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 归有光(1506-1571)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6 题号:1823947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娄曲新居记

归有光

娄曲新居者,吾县在娄水之曲,沈先生故以名其居。始,自吴有国,其东门曰娄门。震泽之水,由是东入海,故水为娄江。古娄门外马亭溪是也。溪上复城,越王余复君之所,因之为娄县。王莽曰娄治。吴有娄侯,而或谓之疁城。江入海口为刘家港,“疁”与“刘”,声近讹。沈先生世县人,年七十矣,未始出于娄曲也,而以名其居,盖自谓终老于此云尔。

昔伏波将军平交趾还,言:“吾弟少游,哀吾慷慨有大志,曰士生一世,取衣食足,乘下泽车,御款段马,为郡掾吏,守坟墓,乡里称为善人,斯足矣。致求赢余,徒自苦耳。当吾在浪泊、西里间,下潦上雾,毒气熏蒸,仰视飞鸢跕跕水际,念少游平生时语,可得也。”班定远在西域,年老,乞哀求还。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二人者,君子盖悲之。

嗟夫,人生百年之内,为日有几?欲穷万里之道,日驰骛而不知止者,何也?先生盖自叙其少时艰难之迹,曰:“吾晚得地于郊外,安乐之。名其圃曰南园,其馆曰星槎,其堂曰卅有,曰吾而后庶几其有之。已又他姓。于今始卜于县之南街。亲朋往还,里俗淳厚。有宅一区,有屋数椽。有花有竹,浊醪一壶,黄虀数茎,焚香赋诗。自喻桑榆之乐,物无能易之。传谓逆旅无常,为迁徙之徒,兹则庶乎可免矣!”

余读辞,盖有隐居之致,而有感于昔之人发愤伉志,争功名于万里之外,乃至白头顾念,忽有首丘依风之感。因以叹夫漂漂何所极也!遂书之以为记。


【注】①伏波将军,指马援,东汉开国功臣之一。②下泽车:一种适宜在沼泽地上行驶的短毂轻便车。款段马:走得缓慢的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余复君之所                    :治理
B.取衣食                           :仅仅
C.曰吾而后庶几其有之             庶几:差不多
D.已又他姓                           :卖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可得也                                 阁中帝子今
B.安乐之                                 扣舷歌之
C.余读                                 天之苍苍,正色
D.因以叹夫漂漂何所极也       而世又不与能死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娄县历史悠久,吴国时城东门叫娄门,王莽时叫娄治,流经此段的水叫娄江,因为娄县在娄江的转弯之处,所以沈本初先生用它来命名他的房子。
B.马少游志向淡泊,知足求安,他认为优游乡里即足以了此一生,至于追求更多的东西那就是自找苦吃了。马援对此不以为然。
C.作者援引马援、班超的事例与沈本初先生的人生经历形成对照,既表达人生短暂、世事无常之感,也是对人生价值的思索追寻。
D.本文虽为新居记,但作者并没有写景状物,而是重点在叙述抒情,主角虽为沈先生,但也融合了个人的际遇感怀,使文章在音韵跌宕之中,平添悲凉之色。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沈先生世县人,年七十矣,未始出于娄曲也,而以名其居,盖自谓终老于此云尔。
(2)自喻桑榆之乐,物无能易之。
5.用“/”给下面划波浪线、加“       ”的文段断句。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战国策》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见村楼记

归有光

昆山治城之隍,或云即古娄江,然娄江已,以隍为江,未必然也。吴淞江自太湖西来,北向,若将趋入县城,未二十里,若抱若折,遂东南入于海。江将南折也,背折而为新洋江。新洋江东数里,有地名罗巷村,亡友李中丞先世居于此,因自号为罗村云。

