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宋 > 司马光(1019-1086)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0 题号:1800744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玄龄明达吏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请罪,恐惧若无所容。

房玄龄、王珪掌内外官考,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奏其不平,上命侯君集推之。魏征谏曰:“玄龄、珪皆朝廷旧臣,素以忠直为陛下所委,所考既多,其间能无一二人不当!察其情,终非阿私。若推得其事则皆不可信岂得复当重任且万纪比来恒在考堂曾无驳正及身不得考乃始陈论此正欲激陛下之怒,非竭诚徇国也。”上乃释不问。

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乃上表谏,以为:“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足愍乎!向使高丽违失臣节,诛之可也;侵扰百姓,灭之可也;他日能为中国患,除之可也。今无此三条,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臣旦夕入地,傥蒙录此哀鸣,死且不朽!”

玄龄之子遗爱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曰:“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胜。七月癸卯,薨。

柳芳曰:玄龄佐太宗定天下,及终相位,凡三十二年,天下号为贤相;然无迹可寻,德亦至矣。故太宗定祸乱而房、杜不言功,珪、征善谏诤,而房、杜让其贤,英、卫善将兵,而房、杜行其道,理致太平,善归人主。为唐宗臣,宜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推得/其事则皆不可信岂得/复当重任/且万纪比来恒在考堂/曾无驳正/及身不得考/乃始陈论/
B.若推得其事/则皆不可信/岂得复当重任/且万纪比来恒在/考堂曾无驳正/及身不得考/乃始陈论/
C.若推得其事/则皆不可信/岂得复当重任/且万纪比来恒在考堂/曾无驳正/及身不得考/乃始陈论/
D.若推得/其事则皆不可信岂得/复当重任/且万纪比来恒在/考堂曾无驳正/及身不得考/乃始陈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台阁,是尚书台的别称,文中即为此意,后也用来泛指中央政府机关。
B.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行礼人屈膝下拜,以额触地,用以表达谢意。
C.中国,古代多泛指我国中原地区,文中的“中国”是指当时的唐王朝。
D.癸卯,六十干支之一,可以纪年、月、日,文中“癸卯”是用来纪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每次和房玄龄商议政事,一定说:“不是杜如晦的话,就不能做出决定。”
B.权万纪上奏说房玄龄、王珪考核朝廷内外官员不公正。唐太宗命人逮捕二人,后经魏征劝说,将其释放。
C.唐太宗东征高丽之时,群臣无人敢于反对,而房玄龄认为自己作为深受皇帝厚恩的重臣,有责任进行劝阻。
D.太宗对房玄龄关爱有加,他们不仅结为儿女亲家,而且在他病情危重的时候,太宗亲临探视,悲伤不已。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驱无罪之士卒,委之锋刃之下,使肝脑涂地,独不足愍乎!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5.唐人柳芳评价房玄龄“德亦至矣”。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德”表现在哪些方面。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四夷未服邪?曰:服矣。”“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况赏贵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

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帝曰: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辛未,帝亲录系囚,见应死者,闵之,纵使归家,期以来秋来就死。仍敕天下死囚,皆纵遣,使至期来诣京师。贞观七年,所纵天下死囚凡三百九十人,无人督帅,皆如期自诣朝堂,无一人亡匿者,上皆赦之。是岁,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

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B.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C.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D.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后借指国家。
B.“朕比来怠于为政乎”与“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比”字含义相同。
C.京师,在古代有首都、朝廷、天子的军队等意思,在本文中具体指唐朝都城长安。
D.“今秋大稔”与“犹望一稔”(《归去来兮辞》)两句中的“稔”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认为只要天下安定,百姓生活富足,帝王心中怀有对天地的诚心敬意,没有必要一定要去泰山封禅。
B.魏征认为,不计其数的赏赐未免让远人产生厌倦心理,连续多年地免除赋税也不能补偿百姓的辛劳付出。
C.唐太宗曾亲自审查监狱中的囚犯,怜悯应处死刑的犯人,放他们回家,但规定需按照约定期限回来就刑。
D.刘仁轨因鲁宁当着百姓谩骂侮辱自己,气愤之下把鲁宁杀死。唐太宗得知此事后非常生气,想惩治刘仁轨。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
(2)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
5.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结合文本概括唐太宗的哪些做法体现了这一点。
2023-06-02更新 | 5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上召淮南节度使李德裕入朝。

