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高中语文综合库 > 作家作品 > 中国古代文学 > 西汉 > 司马迁(前145-前90)
题型:文言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7 题号:1833396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廷尉释之者,堵阳人也,字季。事孝文帝,十岁不得调,无所知名。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且论秦所以失而汉所以兴者久之。文帝称善。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无得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乃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由是奇释之,拜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廷尉奏当,一人犯,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其后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上尝召王生居廷中,三公九卿尽会立,王生曰:吾袜解。顾谓张廷尉:为我结袜!释之跪而结之。既已,人或谓王生曰:独奈何廷辱张廷尉,使跪结袜?王生曰:吾老且贱,自度终无益于张廷尉。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诸公闻之,贤王生而重张廷尉。后,张廷尉为淮南王相。久之,释之卒。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B.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C.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D.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公,官名合称,周代为最高辅政大臣,西汉初年用来称丞相等高级官员。
B.跸,本意是帝王出行时开路清道,禁止他人通行,本文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C.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的处所,也用来作王室的代称。
D.廷尉,古代官职名,秦始置,西汉沿置,掌管军事,为最高军事机构长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释之富有才干,勇于进谏。袁盎知道他的才能,加以举荐;后来张释之进言秦汉之事,果然受到汉文帝的赏识。
B.张释之不惧权贵,刚直不阿。太子和梁王驾车入朝时违反了规定,张释之不顾太后对两人的赦免,坚决予以弹劾。
C.张释之铁面无私,坚守原则。对于冲撞皇帝案和玉环失窃案,张释之都没有逢迎皇帝的心意,而是坚持依法判处。
D.张释之恭谨谦抑,礼贤下士。王生在朝堂上故意让张释之给他系袜带,张释之丝毫不以为意,跪下身子帮他系上。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A.盛以锦囊B.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C.皆为陛下所成就D.铸以为金人十二
5.请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文帝由是奇释之,拜释之为廷尉。
(2)张廷尉方今天下名臣,吾故聊辱廷尉,使跪结袜,欲以重之。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贾者,楚人也。以从高祖定天下,名为有口辩士,居左右,常使诸侯。及高祖时,中国初定,尉他平南越,因王之。高祖使陆贾赐尉他印为南越王。陆生至,尉他魅结其据见陆生。陆生因进说他曰:“足下中国人,亲戚昆弟坟墓在真定。今足下反天性,弃冠带,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衡为敌国,祸且及身矣。天子闻君王王南越,将相欲移兵而诛王,天子怜百姓新劳苦,故且休之,遣臣授君王印,剖符通使。君王宜郊迎,北面称臣,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强于此。汉诚闻之,掘烧王先人家,夷灭宗族,使一偏将将十万众临越,则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于是尉他乃服然起坐,谢陆生曰:“居蛮夷中久,殊失礼义。”陆生卒拜尉他为南越王,令称臣奉汉约。归报,高祖大悦,拜贾为太中大夫。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泽而有渐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孝惠帝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吕太后时,王诸吕,诸吕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右丞相陈平患之,力不能争,恐祸及己,常燕居深念。陆生往请,直入坐,而陈丞相方深念,不时见陆生。陆生曰:“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务附;士务附,天下虽有变,即权不分。为社程计,在两君掌握耳。臣常欲谓太尉蜂侯,蜂侯与我戏,易吾言。君何不交欢太尉,深相结?”为陈平画吕氏数事。陈平用其计,乃以五百金为蜂侯寿,厚具乐饮;太尉亦报如之。此两人深相结,则吕氏谋益衰。及诛诸吕,立孝文帝,陆生颇有力焉。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惠帝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
B.孝惠帝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
C.孝惠帝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
D.孝惠帝时/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畏大臣/有口者陆生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家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指门客,是我国古代寄食于贵族门下并为之服务的人,是贵族地位和财富的象征。
B.剖符,是封建帝王用于封赏功臣的契券,用竹或铜、术制成,分剖为二,君臣各执一半。
C.诗书,指《诗经》和《尚书》等经书,其中蕴含的儒家思想为历代封建王朝统治者所重。
D.太尉,官名,秦朝时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位居三公,西汉初沿袭秦制,地位仍然很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贾能言善辩,受到高祖赏识。陆贾随从高祖打天下之时就以日才好著称,常伴随高祖左右,出使诸侯;后来成功出使南越,得到高祖的赏识和提拔。
B.陆贾义正辞严,尉他归汉称臣。陆贾奉高祖之命出使南越,起初南越王对他傲慢无礼,陆贾义正辞严,晓之以理,最终使尉他接受封赐,向汉朝称臣。
C.陆贾直言进谏,高帝采纳建议。陆贾主张得天下后应放弃以武力治天下,却遭到高帝的训斥,但他毫不气馁,极力劝谏,使高帝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D.陆贾心忧汉室,献计削弱吕氏。诸吕擅权时,右相陈平明哲保身,陆贾为汉朝社稷着想,向陈平献策,让他联合绛侯,从而打破了吕后篡权的阴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
(2)臣常欲谓太尉绛侯,绛侯与我戏,易吾言。君何不交欢太尉,深相结?
2019-11-11更新 | 10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此处“如”译为“比得上”。
B.“相田文”,此处“相”为意动用法。
C.“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此处“属”都译为管辖。
D.“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此处“乃”译为“竟然”。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此处第一个“之”为定语后置句。
B.“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此处“之”译为实词“到”。
C.“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此句“坐”译为“因……获罪”。
D.文言文中被动句都是有鲜明的标志的,例如“为……所”“见”“被”“受”“于”。
2020-07-22更新 | 4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威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权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贵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威草轩辕为天子代神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山通道,未尝宁居。

东至于海,登丸山,乃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崩。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帝颛顼高阳者,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养稼以任地,载时以象天,依鬼神以制义,絮诚以祭祀。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莫不砥属。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传《宰子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所至之地,长老皆各称所闻黄帝之迹,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余并编次,择其言之尤雅者,著为本纪,列于书首。

(选自《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B.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C.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D.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的“聪明”与“役聪明之耳目”(《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聪明”含义不同。
B.文中的“披”与“哙遂入,披帷西向立”(《鸿门宴》)两句中的“披”字含义完全相同。
C.“岱宗”,即泰山。泰山旧谓居五岳之首,为诸山所宗,故称。黄帝东至“岱宗”,透露出泰山有远古的崇拜文化。
D.文中的“学者”与“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两句中的“学者”都与现在的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轩辕所处的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于是轩辕就习兵练武,来征讨那些不朝的诸侯,各诸侯这才归顺。
B.轩辕居无定处,走到哪里,就在哪里扎营,把军队当做军营的护卫。他以“云”封官,设置左右大监,让各诸侯国来督察工作。这时,万国安定。
C.轩辕广泛地研究日月星辰的变化以及水流、土石、金玉的性能,有节度地使用山林川泽的物产。他即位时有象征土德的瑞兆,土色黄,所以号称黄帝。
D.司马迁对待史料非常审慎。司马迁在作这篇传记时,遇到了两个困难:一为史料的缺乏,二为史料的真伪难辨。在此种情况下,司马迁到各地漫游,进行实地考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
(2)余并编次,择其言之尤雅者,著为本纪,列于书首。
5.唐·司马贞《史记·索引述赞》:“帝出少典,居于轩丘……高阳嗣位,静深有谋……贤哉二君!”本材料中两位贤君的行为有哪些共同之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
2022-10-12更新 | 1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