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 《史记》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0 题号:1798957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汉主以中书舍人钟允章,藩府旧僚,擢为尚书右丞、参政事,甚委任之。允章请诛乱法者数人以正纲纪,南汉主不能从,宦官闻而恶之。南汉主将祀圜丘,前三日,允章帅礼官登坛,四顾指挥设神位,内侍监许彦真望之曰:“此谋反也!”即带剑登坛,允章叱之。彦真驰入宫,告允章欲于郊祀日作乱。南汉主曰:“朕待允章厚, 岂有此邪!”玉清宫使龚澄枢内侍监李托等共证之以度真言为然乃收允章系含章楼下命宦者与礼部尚书薛用丕杂治之用丕素与允章善,告以必不免,允章执用丕手泣曰:“老夫今日犹几上肉耳,分为仇人所烹。但邕、昌幼,不知吾冤,及其长也,公为我语之。”彦真闻之,骂曰:“反贼欲使其子报仇邪!”复白南汉主曰:“允章与二子共登坛,潜有所祷。”俱斩之。自是宦官益横。辛亥,南汉主祀圜丘,大赦。未几,以龚澄枢为左龙虎观军容使、内太师,军国之事皆取决焉。凡群臣有才能及进士状头或僧道可与谈者,皆先下蚕室,然后得进,亦有自宫以求进者,亦有免死而宫者,由是宦者近二万人。贵显用事之人,大抵皆宦者也,谓士人为门外人,不得预事,卒此亡国。

臣光言:伏望陛下宽其妄作之诛,察其愿忠之意,以清闲之燕,时赐省览,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得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则臣虽委骨九泉,志愿永毕矣!

谨奉表陈进以闻。臣光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

(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玉清宫使龚澄枢/内侍监李托等共证之/以彦真言为然/乃收允章/系含章楼下/命宦者与礼部尚书薛用丕杂治之/
B.玉清宫使龚澄枢/内侍监李托等共证之/以彦真言为然/乃收允章系含章楼下/命宦者与礼部尚书薛用丕杂治之/
C.玉清宫使龚澄枢/内侍监李托等共证之/以彦真言为然/乃收允章/系含章楼下/命宦者与礼部尚书薛用丕/杂治之/
D.玉清宫使龚澄枢/内侍监李托等共证之/以彦真言为然/乃收允章系含章楼下/命宦者与礼部尚书薛用丕/杂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书舍人,是古代记载皇帝言行的官职,隋唐时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
B.“但恨邕、昌幼”与“相见恨晚”两句中“恨”字的含义相同,都翻译为“遗憾”。
C.蚕室,古代执行宫刑的狱室,也指关押受宫刑犯人的监狱。
D.“以此亡国”与“挟飞仙以遨游”(《赤壁赋》两句中“以”字的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允章-开始得到南汉主的重用,后因南汉主听信宦官谗言而被杀。他的好友礼部尚书薛用丕极力救下了钟允章的两个儿子。
B.南汉主想要在圜丘祭祀,让钟允章提前三日前往圜丘做好准备,内侍监许彦真据此向南汉主禀告,说钟允章谋反,南汉主开始怀疑钟允章。
C.玉清宫使龚澄枢掌握了军国大权后,凡是有真才实学的人,不管是士人还是僧道,要想得到重用,就得先受刑。
D.司马光通过钟允章的故事委婉地劝诫陛下要以史为鉴,从前世的兴衰中发现治国的得失,奖善惩恶,选贤任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复白南汉主曰:“允章与二子共登坛,潜有所祷。”
(2)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则臣虽委骨九泉,志愿永毕矣!
5.南汉为什么会灭亡?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竞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B.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C.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D.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节选自《史记》,作者为司马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B.御史,在先秦时期是负责记录的史官,后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官吏。在选文中,“御史”为史官。
C.古时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秦汉时代以右为尊。从“位在廉颇之右”可看出,渑池之会后,蔺相如官职比廉颇高。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西汉武帝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蔺相如反应机敏、藐视强权。渑池之会时,面对秦王展开的攻势,他把生死置之度外,与对方针锋相对,使秦王侮辱赵王的阴谋没有得逞。
B.蔺相如深明大义、先公后私。渑池之会后,他官至上卿,面对廉颇的挑衅,却能以国家的前途为重,委曲求全,最终感动对方,两人结为好友。
C.廉颇日光长远、深谋远虑。在渑池之会一事中,他献良计以防秦国挟持赵王,并且作出军事部署,使秦国不敢轻举妄动,体现了他善于谋略的特点。
D.廉颇勇于改错、以国为重。他立下很多战功,因此不服蔺相如,扬言要羞辱对方。当知道蔺相如以国为重的用意后,在宾客的劝导下才负荆请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2021-07-21更新 | 12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邑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豨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为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须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宫车晏驾[注],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如意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

