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96 题号:17854012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①此诗作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当时苏轼已经四十一岁,经历了众多的家庭变故,母亲、妻子、父亲相继辞世。在政治上,因为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新旧党争,苏轼离开朝廷,带着淡淡的忧愁,在地方为官。②雪:这里喻指梨花。
1.从“柳深青”、“柳絮飞”等景物特征来看,这首诗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时节的景象。
A.初春B.暮春C.暮秋D.初冬
2.以下评价适用于这首诗歌的一项是(     
A.质朴自然B.豪迈雄奇C.清新明丽D.冲淡悠远
3.明人郎瑛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漫”,以免和“一株雪”重复。对此你有何看法,请作简要阐述。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诗,完成小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苏轼因“乌台诗案”受到政敌的迫害,元丰三年被贬黄州。此时,刚刚过去两年。②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意思是把红梅看作桃花吧,不见桃树上应有的绿叶;把红梅看作杏花吧,它的枝子又是青的。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2.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魂?请就其中两点进行赏析。
2023-07-02更新 | 111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子瞻重游南山

苏辙

终南重到已春回,山木缘崖绿似苔。

谷鸟呜呼嘲独往,野人笑语记曾来。

定邀道士弹鸣鹿①,谁与溪堂共酒杯。

应有新诗还寄我,与君和取当游陪。

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

苏轼

去年新柳报春回,今日残花覆绿苔。

溪上有堂还独宿,谁人无事肯重来。

古琴弹罢风吹座,山阁醒时月照杯

懒不作诗君错料,旧逋②应许过时陪。


【注】①鸣鹿:《诗经·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②逋:欠。
1.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三番五次游南山,可见其对南山情有独钟,也从侧面写出南山风景独特。
B.苏辙诗的前三联写终南山春回大地,自己陪苏轼重游时弹琴饮滔、吟诗作赋。
C.苏辙向苏轼索取游南山时写的新作,苏轼欣然相赠,两人一唱一和,情意融洽。
D.苏轼诗标题交代了写作缘由,首联对比开篇,抒发自己重游南山时的迥异景象。
2.两诗中的画线句子内容上有什么关联?请结合两诗简要解析。
2021-08-25更新 | 295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一组诗,完成下列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与舍弟华藏院忞君亭咏竹

王安石

一迳森然四座凉,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①学凤凰。

霜筠亭

苏轼

解箨②新篁不自持,婵娟已有岁寒姿。

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

题画竹

郑板桥

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

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注释】①伶伦:指乐官。②解箨:竹笋脱壳。
1.下列对这组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诗以人拟竹,借竹“待我归”的形象,巧妙地表现了“我”与幽竹志趣相投。
B.王诗借竹欲得乐官赏识发出妙音的热望,表达出诗人想一展才华有所建树的渴望。
C.苏诗中竹之不能把持自己、孤高狂傲的形象,是诗人狂放不羁性格的生动写照。
D.郑诗描写的是秋风中的竹子,其形象生动鲜活、个性鲜明突出、气质超凡脱俗。
2.这组诗多采用衬托手法,请分析苏诗或郑诗如何运用这一手法来咏竹言志的。
2022-04-28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