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0 题号:1798957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

今日南风来,吹乱庭前竹。

低昂中音会,甲刃纷相触。

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

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

故山今何有,秋雨荒篱菊

此君知健否,归扫南轩绿。


[注]①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苏轼因作诗批评新法而身陷囹圄,见窗外竹枝摇曳,有所感触,写下此诗。②篱菊,陶渊明爱菊,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总写竹子被大风吹得摇摆、纷乱的样子,暗示了诗人政坛被贬时烦乱的心境。
B.第四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大风中竹子的枝叶互相碰撞摩擦的景象,既有形似更有神韵。
C.第五、六句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竹子刚毅的品质,表现了自己宁受摧残也决不妥协的人生追求。
D.第七八句通过写风停之后竹子恢复了它们原来君子般安然自若的风度,抒发了诗人人生豁达的追求。
2.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梧桐,其根半生半死。
1.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苏词中诗人眼前的“孤坟”与贺词中的“重过阊门”均为悼亡的缘由。
B.苏轼用“尘满面,鬓如霜”描绘梦境中的自己经历十年沧桑后的样子。
C.贺词的“梧桐半死”“鸳鸯失伴”意在表达对梧桐、鸳鸯的悲悯之情。
D.这两首词下阕,苏词重记梦怀人,贺词重写景思人,境不同而情皆深。
2.苏轼、贺铸的这两首词,堪称古代悼亡诗之双绝。两首词的艺术各具特色,请结合两首词的最后两句分析。
2023-10-14更新 | 233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浣溪沙》   苏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1)“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
(2)下片最后一句“使君元是此中人”的“此中人”该怎么理解,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017-07-06更新 | 49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注】①阊门:苏州西门,词人旧居。②晞:晒干。
1.对上面两首词的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苏词上阕“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两句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情语,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
B.贺词上片“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句,用半死梧桐和失伴鸳鸯自比,表现自己的丧偶之痛和老来孤寂的凄凉之境。
C.贺词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是为兴;同时,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是为比,有它寻夫先路,下文“新垅”二字的出现就不显得突兀。
D.苏词中采用白描手法,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贺词艺术构思上的突出之处在于将生者与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2.这两首悼亡词都写出了妻子的美好形象,说说两首词采用的不同写法是什么,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2021-12-08更新 | 2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