中丞游宦二十余年,幼子延实,产于江右南昌之官廨。其后,每迁官辄随,历东兖、汴、楚之境,自岱岳、嵩山、匡庐、衡山、潇湘、洞庭之渚,延实无不识也。独于罗巷村者,生平犹之。中丞既谢世,延实居县城之东南门内金潼港。有楼翼然出于城闉之上,前俯隍水,遥望三面,皆吴淞江之野,塘浦纵横,田塍如画,而村墟远近映带,延实日焚香洒扫读书其中,而名其楼曰见村。

余间过之,延实具饭。念昔与中丞游,时时至其故宅所谓南楼,相与饮酒论文,忽忽二纪,不意遂已隔世。今独对其幼子饭,悲怆者久之。城外有桥,余常中丞出郭,故人方思曾,时其不在,相与凭槛,常至暮,怅然而返。今两人者皆亡,而延实之楼,即方氏之故庐,余能无感乎!中丞自幼携策入城,往来省墓及岁时出郊嬉游,经行术径,皆可指也。孔子少不知父葬处,有挽父之母知而告之,余可以为挽父之母乎?

延实既能不忘其先人依然水木之思肃然桑梓之怀怆然霜露之感矣自古大臣子孙蚤孤而自树者史传中多其人延实在勉之而已


【注】①隍:没有水的护城壕。有水称池,无水称隍。②挽父:人名,孔子不知父葬何处,是陬邑人挽父的母亲相告后,才将母亲灵柩送往防山合葬。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娄江已                                           湮:堵塞。
B.生平犹                                           昧:不清楚。
C.延实居县城之东南门内金潼港             卜:料想,打算
D.故人方思曾                                        造:拜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江将南折也                           先妣抚甚厚
B.延实具饭                              俗人言也
C.时时至其故宅所谓南楼          得不焚,殆有神护
D.余常中丞出郭                       蝼蚁何以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简洁而不乏生动的文字写见村楼的环境、来历,叙写中寓含着作者深切的故人之思。
B.本文在回忆时注重细节,捕捉了日常平凡的生活画面,似不经意的文字描写营造出一种令人回味的意境。
C.作者以长辈身份为楼题记,追述往事,缅怀故友,以孔子及能“自树”的大臣子孙为例,勉励后辈发愤努力。
D.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且能将其自然融为一体,不留斧凿之痕。
4.将上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丞自幼携策入城,往来省墓及岁时出郊嬉游,经行术径,皆可指也。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5.用“/”给上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延实既能不忘其先人依然水木之思肃然桑梓之怀怆然霜露之感矣自古大臣子孙蚤孤而自树者史传中多其人延实在勉之而已
2017-03-14更新 | 5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思子亭记

(明)归有光

①震泽之水,蜿蜒东流,为吴淞江,二百六十里入海。嘉靖壬寅,予始携吾儿来居江上,二百六十里之水中也。江至此欲涸,萧然旷野,无辋川之景物,阳羡之山水。独自有屋数十榲,中颇弘邃,山池亦胜,足以避世。予性懒出,双扉昼闭,绿草满庭,最爱吾儿与诸弟游戏,穿走长廊之间。儿来时九岁,今十六矣,诸弟少者三岁、六岁、九岁。此予生平之乐事也。

②十二月己酉,携家西去,予岁不过三四月居城中,儿从行绝少,至是去而不返。每念初八之日,相随出门,不意足迹随履而没。悲痛之极,以为大怪,无此事也。盖吾儿居此,七阅寒暑,山池草木,门阶户席之间,无处不见吾儿也。

③葬在县之东南门。守冢人俞老,薄暮,见儿衣绿衣,在享堂中。吾儿其不死耶?因作思子之亭,徘徊四望,长天寥靡,极目于云烟杏霭之间,当必有一日见吾儿翩然来归者。

【注】①震泽:太湖.②嘉靖:明世宗年号.③西去此指到西面城中的亲戚家去。

1.作者归有光字熙甫,号_____,是明代“______派”代表作家。
2.概括第①段所写的“乐事”及其主要作用。
3.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吴淞江干涸萧索,没有辋川、阳羡的美景,所以作者平时都懒得出门。
B.作者最喜欢儿子与弟弟们一起游戏,弟弟们分别是三岁、六岁和九岁。
C.作者的儿子是在嘉靖壬寅年的十二月初八日去世,去世时年仅十六岁。
D.守冢人俞老曾在清晨薄雾中见到作者的儿子穿着绿色的衣服在享堂中。
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者坚信儿子没有死的理由。
2019-11-15更新 | 30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赠张别驾序

