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曹雪芹(1715-1764)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0 题号:17699362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白海棠

(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①《红楼梦》第37回因探春提议创建大观园诗社,这首七律诗《咏白海棠》是开社首场集体诗作之一。因恰好有人送入白海棠两盆,就吟咏此物,诗社遂命名为“海棠社”。此次诗赛,由探春限韵,在探春、宝钗、宝玉创作诗作后,唯有黛玉没完成,她在诗社社长李纨的催促下一挥而就。②湘帘:湘竹制成的门帘。③月窟:月中仙境,这里指月宫。仙人:嫦娥。缟袂:白绢做的衣服。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巧妙别致,化用了宋代卢梅坡《雪梅》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侧面描写白海棠洁白如梨蕊,神韵犹如梅花,“偷来”“借得”说法新巧,显出诗人慧心。
B.颈联上句喻白海棠花像月中仙人缝制的白衣,下句喻白海棠又像秋天闺房里哀怨的女子在擦拭泪痕。这令人仿佛可以感知黛玉本人的形象与心境。
C.这首诗想象奇特,构思巧妙,寄兴寓情,被“海棠诗社”社长李纨称为“风流别致”,历来评论家认为此诗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及风貌。
D.全诗含蓄委婉,白海棠在黛玉的笔下,完全赋予了人的生命,亦幻亦真,如泣如诉,表明了黛玉敏锐的感觉和超凡的诗才。
2.林黛玉的这首诗《咏白海棠》不仅咏物,还以花写人,在物我相融的境界中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此诗表现了黛玉哪些个性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林黛玉《葬花吟》选段,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1.下列对《葬花吟》选段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葬花吟》选段表达了林黛玉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的失落与绝望,到生命的最后都是“花落人亡两不知”,倘若能够“质本洁来还洁去”就好,而不应被世俗污染。
B.“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表达林黛玉心中绵绵的悲苦,也暗示了整个贾氏家族终将走向衰败的结局。
C.全诗抒情淋漓尽致,语言如泣如诉,声声悲音,字字血泪,满篇无一字不是发自肺腑、无一字不是血泪凝成,把林黛玉对身世的遭遇和感叹表现得入木三分。
D.贾府众女子在清明节祭花神时,林黛玉独对百花凋落的春景,拟成这首葬花词。这首诗在风格上仿效初唐体的歌行体,名为悲叹落花飘零无依,实则仅仅写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2.林黛玉《葬花吟》选段主要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哪些复杂情感?
2020-08-28更新 | 132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杏帘在望

曹雪芹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③。


【注】①此诗是赋咏大观园中李纨居所稻香村的诗。②雉(zhì)雊(gòu):野鸡鸣叫。③式微:《诗经》篇名,其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表归隐之意。
1.《杏帘在望》这首诗出现在《红楼梦》中(     )处。(     
A.宝黛初会B.元妃省亲C.探春结社D.香菱学诗
2.下列对《渭川田家》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1、2句勾勒暮色下牛羊归村的景象。
B.3、4句展现野老迎牧童回家的场景。
C.5、6句透露出诗中时令是春夏之交。
D.7、8句描绘了田夫与诗人相谈甚欢。
3.请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比较分析两首诗的差异。
2022-06-24更新 | 206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咏月

(清)曹雪芹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菩萨蛮

(南宋)朱淑真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注]①《咏月》为《红楼梦》人物香菱所作。②朱淑真,南宋女诗人,生于仕宦家庭,博通经史,尤工诗词,相传嫁给俗吏,为丈夫冷落。

1.对两首作品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香菱诗的首联、颔联集中笔墨描绘出月色的朦胧清淡。
B.香菱诗的颈联分别塑造了旅人思乡和闺妇思夫的形象。
C.朱淑真词用颦眉未变而愁闷新添表现愁绪的连绵不断。
D.朱淑真词用深夜流萤的点点荧光表现深沉清幽的意境。
2.请结合注释,分析两首作品画线句运用“月亮”意象表达的情感。
2023-04-18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