庚辰,德裕入谢,言于上曰:“致理之要,在于辩群臣之邪正。臣以为正人如松柏,特立不倚;邪人如藤萝,非附他物不能自起。故正人一心事君,而邪人竞为朋党。臣等有罪,陛下当面诘之。小过则容其悛改,大罪则加之诛谴,如此,君臣之际无疑间矣。”上信任李德裕,观军容使仇士良恶之。会上将受尊号,御丹凤楼宣赦。或告士良,宰相与度支议草制减禁军衣粮及马刍粟。士良扬言于众曰:“如此,至日,军士必于楼前喧哗!”德裕闻之,乙酉,乞开延英自诉。上怒,遽遣中使宣谕两军:“赦书初无此事。且赦书皆出朕意,非由宰相,尔安得此言!”士良乃惶愧称谢。丁亥,群臣上尊号曰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赦天下。初,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累表言仇士良罪恶,士良亦言从谏窥伺朝廷。及上即位,从谏有马高九尺,献之,上不受。从谏以为士良所为,怒杀其马,由是与朝廷相猜恨。从谏薨,弟右骁卫将军从素之子稹秘不发丧。上以泽潞事谋于宰相,宰相多以为国力不支,请以刘稹权知军事。谏官及群臣上言者亦然。李德裕独曰:“从谏跋扈难制,累上表迫胁朝廷,今垂死之际,复以兵权擅付竖子。朝廷若又因而授之,则四方诸镇谁不思效其所为,天子威令不复行矣!”上喜曰:“吾与德裕同之,保无后悔。”遂决意讨稹,群臣言者不复入矣。上好神仙道士赵归真得幸谏官屡以为言上曰朕宫中无事时与之谈道涤烦耳至于政事朕必问卿等与次对官虽百归真不能惑也德裕曰:“小人见势利所在,则奔趣之,如夜蛾之投烛。闻旬日以来,归真之门,车马辐凑。愿陛下深戒之!”李德裕以州县佐官太冗,奏令吏部郎中柳仲郢裁减。六月,仲郢奏减一千二百一十四员。

(节选自《资治通鉴》)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好神仙/道士赵归真得幸/谏官屡以为言/上曰/朕宫中无事时与之谈道涤烦耳/至于政事/朕必问卿等/与次对官虽百/归真不能惑也
B.上好神仙/道士赵归真得幸/谏官屡以为言/上曰/朕宫中无事时与之谈道涤烦耳/至于政事/朕必问卿等与次对官/虽百归真不能惑也
C.上好神仙道士/赵归真得幸/谏官屡以为言/上曰/朕宫中无事时与之谈道涤烦耳/至于政事/朕必问卿等与次对官/虽百归真不能惑也
D.上好神仙道士/赵归真得幸/谏官屡以为言/上曰/朕宫中无事时与之谈道涤烦耳/至于政事/朕必问卿等/与次对官虽百/归真不能惑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尊号,尊崇帝、后或其先皇及宗庙等的敬称,如“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
B.宰相,是指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与李德裕同时期为宰相的有多人。
C.宣谕,是指宣示皇令,使人晓谕,与文中“宣赦”同指皇上向军队发号施令。
D.吏部,是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德裕擅长说理,以松柏和藤萝臂喻贤臣与奸臣,指出奸臣大都结为朋党,希望皇帝能善辨邪正,令君臣无隙。
B.仇士良妒忌李德裕,便利用皇帝接受尊号的时机,挑起李德裕和军队之间的矛盾,李德裕唯有请皇帝帮其辩护。
C.刘从谏本是昭义节度使,但受仇士良恶言中伤,又遭皇帝拒收赠马,便与朝廷相互猜忌,死前将兵权转交侄子。
D.唐武宗表面上将泽潞事件交朝廷商讨,其实内心早有决定,当李德裕说出“天子威令不复行”时,他异常高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小过则容其悛改,大罪则加之诛谴,如此,君臣之际无疑间矣。
(2)小人见势利所在,则奔趣之,如夜蛾之投烛。
2022-05-26更新 | 8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司马刘秀引兵东北拔广阿。秀披舆地图,指示邓禹曰:“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禹曰:“方今海内淆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大小也!”

