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语言文字应用 > 句子 > 修辞手法
题型:语言文字运用-表达题组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3 题号:1798957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掌灯清影立,开卷暗香流”,在阅读《乡土中国》《乡土情结》等作品时,很多人都会产生此种感触,并极其自然地想说说乡土文化。乡土文化既是一方水土独特的精神创造和审美创造,又是人们乡土情感、亲和力和自豪感的凭借,更是永不过时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近年来,我国各地兴起了“乡土文化热”。乡土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作为一种情结,存在于人们心底。在对乡土文化的追寻中,人的心灵得到放松和净化,并获得文化的归属感。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资本,春节庙会、清明祭祖、端午赛龙舟、重阳登高等传统民俗活动_      ①      地开展着,展现了乡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乡村旅游大发展,传统村落成为人们_     ②      、纷至沓来的旅游胜地。民俗体验、乡村写生等成为消费热点。美丽乡村建设蓬勃兴起,传承乡土文化、保持乡村特色成为共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充满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在全国各地 ③     般涌现。景德镇陶瓷、潍坊风筝等乡土工艺品以及泰山皮影、日照农民画等乡土民间艺术纷纷走出国门,中国乡村文化正漂洋过海地走向世界,挺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实践证明,中国的乡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亡,饱经风霜而新生,我们完全有理由创立对乡去文化的自信,这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构成,决定了文化自信的深度和广度提升了。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相似题推荐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她心中特有的生命精神和美感,叫我感觉到了。她没有像我们都市中的大艺术家们那样搜出枯肠去变形变态,刻意制造出各种怪头怪脸设法“惊世骇俗”。她的艺术生命是天生的,自然的,本质的,也是不可思议的。这生命的神奇来自她的天性。剪花娘子们不想在市场上创造价格奇迹,更不懂得利用媒体。千古以来,一直都是把这些随手又随心剪出的活脱脱的形象贴在炕边的墙壁或窑洞的墙上,自娱或娱人,没有市场霸权制约的艺术才是真正自由的艺术,这不就是民间艺术的魅力吗?她们不就是真正的艺术天才吗?

然而,这些天才散布并埋没在大地山川之间,就像契诃夫在《草原》中所写的那些无名的野草野花,它们天天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和无尽的美,却不为人知,一代一代,默默地生长、开放与消亡。那么,到了农耕文明在历史大舞台上的演出接近尾声时,我们只是等待着大幕垂落吗?在我们对她们一无所知时就忘却她们?我的车子渐渐离开这草原深处,离开这些真正默默无闻的人间天才,我心里的决定却愈来愈坚决: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地们,知道她们,一定!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B.我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C.凤娇好像是大家有意分配给“北京话”的,每次都是她提着篮子去找他。
D.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定要为这草原上的剪花娘子印一本画册,让更多人看到她们,知道她们。”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024-02-25更新 | 88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①穿着磨白了的29块钱的牛仔裤,戴着一顶晒变色的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与惊喜并存。

那次,我们跟着钟老师去采集高山雪莲。我们从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出发向更高的山地挺进时,②钟老师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这位同事回忆。

大家都建议钟扬待在帐篷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最终,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被认为是世界上生长在海拔最高处的种子植物——鼠曲雪兔子,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个又一个玻璃罐里,等待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按钟扬的话说,也许那个时候,胖胖的钟教授已经不在了,但是他期待着它们可以派上用场。

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第①处画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海伦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
B.中秋节到了,我却不能回家,想想家里的父母,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C.人民迫切需要的正是像你这样的“傻子”。
D.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
2.下列有关修辞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比拟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均用了比拟的手法。
B.“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呦!”都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C.“百合花”“红烛”“云雀”这些意象在文中都具有象征意,百合花象征着纯洁的情感,红烛象征诗人对祖国的赤诚,云雀象征欢乐、光明、美丽。
D.文中“如今这些种子静静地沉睡在一个又一个玻璃罐里,等待着有一天,改变人类的命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文中第②处画线句子可以改写成:“钟老师出现了头痛欲裂、呼吸急促、全身无力的高原反应,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从语义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
2023-12-06更新 | 260次组卷
语言文字运用-选择+表达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一个人得有多少烟火气才算合适?烟火气少了,终日高于俗世之上,与世界隔绝开来,不合群,也不合流,最后只能孤芳自赏。可要是烟火气过多,浑身铜臭,三句话不离钱,或开口就是鸡零狗碎的闲事,也难免油腻得可怕。一个人身上的烟火气,总归得多一点,。一个人身上那些高飘在上的非烟火气,也多少得有点,再少也不能少于三分。七分俗气,三分仙气,一个人的身上也就同时兼容了俗味与趣味。

一本书也该如此。俗世烟火,是书中喜怒哀乐的源泉。有了烟火气,才能与读书的人产生共鸣。一本好书,在烟火之上,总得有那么一些人和事是超尘脱俗的。烟火气是书的基本,而高于烟火气的,,两者缺一不可。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飘”属于形声字,“票”表示其意义。
B.“孤芳自赏”可以用“妄自菲薄”代替。
C.“兼容”意为“同时容纳”,不同于“兼并”。
D.文中的“但”字如果删去,不影响语意的表达。
2.借代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格。如画线句中“烟火气”代替“俗世生活”,“铜臭”代替“钱”。下列诗句中,也使用了这一修辞格的一项是(     
A.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B.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C.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D.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3.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021-05-07更新 | 11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