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汉 > 班固(32-92)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0 题号:177889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江充,字次倩,赵国邯郸人也。初,充召见犬台宫。充为人魁岸,容貌甚壮。帝望见而异之,谓左右曰:“燕、赵固多奇士。”既至前,问以当世政事,上说之。充因自请,愿使匈奴。诏问其状,充对曰:“因变制宜,以敌为师,事不可豫图。”上以充为谒者使匈奴,还,拜为直指绣衣使者,督三辅盗贼,禁察逾侈。贵戚近臣多奢僭,充皆举劾,奏请没入车马,令身待北军击匈奴。奏可。充即移书光禄勋、中黄门,逮名近臣侍中诸当诣北军者,移劾门卫,禁止无令得出入宫殿。于是贵戚子弟惶恐,皆见上叩头求哀,愿得入钱赎罪。上许之,令各以秩次输钱北军,凡数千万。上以充忠直,奉法不阿,所言中意。充出,逢馆陶长公主行驰道中。充呵问之,公主曰:“有太后诏。”充曰:“独公主得行,车骑皆不得。”尽劾没入宫。后充从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车马行驰道中,充以属吏。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充不听,遂白奏。上曰:“人臣当如是矣。”大见信用,威震京师。迁为水衡都尉,宗族、知友多得其力者。久之,坐法免。后上甘泉,疾病,充见上年老,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奏言上疾祟在巫蛊。于是上以充为使者治巫蛊。充将胡巫掘地求偶人,捕蛊及夜祠,视鬼,染污令有处,辄收捕验治,烧铁钳灼,强服之。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有与亡,莫敢讼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言宫中有蛊气,遂掘蛊于太子宫,得桐木人。太子惧,不能自明,收充,自临斩之。后武帝知充有诈,夷充三族

《汉书·蒯(通)伍(被)江(充)息夫(躬)传第十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B.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C.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D.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某地或某处为幸。“幸甘泉”指的是皇帝亲自来到甘泉宫。
B.晏驾,是古代帝王大臣死亡的讳称。《战国策》《史记》中都有此称法,如《史记》中有“宫车一日晏驾”的记载。
C.春秋,指春季与秋季,在本文中指岁月,年岁,与《苏武传》中“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中的“春秋”相同。
D.三族指三种有亲缘关系的亲属。一说父母、兄弟、妻子,一说父族、母族、妻族,也有以父、子、孙为三族的说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充熟知政事,主动出访。他当初被汉武帝召见时因为对政事的熟悉而受到赏识,并主动请求出使匈奴。
B.江充明确职责,执法有方。他在担任直指绣衣使者时采取车马充公、移书光禄勋等措施来保证职责履行。
C.江充奉法不阿,深受信任。在履职过程中,就连太子、公主犯事,也不讲情面,受到汉武帝高度信任。
D.江充欺瞒武帝,终遭诛杀。他怕汉武帝死后自己得不到太子宽恕,借巫蛊乱打击太子,终遭太子灭三族。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戚近臣多奢僭,充皆举劾,奏请没入车马,令身待北军击匈奴。
(2)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节选自《苏武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B.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C.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D.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阏氏汉时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
B.货物,泛称各种可买卖的物品。
C.相坐,一人犯法,有关的人连同治罪。
D.蛮夷,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第一、二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B.苏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匈奴的所有人,连单于也对他佩服不已。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2018-03-03更新 | 39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龚遂字少卿,山阳南平阳人也。以明经为官,至昌邑郎中令,事王贺。贺动作多不正,遂为人忠厚,刚毅有大节,内谏争王,外责傅相,引经义,祸福,至于涕泣。面刺王过,王至掩耳起走,曰:“郎中令愧人。”会昭帝崩,亡子,昌邑王贺嗣立,官属皆征入。王相安乐迁长乐卫尉,遂见安乐,流涕谓曰:“王立为天子,日益骄溢,谏之不复听,今哀痛未尽,日与近臣饮食作乐,所悖道。君,陛下故相,宜极谏争。”王即位二十七日,卒淫乱废。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饥寒而吏不恤。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一切便宜从事。”上闻遂对,甚说,加赐黄金,赠遣乘传。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然。盗贼闻遂教令,即时解散,于是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劳来循行,郡中皆有蓄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数年,上遣使者征遂,议曹王生愿从。功曹以为王生素嗜酒,亡节度,不可使。遂不忍逆,从至京师。天子问以治状,说其言有让,笑曰:“君安得长者之言而称之?”遂因前曰:“臣非知此,乃臣议曹王生教戒臣也。”上以遂年老不任公卿,拜水衡都尉,议曹王生为水衡丞,以褒显遂云。以官寿卒。

