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苏轼(1037-1101)
题型:古代诗歌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4 题号:1799144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题“记梦”,且明确写了做梦的日子,说明词人的梦是真实的,不是假托的,从下片“夜来幽梦”五句写梦境可看出来。
B.“纵使”三句把现实与想象混同起来,把死别后的种种个人艰苦,体现在容颜的苍老和形神俱备之中,感情深沉而无奈。
C.“茫茫”“年年”是叠词,有助于将词人内心沉痛之感渲染得层层叠叠、绵密哀婉,那种共担忧患的夫妻感情久而弥笃。
D.最后三句词人设想自己在年年伤逝的日子里,想念亡妻而柔肠寸断。月明之夜,松冈之上,是何等凄清幽独,黯然销魂。
2.生死相隔,深情难忘。全词不见一个“隔”字,却能处处见隔离,见深情。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相似题推荐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席上劝李公择酒

   

不到谢公台,明月清风好在哉?旧日髯孙何处去,重来。短李风流更上才。

秋色渐摧颓。满院黄英映酒杯。看取桃花春二月,争开。尽是刘郎去后栽。

【注】①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当时李常接替孙觉任湖州知州,苏轼在赴密州知州任途中经过湖州,于是偶获机缘,参与了李常的洗儿宴,席上劝李常酒,作下此词。李公择,即李常。②髯孙:本指孙权。这里指苏轼的好友孙觉。③短李:本指中唐李绅。见《新唐书·李绅传》,白居易以《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笑劝迁辛酒,闲吟短李诗”二句自注。这里指李常。④刘郎:本是诗人刘禹锡自指。这里指孙觉。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月清风”既是对湖州自然之景的描写,也包含着对友人品行的赞美之情。
B.上图中“髯孙”与“短李”都是化用典故,前后相映成趣,显得既典雅又诙谐。
C.词人以“映酒杯”点明“席上”劝酒的题意,以“满院黄英”写出内心悲凉之感。
D.这首词虚实结合,既有对往日的思念,也有今时的欢愉,更有对未来的想象。
2.作者参加李常的宴会,却反客为主劝李常饮酒,如何理解这一举动?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2024-02-28更新 | 60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上片“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句写了哪些景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按意境类分析。
2.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绘周瑜的人物形象?抒发了什么情感?
2021-09-14更新 | 188次组卷
古代诗歌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本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被贬在黄州所作。 红蕖:荷花。 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
1.下列对这首词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首句中“断”“明”“隐”三个主观色彩极强的形容词,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B.“照水红蕖细细香”这一句写景有声有色,与上一句空中的景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C.“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三句似人物素描画,其内心世界通过外部形象得以彰显。
D.词的最后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乘兴游赏的盎然豪情。
E.词的下片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表现他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
2.词的上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具体说明。
2018-05-19更新 | 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