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脱脱等 > 《宋史》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9 题号:1816251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士逊,字顺之。淳化中举进士,为射洪令。转运使檄移士逊治郪,民遮马首不得去,因听还射洪。安抚使至梓州,问属吏能否,知州张雍曰:射洪令,第一也。改襄阳令,为秘书省著作佐郎、知邵武县,以宽厚得民。前治射洪,以旱,祷雨白崖山陆使君祠,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至是,邵武旱,祷欧阳太守庙,庙去城过一舍,士逊彻盖,雨沾足始归。

侍御史,徙河北。河侵棣州,诏徙州阳信,议者患粮多,不可迁。士逊视濒河数州方艰食,即计余以货贫者,期来岁输阳信,公私利之。曹汭狱事起,官者罗崇勋、江德明方用事,因谮利用①。帝疑之,问执政,众顾望无对者,士逊徐曰:此独不肖子为之,利用大臣,宜不知状。太后怒,将罢士逊。

明道初,复入相,明年,进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宝元初,士逊与辅臣奏事,帝从容曰:朕昨放宫人,不独闵幽闭,亦省浮费也。近复有献孪女者,朕却而弗受。士逊曰:此盛德事也。帝曰:君子小人各有党乎?士逊曰:有之,第公私不同尔。

士逊累上章请老,乃拜太傅,封邓国公致仕。尝请买城南官园,帝以赐士逊。就第凡十年,卒,年八十六。

(选编自《宋史·张士逊传》)