(节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宫车晏驾:古代帝王死亡的讳称。

1.请根据《鸿门宴》判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霸上   ②常以身蔽沛公   ③范增数项王
吏民,封府库   ⑤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⑥项伯杀人,臣
A.①②⑤/③④/⑥B.①③④/②⑤/⑥
C.②⑥/③④⑤/①D.③⑥/⑤/①②④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对刘邦有多种称呼:“高祖”“沛公”“汉王”“高帝”,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沛公”是因起兵于沛,众人拥立,“汉王”源于曾被封为汉中王。
B.“禁中”又称“禁内”,指帝王所居宫内,因帝王所居的宫苑不许人随便进出,故称,所以才有“群臣绛、灌等莫敢入”的情形。
C.在古文中,“迁”可以指调动官职,如“累迁”指的是多次调动;也可以指升官,如“升迁”;而“左迁”指的是降职、贬官,如文中提到的“迁为左丞相”就是指的是降官。
D.樊哙死后,被追封为“武侯”,侯,是爵位的一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侯居第二等。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以屠狗为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
B.樊哙为了保护刘邦,勇闯营帐,面对项羽对自己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词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
C.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地位不断升高,后来又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
D.樊哙晚年,被人奏言和吕氏关系亲近,受到高祖猜忌。高祖命令陈平在军中斩杀樊哙,陈平因为畏惧吕后,而把樊哙押回长安,由于高祖去世,樊哙幸免于难。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②是日微樊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2024-02-13更新 | 22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遂行,蔺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相如闻,不肯与会。于是舍人相与谏曰: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平,赵括代廉颇,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博战,秦军射杀赵括,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燕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赵封廉颇为信平君,为相国。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遂奔魏之大梁。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节选自《史记·廉颇传》)

材料二:

人徒以完璧归赵、渑池抗秦二事,艳称相如,不知此一才辩之士所能耳,未足以尽相如;惟观其引避廉颇一段议论只知有国不知有己深得古人公尔国尔之意。非大学问人,见不到,亦道不出,宜廉将军闻而降心请罪也。人只知廉颇善用兵,能战胜攻取耳,亦未足以尽廉颇;观其与赵王诀,如期不还,请立太子以绝秦望之语,深得古人社稷为重之旨,非大胆识,不敢出此言,非大忠勇不敢任此事。

(节选自李晚芳《读史管见》)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惟观其A引避B廉颇C一段议论D只知E有国F不知G有己H深得I古人J公尔国尔之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以……为先,与韩愈《师说》中“孔子师郯子”的“师”用法相同。
B.因,通过,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我欲因之梦吴越”的“因”词义相同。
C.假,暂时代理,与《荀子·劝学》中“善假于物也”中的“假”意思不同。
D.社稷,代指国家,与《陈涉世家》中“复立楚国之社稷”的“社稷”词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廉颇在渑池会前与赵王在边境诀别,并约定如果赵王不能如期返回,就立太子为王,来断绝秦国的妄想。
B.廉颇认为蔺相如地位卑贱,不满其凭口舌之劳位居己上,但当他得知蔺相如为国家不计私怨,便诚心改错。
C.秦赵交战,廉颇被赵括取代,导致长平之败;燕又发兵攻赵,赵王封廉颇为信平君,领兵大破燕军。
D.李晚芳认为人们只知廉颇善于行兵打仗,这是没有完全认识廉颇,其实廉颇还是个有大胆识、大忠勇之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2)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
5.廉颇“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可是他最后却没有被赵王召用,原因是什么?
2024-01-19更新 | 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