大夫时,马周为监察御史,挺不甚礼。及周为中书令,帝欲湔拭用之,周言挺很于自用,非宰相器,遂止。帝将讨辽东,择主饷运者。挺父故为营州总管,尝经略高丽,故札藏家,挺上之。帝悦曰:“自幽距辽无州县,吾军靡所仰食,卿为朕图之。”即诏挺节度,许以便宜。挺遣燕州司马王安德行渠,作漕泸转粮,自桑乾水抵卢思台,行八百里,渠塞不可通。挺以方苦寒,未可进,遂下米台侧,廥之,待冻泮乃运以为解。即上言:“度王师至,食且足。”帝不悦曰:“我明年师出,挺乃度它岁运,何哉?”即诏繁畤令韦怀质驰按。怀质还劾:“挺在幽州日置酒弗忧职不前视渠长利即造船行栗绵八百里乃悟非是欲进则不得还且水涸六师所须,恐不如陛下之素。”帝怒。敕治书侍御史唐临驰传,械挺赴洛阳,废为民,使白衣从。帝破盖牟城,诏挺将兵镇守,示复用。城与贼新城接,日夜转斗无休时。挺以失职,内不平,作书谢所善公孙常。常,以他事系,投缳死。索槖中得挺书,言所电危蹙,意怨望,贬象州刺史。岁余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新唐书·韦挺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挺在幽州日/置酒/弗忧职不前/视渠长利/即造船行粟/绵八百里/乃悟非是/欲进则不得/还且水涸/
B.挺在幽州/日置酒/弗忧职/不前视渠长利/即造船行粟/绵八百里/乃悟非是/欲进则不得/还且水涸/
C.挺在幽州/日置酒/弗忧职不前/视渠长利/即造船行粟/绵八百里/乃悟非是/欲进/则不得还/且水涸/
D.挺在幽州日/置酒/弗忧职/不前视渠长利/即造船行粟/绵八百里/乃悟非是/欲进/则不得还/且水涸/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京兆”,是洛阳的古称,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谓称。
B.“流”,即放逐、流放,是隋唐之时“五刑”(笞、杖、徒、流、死)之一。
C.“中书令”,文中指三省之一——中书省的长官,与司马迁所任中书令不同。
D.“驰传”,在文中意为“驾驭驿站的车马疾行”,在古代也指驿站的一种马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挺深受器重,多被委以重任。他被推荐为尚书右丞时,婉言拒绝,而未被皇帝采纳;当征讨辽东时,皇帝下诏让其指挥调度,并允许其见机行事。
B.韦挺为官忠诚于朝廷。他的父亲曾为营州总管,了解高丽的情况;后来皇上出兵辽东时,韦挺献上原来的信件,深得皇帝欢心。
C.韦挺审时度势,灵活治事。他接受向辽地运送军粮的任务后,先派遣王安德查看地势;后来行船遇阻,加之当时苦寒不利,因此停运待时。
D.韦挺因诬受责,被革职为民。他因转运粮食问题,受到韦怀质的不公对待,因而被皇帝责罚,后再贬为民,戴上刑具被押往洛阳,并一路由百姓跟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驽下,不足以辱高位,且非勋非旧,愿后臣以劝立功者。
(2)索橐中得挺书,言所屯危蹙,意怨望,贬象州刺史。
2019-12-20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