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16 题号:1772652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行香子·述怀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作开篇描绘出一幅月夜饮酒的图景,其情境与尘世的浮躁喧嚣判若两个世界。
B.“梦中身”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人生如梦”都表达了相似的人生感慨。
C.酒在上片、下片均有出现,意蕴相同,表明词人总是借饮酒来排遣内心的忧愁。
D.本词写景、抒情和说理相融合,且用字传神精妙,如“溪”字的活用别有意境。
2.在苏轼心目中,如何才能成为真正的“闲人”?请结合整首词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

苏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②障泥:马鞯,垂于马腹两侧以挡尘土。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两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这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B.“障泥未解玉骢骄”一句中,“玉骢”即如玉的马。这一句描写马要越过河去的动态,窦则是为了衬托苏轼被美景所迷而不愿离开的静态。
C.“我欲醉眠芳草”一句,既写出了浓郁的醉态,又写出了月下芳草之美,也写出了词人因热爱这幽美的景色而产生的渴望,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D.“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中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宇一声春晓”表现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E.本词写词人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2.“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2019-06-07更新 | 94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嘲子由

苏轼

堆几尽埃简,攻之如蠹虫。

谁知圣人意,不尽书籍中。

曲尽弦犹在,器成机见空。

妙哉斫轮手,堂下笑桓公

【注】①子由: 苏轼弟弟苏辙,字子由。②《庄子·天道》中,工匠轮扁嘲笑在读书的桓公,轮扁解释嘲笑的原因是,自己制作车轮的本领,“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白描手法,“堆”“攻”两个动词,生动勾勒出子由埋头苦读古代典籍的形象。
B.作者将子由比作专门啃食书籍的蠹虫,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子由读书行为的鄙夷与批判。
C.书籍只承载一部分“圣人意”,如同“弦”和“机”,无法表达“圣人意”的全部内容。
D.尾联的“笑”与标题的“嘲”相呼应,典故中的轮扁和桓公,可以看作苏轼兄弟的类比。
2.苏轼借助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治学观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2021-01-12更新 | 85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

【宋】苏轼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

堪笑睢阳老从事,为余投檄向江西。


注:①本诗为苏轼在“乌台诗案”获释后所写。②贾昌以善斗鸡而得玄宗之宠。此诗将“阿世取容的宵小”比作“少年鸡”。③维摩,指佛教徒。④睢阳老从事,指苏轼的弟弟苏辙。苏轼曾说:“子由闻予下狱,乞以官爵赎予罪。贬筠州(今江西高安)监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交代了苏轼写诗时的处境:因“乌台诗案”入狱大难不死,故曰“蒙恩”
B.首联直说自己由文字惹祸,不再顾惜个人声名,自嘲之中流露心中不平之气。
C.颈联前后形成对比,一方面说明自己家庭贫困之苦,另一方面表明有家人陪伴。
D.尾联说弟弟苏辙为给苏轼赎罪而请求免官,苏轼认为弟弟为此被贬江西不值得。
2.清代汪师韩评价这首诗说:“诗狱甫解,……殆是豪气未尽除。”请结合颔联分析“豪气”的具体表现。
2021-03-06更新 | 40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