取材于《汉书·循吏传》


注释:①王贺:此处指汉代的昌邑王刘贺。②长乐卫尉:官名,汉代皇宫的禁军统领。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祸福       陈:述说。B.郎中令愧人   善:善良。
C.不能   禽:通“擒”,抓捕。D.郡中          翕:安定。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内谏争王/民困饥寒B.卒淫乱废/发兵
C.所悖道/拜水衡都尉D.一切便宜从事/吏毋
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括号中补充的内容,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A.宜极谏争             应该极力地劝谏(您)
B.不副所闻             认为(龚遂)并非像人们说的那样
C.赠遣乘传             还为(龚遂)增派了驿车
D.狱讼止息             (渤海郡的百姓)也就不再打官司了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龚遂通晓经学被推举做官,进谏君王多引用儒家经义,治理地方也能推行仁政。
B.昌邑王荒淫无度,龚遂当面指责昌邑王的过错,王虽掩面而去,但事后并未悔改。
C.龚遂任渤海太守,重视农业生产,使人民免于饥寒,发展工商业,于是吏民富实。
D.龚遂为人宽厚,下属王生嗜酒,龚遂不仅允许他随自己进京,还向皇帝推荐了他。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
6.司马迁认为“循吏”应“奉职循理”,意思是奉公尽职,依理办事。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龚遂哪些表现符合这个标准。
2023-01-07更新 | 8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贾)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奏之。文帝谦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节选自《汉书·贾谊传》)

材料二:

余悲贾生之不遇。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足以见其悯时忧国,而有触于其气。后之人责其一不遇而为是忧怨之言,乃不知古诗之作,皆古穷人之辞,要之不悖于道义者,皆可取也。贾生少年多才,见文帝极陈天下之事,毅然无所阿避。而绛灌之武夫相遭于朝,譬之投规于矩,虽强之不合,故斥去,不得与闻朝廷之事,以奋其中之所欲言。彼其不发于一时犹可托文以摅其蕴则夫贾生之志其亦可罪耶?使贾生卒其所施,为其功业,宜有可述者,又岂空言以道之哉?

(节选自曾巩《读贾谊传》)

材料三: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萦纡郁闷,超然有远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

(节选自苏轼《贾谊论》)

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彼A其不发B于一时C犹可D托文E以摅其蕴F则夫贾生之志G其亦可H罪耶?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就,指到往,与《论语》“就有道而正焉”的“就”意思相同。
B.穷人,指身处困境之人,与现代汉语中表示贫困者的“穷人”意思不同。
C.属,指类、辈,与《屈原列传》中“然亡国破家相随属”的“属”意思不同。
D.举,指托起,与《五石之瓠》中“其坚不能自举”的“举”意思相同。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认为汉朝建立二十多年了,国家太平和洽,正是改革的时候,于是上奏文帝,建议改订历法,更易服色制度,确定官名,振兴礼乐等。
B.汉文帝看到贾谊提出诸多法令更改和政策主张,并积极落实,促进了国家发展,于是与大臣商议让贾谊担任公卿,但遭到了朝中重臣的反对。
C.材料二认为贾生年轻多才,拜见文帝极力陈述天下的事,毅然没有什么偏私回避的,他和绛灌等武夫方枘圆凿,他受到排挤是必然的。
D.材料三指出贾谊不懂得处事策略,他应该积极与绛侯等人交往,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使得自己不遭受他们的嫉妒,使皇帝不生疑虑。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5.三则材料都提到了贾谊写《吊屈原赋》,各有何目的?请简要说明。
2024-01-29更新 | 88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