【注】①利用:指曹利用,曹汭是其侄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B.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C.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D.是岁旱蝗/士逊请如汉故事册免/不许/及帝自损尊号/士逊又请降官一等/以答天变/帝慰勉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古代科举社会通过进士科考试被录取的人。其最早的意思是指进受爵禄之士。
B.“一舍”是古代路程长度单位,三十里为一舍。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主动退让,不争高下。
C.“迁”指古代官员的职位的变化,可以指升职,也可以指降职。与职位调动有关的词还有“擢”“拔”“转”“徙”等。
D.致仕,古代官员退休的委婉说法,与“解褐”相同,意为“还禄位于君”。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士逊为政有方,颇有官声。射洪令任上,不仅深得民心,同时也深得知州张雍好评。听说他要转任郪县,射洪百姓拦道遮马不让走,足见他深受百姓爱戴。
B.张士逊处事知变,公私兼顾。黄河侵蚀棣州时,他接受朝廷诏令把州府迁往阳信,并果断地将多余粮食借贷给贫苦百姓,政府和百姓都从中得到了便利。
C.张士逊心不藏私,正直敢言。曹利用受到其侄子曹汭的牵连而被官官诬陷时,面对皇帝问询,在其他执政大臣都不敢说话的情况下,他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
D.张士逊率直善言,应对有方。他从公心出发,盛赞仁宗发还宫女之举为“盛德事”,坦然回答仁宗说君子也有结党现象,指出君子结党是为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寻大雨,士逊立廷中,须雨足乃去。
(2)此独不肖子为之,利用大臣,宜不知状。
5.士逊称道皇帝:“这是有高尚品德的事。”为何有这样的称道?请简要概括。
【知识点】 《宋史》解读 史传文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中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语段一: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某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语段二: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时西夏首领二人来降,位补借奉职。弼言当厚赏以劝来者。事下中书,宰相初不知也。弼叹曰:“此岂小事,而宰相不知邪!”更极论之。于是从弼言。帝锐以太平责成宰辅,数下诏督与范仲淹等,又开天章阁,给笔札,使书其所欲为者,且命仲淹主西事,弼主北事。弼上当世之务十余条,大略以进贤退不肖、止侥幸、去宿弊为本。弼欲渐易监司之不才者,使澄汰所部吏,于是小人始不悦矣。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目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帝闻之,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弼曰:“此守臣职也。”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至和二年,召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宣制之日,士大夫相庆于朝。帝微觇知之,以语学士欧阳修曰:“古之命相,或得诸梦卜,岂若今日人情如此哉?”修顿首贺。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遂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元六年八月,薨,年八十。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B.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C.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D.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名为救之/而实杀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原指生育孩子,引申为“抚养”“女子许婚”、“待字闺中”的“字”与加点字含义不同。
B.飧饔,古时指饭食,其中飧指早饭,饔指晚饭;“盘飧市远无兼味”的“飧”则是食物的统称。
C.中书,是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也是官署名,唐代中书省、宋代政事堂。文中指后者之意。
D.顿首,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通常用于下级对上级或平辈之间的敬礼。
3.下列对上面两个语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元注重民生,恤民爱民。他借橐驼之口,将“吏治不善”的表现加以集中,将俗吏来多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B.富弼目光敏锐,见识卓越。他认为给与归降之人的赏赐过走微薄,不利于规劝典他人降服,并对宰相反应的迟钝表示不满。
C.富弼尽职尽责,勇于革新。仁宗渴望天下太平,多次下诏书进行督促,富弼顺势进信,力图革故鼎新,因此得罪了一些人。
D.富弼才能卓著,褒贬不一。百官推崇他被授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士大夫互相庆贺。但富弼人气之高,令宋仁宗心生嫌隙。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2)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
5.《种树郭橐驼传》与《富弼传》“河朔水灾”段均有涉及官员理政,请概括二者的不同表现。
2023-06-16更新 | 6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元祐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未行,谏官言前相蔡确知安州,作诗借郝处俊事以讥太皇太后。大臣议迁之岭南。轼密疏:“朝廷若薄确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谓宜皇帝敕置狱逮治,太皇太后出手诏赦之,则于仁孝两得矣。”宣仁后心善轼言而不能用。轼出郊,用前执政恩例,遣内侍赐龙茶、银合,慰劳甚厚。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漕河失利,取给江潮,舟行市中,潮又多淤,三年一淘,为民大患,六井亦几于废。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畜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吴人种菱,春辄芟除,不遣寸草。且募人种菱湖中,葑不复生。收其利以备修湖,取救荒余钱万缗、粮万石,及请得百僧度牒以募役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太皇太后:宋英宗高皇后,宋神宗的母亲宋哲宗的祖母,其曾祖是宋初名将高琼,其母亲为北宋开国元勋曹彬的孙女,其姨母是仁宗曹皇后。②常平:常平仓,是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③葑:菰根,即茭白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
B.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
C.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
D.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祐,是皇帝的年号,是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
B.谏官,官职名,对君主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
C.路,相当于现在的街道办事处,设置便于政务管理。
D.度牒是发给出家僧尼的凭证,官府常借此募款应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智识时务,自请去地方任职。他自视言论多不合当权者旨意,避免由此遭遇祸患,就请求外放,到杭州做地方官。
B.苏轼知悉权术,密奏给太皇太后。在如何处理前任宰相蔡确一案上,他提出一个自视稳妥的意见,被太皇太后采用。
C.苏轼防控疫情,多措并举显效力。他一方面积极筹措防疫善款,一方面从食物保障、及时救治上落实,且措施实用。
D.苏轼为民做主,兴修水利惠民生。面对几近于瘫痪的水利设施,他因地制宜,一件件加以治理,“苏公堤”美名传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若薄确之罪,则于皇帝孝治为不足;若深罪确,则于太皇太后仁政为小累。
(2)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2020-07-27更新 | 2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躬为调药。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B.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C.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D.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2.下列四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又何   黄河远上白云
B.鼓作气   用心
C.秋毫不   吾妻之美我者,我也
D.文臣不   停车坐枫林晚
3.下列对文言文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曹刿亦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小心谨慎,知己知彼,相机出击,最后取得了胜利。
B.岳飞治军纪律严明,抚恤死伤,颁犒军吏。士兵有人生病,岳飞亲自为他配药。
C.岳飞擅长以少击多,先定策略再进攻,战无不胜;虽为武将,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风。
D.甲、乙两个选段都有对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作具体的描绘。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2)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死国者,则育其孤。凡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不私。
2020-09-18更新 | 9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