蓟中之乱,耿弇与刘秀相失,北走昌平,就其父况,因说况击邯郸。时王郎遣将徇渔阳、上谷,急发其兵,北州疑惑,多欲从之。上谷功曹寇恂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大司马刘伯升母弟尊贤下士可以归之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对今上谷完实,控弦万骑,可以详择去就。恂请东约渔阳,齐心合众,邯郸不足图也!”况然之,遣恂东约彭宠,欲各发突骑二千匹、步兵千人诣大司马秀。

安乐令吴汉、护军盖延、狐奴令王梁亦劝彭宠从秀,宠以为然。而官属皆欲附王郎,宠不能夺。汉出止外亭,遇一儒生,召而食之,问以所闻。生言:“大司马刘公,所过为郡县所称,邯郸举尊号者,实非刘氏。”汉大喜,即诈为秀书,移渔阳,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会寇恂至,宠乃发步骑三千人,以吴汉长史,与盖延、王梁将之,南攻蓟,杀王郎大将赵闳。

寇恂还,遂与上谷长史景丹及耿弇将兵俱南,与渔阳军合,所过击斩王郎大将、九卿、校尉以下,凡斩首三万级,定涿郡、中山凡二十二县。前及广阿,闻城中车骑甚众,丹等勒兵问曰:“此何兵?”曰:“大司马刘公也。”诸将喜,即进至城下。城下初传言二郡兵为邯郸来,众皆恐。刘秀自登西城楼勒兵问之;耿弇拜于城下,即召入,具言发兵状。秀乃悉召景丹等入,笑曰:“邯郸将帅数言我发渔阳、上谷兵,吾聊应言‘我亦发之’,何意二郡良为吾来!方与士大夫共此功名耳。”乃以景丹、寇恂、耿弇、盖延、吴汉、王梁皆为偏将军,使还领其兵,加耿况、彭宠大将军;封况、宠、丹、延皆为列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一·刘秀论兵》,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谷功曹寇恂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大司马/刘伯升母弟/尊贤下士/可以归之/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
B.上谷功曹寇恂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大司马刘伯升/母弟尊贤下士/可以归之/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
C.上谷功曹寇恂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大司马/刘伯升母弟/尊贤下士/可以归之/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
D.上谷功曹寇恂说/况曰邯郸拔起难/可信向大司马刘伯升/母弟尊贤下士/可以归之/况曰/邯郸方盛/力不能独拒/如何/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示,古今异义,是“指出来给……看”的意思,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请指示王”中的“指示”意思相同。
B.檄,中国古代官府往来文书的下行文种名称之一,也指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的文书,文中即为后一种含义。
C.行,是古代用以表示暂时代理官职或者兼任官职的词语,这类词语还有“假”“权”“署”“转”“补”等。
D.士大夫,旧时军职中有大夫、士,故以士大夫泛指将士。后来多用于对官吏和士人组成的统治阶级的统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邓禹在回答刘秀的问题时,用小孩子思慕慈母作比喻,强调了刘秀具有仁君之德。
B.在彭宠想要归附王郎时,吴汉巧施计策,借助一名儒生的见闻说服彭宠归附刘秀。
C.上谷和渔阳两地的将领合兵攻打王郎的部队,打败敌军,占领二十多个县的土地。
D.文章详细叙述寇恂、吴汉等人说服上谷、渔阳发兵,侧面体现了刘秀的美好品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况然之,遣恂东约彭宠,欲各发突骑二千匹、步兵千人诣大司马秀。
(2)耿弇拜于城下,即召入,具言发兵状。
2022-11-04更新 | 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