归有光

张侯自尚书秋官郎,出判苏州。会其属县昆山之令阙,来其事。未逾月,新令且至,吾党之士,为会于玉山之阳,邀侯为一日之欢,盖莫不戚然于侯之去者。

噫!人之相与,历岁月之久未必相爱也。岂徒不能相爱,有厌其岁月之久,而去之唯恐其不亟也。若侯之不鄙夷吾人,与吾人之所以爱侯者,可谓有情矣。吏之来,皆四海九州之人,无亲知之。一旦以天子之命,卒然而相临如是者,岂法度威力之所能为哉?夫亦恃其有情以相爱而已。今或自谓其能制百里之死生,法度威力之可以为,视其人漠然,而独行其恣睢之意,则今世之俗吏类如此也。侯为人慈爱悌,可以望而知其情。故不逾月,而县之士民,无不爱且慕焉。

嗟夫!吾县之人,力耕以供赋贡。曲事天子之命吏,盖亦无所不至。虽骈死敲扑之下,未尝敢有疾怨之心,独于是非之实有不能昧者,而见于里巷之歌谣也。孔子之删《诗》三百篇,美一而刺九焉,所以导民之情,使之言。若《十月之交》、《雨无正》,虽幽厉之虐,不能绝也。今大吏或相与比于上,不曰吏之无良,然且诟詈吾人,以为风俗之薄恶。夫二百年仁孝忠厚之俗,奚至于今而独恶耶?

方侯之视事,即有倭寇之警。贼自滨海深入百里,络绎城下,侯以安静镇之。虽在倥偬之际,不肯因循旧弊,以扰于民。自前年贼至,而县常先时塞门,又严缒城之禁。小民斗米束菜,悉为吏卒所苛取。近郊之人,扶老携幼,望门而呼,城上莫有应者,独坐视其宛转于锋刃之下。且日取疑似之人,以为贼谍而屠刳之。盖冤苦无诉之民,有不独死于贼手者矣。如前之为,今岁皆无之。则贤人君子之所至,岂必其岁月之久!如时雨之沾溉于物,岂有涯哉?夫然后知侯之所以非今之俗吏。而期月之间,吾人爱慕之深如此,则夫知吾县风俗之不薄者,亦莫如侯。余故乐为道之云。

侯名牧,辛丑进士,山阴人。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一,有删改)

1.下列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 其事            署:代理
B.侯为人慈爱 悌      恺:和顺
C.且日 取疑似之人    钩:牵连
D.无亲知之        素:旧交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侯在昆山任上深得民心,离任之际,归有光和朋友们特地在玉山之南邀请他聚饮,席间所有人无不为张侯的离任而伤感。
B.昆山百姓耕种努力,认真完税,勤心侍奉皇帝派来的官员,对于官员的恶行也都隐忍且无任何发泄之举。
C.归有光认为,现在的有些无良官员动不动就说地方民风浮薄丑恶,对地方仁孝忠厚的民风积淀视而不见,实在令人气愤。
D.张侯治理昆山虽然时间很短,但百姓爱戴仰慕,归有光认为张侯深深了解昆山民风民俗并不浮薄。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之相与,历岁月之久未必相爱也。岂徒不能相爱,有厌其岁月之久,而去之唯恐其不亟也。
(2)盖孔子之删《诗》三百篇,美一而刺九焉,所以导民之情,使之言。
4.文中张侯应对倭寇不肯因循“旧弊”?请简要概括“旧弊”有哪些。
2019-03-15更新 | 1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